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逸文 《传承》2010,(3):62-63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原则,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哲学基础,毛泽东提出的生产力标准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衡量政策好坏的一种评价尺度,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原则,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哲学基础,毛泽东提出的生产力标准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衡量政策好坏的一种评价尺度,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晚年在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上出现了目标与途径相悖离的现象。应该说,这种悖离现象与毛泽东的思想演进轨道、与他晚年的哲学思想、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笔者欲就这些问题发表一点探讨性意见,以作礼物。一毛泽东晚年在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上出现目标与途径相悖离的现象,是其思想演进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建平 《理论月刊》2002,(12):15-17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生产力问题都曾进行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生产力观。毛泽东认为生产力是划分敌友的标准,也是革命成功的标准;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建设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就是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生产力观是对毛泽东生产力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广富 《长白学刊》2001,3(1):29-31
毛泽东对中国的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思想。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他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现代化,是以发展生产力为现实基础的现代化,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是走自己道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丁泽勤 《前沿》2009,(8):3-6
在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了科学的设想和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列宁结合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发展生产力思想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是正确和失误并存;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立足于中国实际,在这一问题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他更强调生产力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生产力标准来调整人民利益关系的思想 ,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 ,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发展。这给我们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农地流转和集中。为了正确把握当前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对此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一、农地集中流转——农村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已经经历了两次大的变革。一次  相似文献   

9.
李发铨 《理论月刊》2008,4(2):35-37
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思想的形成,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若干理论原则.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创造性运用,提出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从而为社会主义改造思想提供了总的理论前提.毛泽东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中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特别是"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的侧重和发挥,成为毛泽东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农业发展动力的思想,实质是指农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人翁地位和生产力的主体作用。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探讨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