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佼 《法制与社会》2011,(26):161-16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廉政制度建设是反腐倡廉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廉政制度建设已取得相当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进行规范权力运行,积极完善体制机制;规范从政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加强立法步伐,完善廉政法规体系;狠抓制度落实,提供制度反腐保障等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2.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既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一个有力抓手.廉政风险防控以排查廉政风险点为基础,制定防控措施和制度;依据制度开展问责,达到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防控廉政风险的目的.本文重点探讨了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重点、主要原则、方法步骤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廉政制度权威文化深刻地影响着腐败的治理,它一方面通过为廉政制度提供合法性基础、从而为腐败的治理提供社会普遍认同的合法性说明;另一方面,它通过廉政制度的合法化过程为政府的反腐行为提供权威性保障。而当前,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中的廉政制度权威现状与我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制度权威的期盼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加强廉政制度权威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官吏贪污腐败是中国封建社会激化阶级矛盾、触发农民起义、造成政权更迭的重要原因之一,官吏队伍的廉政建设对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官员选拔、官员考核监督、惩治官员贪污贿赂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廉政法律制度,并提出了这些制度对我们今天的行政法规及刑法对于官员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辉 《法学论坛》2016,(2):22-30
我国廉政制度建设已呈现出体系化、制度化、多维化和常态化的特点,但同时也需要增强廉政制度建设的法律化.在我国宪法不能完全满足廉政制度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宪法序言中体现廉政制度建设思想,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具体廉政制度建设内容、在公民权利与义务中规定禁止选举中的舞弊行为及在国家机构中增设廉政机构等完善思路,来加强我国宪法对廉政制度建设的领导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6.
扎实推进反腐体制机制创新,让手握公权力者"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是当前反腐进入深水区的新要求,而廉政提醒制度为新时期反腐倡廉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当前各地的廉政提醒制度实践出发,分析了廉政提醒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完善廉政提醒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腐败发生有很多原因如封建腐朽思想作祟,法制不发达不健全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引起的价值失范和制度缺陷,民主政治传统的脆弱和双重道德标准的社会心理等.权力资源、腐败动机、腐败机会是腐败的构成要件.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这就是廉政风险.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其本质是对权力的规范和制约.要排查廉政风险点和评定风险等级,完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过密化”,从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娅楠 《中国监察》2010,(19):30-30
近年来,该市派驻纪检组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中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拓创新,推行建立各派驻单位中层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将廉政档案建设延伸到派驻单位中层,建立以干部廉政档案为依托、以廉政鉴定为手段的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干部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进勇  王煇 《政府法制》2010,(13):52-53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权力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作出行政行为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和时限的总和,具有规范行政权力、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把加强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作为廉政工作的重点,把建立和完善行政程序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立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的结构特征及其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权力是行政效率微观研究的起点,它是政府组织结构的核心,是政府行政的内在驱动。公共权力的结构从一般意义上说是独立于特定的政治制度的,它具有一般性的结构特征,因而公共权力的效率问题也可以独立于特定政治制度采研究,而公共权力的分配方式与公共权力间的关系是由特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决定的。因此,从公共权力结构的视角来研究公共权力的效率问题具有一般性,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当我们考虑从公共权力的分配与公共权力间的关系这一视角来分析和研究公共权力的效率问题时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并在我国特定的政治制度框架内来分析和研究,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监察》2008,(8):1-1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是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会议贯彻党的十七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强调要把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各项工作中去,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发挥制度在防治腐败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按照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扎实推进制度建设,不断推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以来,江苏省昆山市通过找准廉政风险、落实防范措施、严格控制风险三个环节,全面实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廉政风险的查找、防范、控制为主线,对权力的清理、制约、监督为核心,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规范执行为主要内容,从源头有效防控廉政风险的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之悠久,机构之完备,方法之严密,作用之强大,极具中国特色,是世界各国所不及的。本文从形成和发展阶段、完备阶段、成熟和加强阶段考察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实现廉政最重要的在于制度保障。如惩贪的立法、慎选贤才的遴选制度以及考课、监察等各项制度相互为用.共同以廉政为目标。在历史上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也正因如此.中国古代各朝都把完善各项制度作为廉政建设最重要的保障。以唐律中的惩贪立法为例.其中关于官吏犯赃罪认定及处理合理、严谨与详密。反映了立法的完善与法律从重惩治官吏犯赃罪的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特点上。  相似文献   

15.
张力 《中国监察》2014,(1):42-4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防控廉政风险制度。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防控廉政风险,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从2013年6月起,辽宁省海城市纪委、监察局在该市新成立的5个开发园区通过做好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为全市开发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市纪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成立的5个开发园区面临着体制机制创新的艰巨任务。而在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权力的下放至关重要。在以往的放权过程中,往往存在"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现象,原因就在于权力下放后,缺乏有效管用的权力运行制度去制衡权力、防控廉政风险。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结合我国反腐败实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廉政体系建设之路。但我国廉政体系还存在着体制不顺、法规不完备、问责机制不健全、公开性和透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一个相互支撑、相互制衡的廉政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和权利问责机制,建立立体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制度经济学原因,包括正式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缺位、激励机制的欠缺、惩罚力度的疲软正式制度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缺陷、道德代价的下降、传统政治文化"路径依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笔者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权力腐败现象,指出应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从根源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异化原因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权力异化是各国都有的现象,当前中国尤其突出。原因何在?有人提出是剥削阶级思想的毒害,有人提出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致,还有人提出公共选择理论、权力寻租理论。笔者对这些理论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公共权力异化有两个根本前提,即公共权力性质和作用的二重性,国家公职人员法律身份和行为目标的二重性。异化的原因有制度方面和非制度方面的。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监督制度。“有了国家组织,便有了公共权力,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在存在国家组织的政治时代里,监督是人类社会的不朽主题”。犤1犦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人民监督员制度从一面世起,就引起各方的关注,有赞扬,也有尖锐质疑,人民监督员制度所设定的监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成为理论争论的中心,为此,有必要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特征进行探讨,以求该项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来自检察系统外部的、以特定的检察权为监督对象、以民主性和权利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