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红军长征时,国统区的一些报刊也有关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但由于受政治立场、意识形态及缺乏第一手材料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报道良莠不齐、真假不一。国民党系报刊的报道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扫荡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其主要内容为"朱毛匪部西窜""红军被击溃  相似文献   

2.
散木 《党史博览》2008,(8):49-49
曾读《世纪》2003年第5期王鹏的文章《〈大公报〉一则报道决定红军长征终点》,文章的观点与收入王芝琛《百年沧桑——王芸生与〈大公报〉》一书中的文章《到底是哪一张报纸“定乾坤”》相同,即都认为红军长征途中因党中央领导人偶阅天津《大公报》有关国民党在陕北“剿匪”的报道,这才决定把长征的“终点”确定在陕北。其实,关于决定了红军长征的终点的报纸,  相似文献   

3.
四、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对长征的宣传和研究 ,从长征结束不久就开始了。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关于长征的回忆录发表较多 ,学术研究成果较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 2 0多年间 ,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长征 50周年、 60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 ,掀起两次研究长征的高潮 ,出版了一大批史料。有代表性的有 :《毛泽东军事文集》 ,《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料》 ,以及红军长征所过各地编的长征史料 ;当事人 (如肖…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特指国民党封锁时期的国际传播。其间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特点有三个方面:(一)与国际人士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中国红星闪耀世界"是红军长征早期国际传播的典型特点之一。国际合作突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先是向欧美大国传播,后又传播回国内。陈云的报告和《随军西行见闻录》闪耀共产国际和苏联,斯诺关于红军长征的系列作品闪耀英美,紧随斯诺之后的外国记者揭开"红色中国内情"。  相似文献   

5.
1936年,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围记者。继斯诺之后,他的妻子海伦·斯诺于1937年来到延安,再次系统地采访了红军长征的当事人,详细报道了众多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他们夫妇分别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和《红色中国内幕》,是外围记者早期介绍红军长征真相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6.
正导语: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战略大转移。在一年时间中,红军转战十几个省,跨越万水千山,突破数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在长征途中,红军队伍远离根据地,却能够掌握最准确的战略情报,指挥层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作战决策,从而赢得先机,这主要得益于红军队伍中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所发挥的神奇作用。这些"千里眼"和"顺风耳"就是红军队伍中的无线电技术侦察部队。长征途中,他们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自《陈云书风》一书。为了宣传红军长征,在莫斯科期间,陈云假托一个被红军俘虏的国民党军医的口吻,化名"廉臣",撰写了《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这篇文章向世人第一次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描写了红军领导人同群众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9.
正英勇悲壮的长征故事,不仅随历史的发展而广泛传播,更在当事人的记忆里深深镌刻。长征刚结束,中央红军就组织了一次征文活动,留下了《红军长征记》这一宝贵的历史文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星火燎原》里的长征纪事,到征途日记中的长征实录;从原国民党将领围追堵截红军的长征亲历,到百岁老红军的长征叙述,长征记忆的挖掘、记录、珍藏和利用始终受到重视。记忆里的长  相似文献   

10.
郑巍宁 《党史文苑》2012,(23):48-50
长征期间,红军经常被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却从未中过一次埋伏,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都能准确地找到空隙钻出,这主要是由于红军在长征中的"密码脑袋(即密码电台侦听破译工作)"的巨大贡献。1976年秋,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谈到情报工作时说:"红军之所以敢于在云贵川湘几个老军阀的防区内穿插往返,如鱼得水,就是因为我们在龙云、王家烈、刘湘、何键的内部安插了我们的人,并且破译了他们的密码。"彭德怀也说过,长征"凭着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和出色的侦察工作,才免于全军覆没而到达陕北"。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0,(1)
正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之后,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资兴村民为三名女红军扫墓八十四载》的报道,报道称这三位女红军牺牲地距"半条被子"发生地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不足100公里,牺牲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只有在长征的路上走过,才能体会80年前红军经历过的一切,那是混合了冒险、探索、勇气与毅力的史诗式征程。我们重走了其中一段,回到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四渡赤水、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现场,想象红军如何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体能与意志的极限化险为夷,实在非强大的信仰力量所能解释。这也是长征路上最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贾冬婷在14个版面的深度报道《长征路上的精神遗产:从遵义到泸定桥》的开篇语。9月下旬,中宣部出版局组织全国重点时政期刊采编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蒋介石妄想把红军消灭在长征路上,多次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我中共中央领导人充分利用运动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1935年11月,红军队伍抵达陕北。红军到了陕北后,党中央召开了会议,分析了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日本已经由东北侵入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民族抗日大计,党中央向国民党政府发出了共同抗日的呼声。在红军抵达陕北之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次使用"长征"一词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长征"一词。目前可查的历史档案是解放军档案馆收藏的一张《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全文共156字,以韵律文的形式发布,其中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人风俗……"落款是"红军总司令朱德"。  相似文献   

15.
正"长征"一词,随着红军长征的发展有一个演变过程,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恢复苏区。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和"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07,(4):53-55
索尔兹伯里在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四处提到徐梦秋,并称其为"红军第一位历史学家" 之所以想起了徐梦秋,首先是有这么一本书被人们经常提起--《红军长征记》.这部在长征结束后由长征部分亲历者撰写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回忆录,徐梦秋是其中编辑之一.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70-72
正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蒋介石除调集重兵"追剿"主力红军外,同时部署对南方各革命根据地全面"清剿"。国民党军采取碉堡围困、经济封锁、移民并村、保甲连坐、"五光""十杀"等残酷毒辣的手段,妄图消灭革命力量。图为闽西苏区沦陷后,被国民党第三师血洗的上杭莲塘村废墟一角。  相似文献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前,中共抗日话语叙述在不同时期发挥的政治功能也呈现差异。长城抗战前,中共"反帝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政治导向功能;长城抗战到红军长征前,中共"反蒋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动员功能;在红军长征时期,中共"北上抗日"话语主要发挥对红军长征的激励功能;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联合抗日"话语主要发挥抗日统战功能。中共抗日话语叙述演进与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话语主要反映出先抗日与先安内主张的差别,而国民党"安内攘外"话语最后让位于中共的"联合抗日"话语,并形成国共合作和全国联合抗日格局,显示出中共抗日话语具有激发和推动全国民众抗日浪潮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1934年11~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期间,蒋介石组织了包括中央军、湘军与桂军在内的多股兵力参与到对红军的追剿中,企图将红军剿灭于湘江之东。虽然面临着三股力量的围追堵截,红军最终还是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红军渡过湘江后,国民党各派势力之间互相攻讦指责对方阻击不力。社会舆论起初将追剿计划失败的责任归结于何键的湘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随着红军西进贵州以后,又将责任延伸到桂系。中央红军最终能够通过广西,依靠的是广大红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路线的努力。所谓桂系"让路"说暴露出了国民党内部各派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而给英勇作战的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并最终通过广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评价道:"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确如毛泽东所言,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长征是宣言书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谋,保存了革命的精华,使全国人民对革命的前途和抗日运动的前途有了新的希望,促进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长征以其体现出的不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