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撤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的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3.
曾毅  ;滕新才 《求索》2014,(12):173-177
刘勰“辨骚”是从汉人的“骚辩”开始的,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对之进行评论,更重要的是要在汉人“骚辩”的基础上树立己论。刘勰借汉代“骚辩”而立的己论主要有四个方面:肯定屈骚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并高度推崇其意义和地位;肯定屈骚文学的巨大影响;对文学与经书(经学)的关系给予了较为正确的区分,且对文学创作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文学批评原则。这四点乃是刘勰屈骚批评的重点,亦是南朝屈骚批评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以本世纪初的“北京共识”为开端、逐步发展成型的“中国模式”论,提出了一个无论对于总结过去还是规划未来都极其重要的问题,值得认真加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进入转型社会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以及改革开放前三+年里,“性”是一个被列入禁忌领域的话题,文革期间的中国宛如清教徒社会,某些人在性领域突破清规戒律之举会被人视为“流氓”“破鞋”。今天看来稀松平常的一些两性行为当时就被定为“流氓罪”,使违规者吃尽苦头。  相似文献   

6.
伍英姿 《求索》2011,(10):224-225,198
新中国一诞生就面临全球性的冷战格局,冷战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要反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体现无产阶级文学属性。在这样的文学观念下,“英雄人物”因为能很好地承载“生活本质”而成为社会主义文学作品中的绝对主角。建国后近三十年里,虽然在冷战形势变动时,“英雄人物”论也受到过批判和质疑,但冷战语境中绝对主义、二元对立思维在文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阶级斗争一步步深化,“英雄人物”最终从确立走向了极池  相似文献   

7.
李松  王培良 《春秋》2012,(5):63-64
五莲县因秀美的五莲山而得名.境内大小山头三千三。就是在这样一个山区小县.有一群质监人在他们局长的带领下,不甘落后、顽强奋起,用汗水书写了传奇,以“有为”赢得了“有位”。这个局长,就是五莲县政协委员、五莲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县质监局局长盛呈柳。  相似文献   

8.
浙江宁海县对乡镇政府实事工程全面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代表“点单”,政府“做菜”,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笔者以为,这一做法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系统科学,反映出基层民主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发展必然,值得充分肯定。至少有“三性”显示出它强劲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王波 《前沿》2014,(5):214-216
马寅初是民国时期杰出的经济学家,他不仅能够汲取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新的经济理论,更能学以致用,在财税和金融方面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见解。与同时代的经济学家相比,他更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他的许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经济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钟周铭 《人民论坛》2023,(11):107-109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友平 《求索》2007,(5):217-219
在中国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秉持的文化理念与立场,通过付诸实践蕴育了多元文化生态不同面相及其共生互融,由此构建了一种真正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精神。这一策略性的文化话语建构模式,由于具备新的时代意识,因而彰显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尚全 《传承》2012,(15):76-77
有人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中国模式”,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佐证“中国模式”的伟大,中国之所以出现奇迹,就是因为形成了“中国模式”。笔者并不反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但笔者反对把“中国模式”界定为:政府行政主导.受控市场。  相似文献   

13.
我们告别了“十一五”,迈进了“十二五”门槛。梳理“十一五”的点点滴滴,我们既承受着民生之多艰的冲击,也体味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它为已经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建国六十年来“灌输论”学术论争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在诸如“灌输论”的首倡者问题、精神实质问题、是否具有强制性的问题、西方德育界对“灌输”的态度问题、“灌输论”的当代价值问题等方面,看法不一,存在诸多争议。“灌输论”的首倡者即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是考茨基和列宁;“灌输论”是原则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西方德育界是“灌输”的倡导者而不是反对者。全面回顾和评述建国60年来关于“灌输论”的学术论争,对于厘清有关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研究,增强现实指导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越 《思想战线》2021,47(4):74
近40年来中国古史分期研究和讨论的情况较之以往有一些明显的新特点。“无奴论”的再度崛起、中国古史分期“新说”的涌现,为多年来悬而不决的古史分期问题开辟了更多的研究途径。“封建”名实问题的讨论促使学者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框架中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任何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学理分析都离不开史实的支撑、史料的依据、理论的导引和现实的考量。  相似文献   

16.
导语: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无病。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国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7.
启蒙运动理性的非理性发展造成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分裂。赓续浪漫主义要求恢复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的主张,波德莱尔提出了作为现代性思想结晶的“应和论”,以期弥合人与世界的分裂,实现宇宙万象的和谐统一。作为波德莱尔诗歌创作与文艺理论的核心,“应和论”具有丰富的思想意蕴,并产生了绵延的效果历史。百年来,学界围绕“应和论”的思想渊源、理论内涵、历史效果、比较研究,以及评价等论域进行了深入阐释。但是鉴于波德莱尔是“现代性”概念的始作俑者,其“应和”思想关涉现代性的基源问题,并引发了后世的“问题美学”现象,亟须拓展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中国真善美合一的生命美学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借鉴中国生命美学思想,可以为走出审美现代性的困境,实现人类美的生存贡献中国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8.
从表面看,“脱亚论”和“亚洲一体论”有很大不同,但其目标却惊人的一致,即都主张日本首先控制中国东北,进而统治整个中国和亚洲。这两种观点,不仅在日本民间很有市场,而且成为明治维新以后历届政府看待亚洲的基本态度,是其疯狂侵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实行军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基本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方可成 《传承》2012,(1):74-75
居庙堂之高者和处江湖之远者,都不再患有“社会恐惧症”,都在学会正视社会,并自觉组成参与社会建设的多方力量。从视社会为“原罪”,到告别“社会恐惧症”,无疑是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刘瑛 《中国妇运》2010,(3):22-23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到来之际,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作为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进步、妇女巨大变迂的亲历者、见证者,我感慨万千,一件件往事浮现眼前,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