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苇  段伟伟 《河北法学》2012,(8):27-28,29,30,31,32,33,34,35,36,37
通过实证调研,其结果显示家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且当事人呈现出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特点。人民法院在涉家庭暴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既有家庭暴力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送达、调解方法上的有益经验,也面临着防治家庭暴力立法及反家庭暴力联动机制不完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局限性、取证难等一些困境。建议我国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加强防治家庭暴力宣传的同时,明确规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协作。  相似文献   

2.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规定在涉及家庭暴力的婚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作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以保护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的人身安全。及时总结这项在少数基层法院进行的人身安全保护裁定试点工作的经验,有利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制度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期特刊发《关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思考》、《人身安全保护裁定适用的回顾与展望》、《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在珠海的探索与实践》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代敏 《人民司法》2012,(6):29-31,1
从情理上讲,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可以寻求的救助保护途径很多,但实践中,各种途径的保护力度好似都不够。最高人民法院2008年出台的《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可以说是干预家庭暴力的司法担当。在此基础上,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多,裁定执行保障模式也不断完善。对家暴加害人适用远离令,在当下国内还是一种新颖的人身安全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一、试点基本情况2008年11月,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被确定为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试点法院。我们首先开展了两个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争取到了人大、妇联、公安等机构的支持,进而完善法院内部机制,设立反家庭暴力受理的窗口、成立反家庭暴力合议庭、制订《关于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的程序规定》,于2009年1月正式开始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首次提出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可适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受害人进行保护,并选择全国9个基层人民法院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6.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25):184-185
涉家庭暴力犯罪是指针对家庭成员的应受刑法惩罚的暴力犯罪行为。近年来,我区涉及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主要涉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强制猥亵儿童、重婚、抢劫等多种犯罪,家庭暴力犯罪危害严重,其不仅直接威胁家庭成员的人身安全,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亟需引起社会各部门的关注。本文从研究我院公诉科近年来受理的涉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出发,分析了当前该类案件频发的原因,进而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分家庭纠纷和家庭暴力,尤其是精神暴力,应当以加害人是否存在控制的主观故意来判断。对于涉精神暴力的离婚案件,调解不成时,应当尽快判决离婚,在财产分割上充分保障受害方利益。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身体暴力的加害人有较好的警示作用,但对精神暴力应当慎用。  相似文献   

8.
江锦  赵莹 《法制与社会》2011,(7):141-141
200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发布了《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以下简称《审理指南》),其中第三章规定了人身安全保护措施,首次提出在婚姻家庭案件中可适用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对受害人进行保护。这一规定是我国在反家庭暴力中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的有益尝试。所谓保护令,是指在家庭暴力或虐待案件中法院颁发的保护配偶一方免受另一方人身伤害或子女免受父母虐待的紧急命令。  相似文献   

9.
洪华娇 《法制与社会》2013,(34):109-110
家庭暴力,大家对它都不陌生,已成为一种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侵犯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世界范围内,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存在.本文将从家庭暴力概述、防治家庭暴力的立法和司法不完善及防治家庭暴力对策三大部分来探究家庭暴力问题,以便更好的认识和解决家庭暴力问题.防治家庭暴力应贯彻预防为主、实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完善相关立法及司法法律救济机制,明确有关机关分工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才能促进社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英国防治家庭暴力与保护受害人立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月 《政法论丛》2011,(2):106-116
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家庭中的社会问题,尽早发现、尽早处理才能将伤害减少至最低。为此,英国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案防治家庭暴力,从家庭成员身份界定到司法保护、从家庭暴力的认定到骚扰防治进行较全面的法律干预。英国法既注重对加害人予以法律制裁,更注重预防,及时帮助受害人和加害人,防止家庭暴力延伸到下一代,防止家庭暴力从家庭内部延伸到家庭之外。英国法防治家庭暴力的理念、路径和对策能够为我国制定防治家庭暴力法提供诸多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家庭暴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总数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家庭暴力较之城市更加严重。特别是因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女性极易成为受害对象。因此,必须积极关注农村家庭暴力,加强对农村家庭暴力干预,以保护农村女性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孙婷 《法制与社会》2014,(13):43-44
在域外许多国家和地区,民事保护令制度是防治家庭暴力的重要法律手段。本文从考察域外民事保护令制度着手,介绍英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民事保护令制度,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女权主义理论在美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揭露了妇女保护的不足,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后,美国通过消除立法歧视,加强公权力干预和民事权利救济,以及拓展社会服务,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理论和制度。但随着立法的发展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有制度的质疑,反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只有坚持反家庭暴力的国际人权标准,消除性别歧视以达致社会性别结构的平等,才能拔除家庭暴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家庭暴力现象越来越严重:数量越来越多,施暴方式越来越残忍。它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探其根源,笔者认为,认识偏差、立法缺陷、救助缺失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都是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我国要防治家庭暴力,应该从扩大法律宣传、建立专项立法、完善社会救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及稳定。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庭暴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本文在分析产生家庭暴力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家庭暴力对家庭乃至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防治家庭暴力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人们的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必须依靠法治.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近年来更是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女性由于体力等因素常处于劣势地位,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长期的恐惧和压抑心理,一些女性走向极端,“以暴制暴”的犯罪屡见不鲜,由此引发人们对家庭暴力现状、原因和规制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着重分析家庭暴力中能否适用正当防卫并提出些许突破建议,从而减少犯罪,促进家庭和谐,更好地保护女性.  相似文献   

17.
王立君 《法制与社会》2013,(31):132-132,140
家庭暴力犯罪是近些年来发生在家庭中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和对家庭产生的破坏性,因而引起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本文从家庭暴力犯罪的概念、特点入手,通过对家庭暴力犯罪的危害性、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论述,来探讨我国应如何加强立法和改进制度设计,从而完善我国对家庭暴力犯罪的预防和制止.  相似文献   

18.
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在《反家庭暴力法》制定过程中,强制报告制度、紧急安置制度、告诫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最终被该法以法律形式确认,成为该法创设的重要制度。在针对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方面,该法在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中也规定了特殊保护制度。一、"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写入基  相似文献   

19.
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新修订后的《婚姻法》规定了家庭暴力,这填补了婚姻立法上的空白,使反对和禁止家庭暴力有了法律上的依据。但《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为了对家庭暴力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受害者得到法律的保护,必须构建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村家庭暴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暴力仍较为普遍地存在,且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类型。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分析,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农村家庭暴力是对农村妇女基本人权的严重侵害。我国农村防治家庭暴力工作应遵循以下思路逐步推进:(1)在法律制度构建方面应注重完善地方性反家庭暴力立法;(2)结合我国实际,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3)构建防治家庭暴力的社会合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