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宝霞 《人民检察》2012,(13):27-30
我国现行权力配置体制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而不是最终的司法裁决机关,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应突出自身特点,实现与法院审判案例指导制度的协调。这关涉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生命力,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展现检察案例与审判案例的差异,从司法的统一性角度考量检察指导性案例与法院审判指导性案例的共性,并予以吸收、借鉴、协调,构建符合国情,富有创新、实用的检察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海  杨琳 《海峡法学》2012,14(3):100-106
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案例指导制度在解决"同案不同处理"方面的优越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尝试从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阐述了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不可替代性,分析了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功能价值,提出完善我国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具体建议,对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作探索。  相似文献   

3.
检察指导性案例制度是新时代检察办案的重要制度,其具有统一司法尺度、维护司法公正、增强司法公信的重要作用。在检察实践中,适用检察指导性案例存在定位理解难、检索识别难、实践应用难等应用困境,其原因在于对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定位和适用规则的理解尚不明确。检察指导性案例具有“应当参照”的地位,与其他典型案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适用检察指导性案例,应以“同类社会关系”为检索识别标准,从社会关系的主体、内容、影响三方面具体考量应否适用检察指导性案例释法说理;应以“类案类办”为办案方法,从规范、方法、效果、价值四方面参照适用检察指导性案例进行释法说理。  相似文献   

4.
赵泽娇 《法制与社会》2012,(34):34-35,49
案例指导制度是我国成文法传统中的创新,是有效借鉴英美法系判例法的创举。本文从案例指导制度在我国从雏形到确立至今的发展状况入手,着重探究了案例指导制度对我国司法理论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案例指导制度中的不足与缺陷,从而提出一些发展和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望案例指导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倩 《法律适用》2014,(6):25-29
案例指导制度施行至今,有必要总结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实际作用。目前各地法院对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情况不容乐观,为满足基层司法的实际需求,有必要侧重遴选那些对司法实践更具指导性的案例,并创新指导性案例遴选方式。同时有必要研究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方法,确保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切实的参照适用,充分发挥案例指导制度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案例指导有利于统一检察机关办案标准,弥补成文法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对案件作出决定的权威性;有利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加大对下级检察院的宏观领导和业务指导,推进检察一体化改革;有利于提高检察人员素质.基于检察案例指导实践需要,可以考虑赋予检察指导案例以准司法解释的效力;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应具有鲜明的检察特色,突出...  相似文献   

7.
检察机关构建案例指导制度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中国的司法与社会语境下,检察机关构建案例指导制度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也存在不少理论难题与实践问题。域外法治发达国家的判例法制度和判例制度可以与案例指导制度进行对比。需高度重视有中国特色检察案例指导工作,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应持谨慎试点和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机关案例指导有利于统一检察机关办案标准,弥补成文法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对案件作出决定的权威性;有利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加大对下级检察院的宏观领导和业务指导,推进检察一体化改革;有利于提高检察人员素质。基于检察案例指导实践需要,可以考虑赋予检察指导案例以准司法解释的效力;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应具有鲜明的检察特色,突出法律监督属性;检察指导案例的产生必须经过严格审批程序,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审定发布;检察指导案例的体例宜将法律文书直接改编并加上精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已经确立,但在理论及操作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民国时期,大理院、最高法院先后发布了大量判例,进行了广泛的判例制度实践,形成了近代中国本土的判例制度.在案例指导制度权力依据上,应当正本清源,将具有典范意义的指导性案例作为司法解释权的行使方式之一;在指导性案例效力实现保障机制构建上应注重实效;完善指导性案例变更、废止程序;建立科学完善的指导性案例编纂、刊行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陈兴良 《法学评论》2012,(3):117-127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0年分别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建立。案例指导制度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判例制度,它的建立使我国形成了法律—司法解释—案例指导规则这样一种多元的法律规则体系。本文对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功能定位等问题作了论述,并期待着案例指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使案例指导规则成为我国除法律、司法解释以外的一种规则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案件数量近年意外下降的原因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欣 《现代法学》2007,29(1):3-16
基于全国、省市以及基层的数据,有四种可能的解释——纠纷解决的结构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法院的运作不良。以上四个假说各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一个能够为这个令人意外的下降给出简单、直观和充分的解释。由于纠纷解决的结构变化基本上无法言之成理,下降的原因要么在于社会中纠纷总量的下降,要么在于潜在的诉讼当事人将纠纷带到法院进行诉讼的意愿降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假说对解释案件数量的上升有一定的解释力。而社会转型特别是法院的运转不良更会导致解释案件数量的下降。在一定的程度上,中国新近出现的情况可能对传统上认为已经解决的案件数量变化与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刘娜 《犯罪研究》2014,(6):60-71
刑事辩护的价值在于均衡控辩双方的力量,从而查明案件,避免刑事错案。死刑案件的复杂性、重大性和死刑的不可撤销性,使得刑事辩护在死刑案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死刑错案是发现目前死刑案件中刑事辩护所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完善死刑案件刑事辩护制度也有重要价值。死刑案件辩护制度的改进方向应由"有辩护"转向"有效辩护",而这需要通过设立死刑案件刑辩律师专门管理制度和特殊参与机制来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1款确立了在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情况下的核准撤案制度,由此提炼出的撤案核准模式是刑事撤案制度发展的重要创新,撤案核准权也是公诉权能的重要延伸。现有刑事撤案制度所确立的自行撤案模式、通知撤案模式、建议撤案模式并未发挥应有的效果,亟待变革。撤案核准模式具有扩展适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因而在刑事撤案与监察撤案的制度建构中,撤案核准模式取代自行撤案模式是撤案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取消建议撤案模式,强化撤案监督,实现撤案制度的法治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389例不同年份的中毒尸检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近16年来(1983~1998)本教研室检验的中毒尸检158例,并与本教研室1983年以前26年(1957~1982)的中毒尸检231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毒毒物的种类在近16年虽然仍以有机磷农药为主,但敌敌畏中毒在90年代后则明显减少,相反新型有机磷农药及其它新型农药则逐渐增加;杀鼠剂、醇类、麻醉品及毒品呈明显增多趋势,而金属盐类毒物则减少较明显.90年代后,杀鼠剂投毒及医源性或非法行医所致药物中毒案例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域外毒品鉴定错案高发,深刻暴露出毒品鉴定管理的内源性问题,值得我国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借鉴。本文首先概述了毒品鉴定的特点;其次,根据近年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出现的典型毒品鉴定错案,对相关成因做系统梳理,为提升毒品鉴定管理质量、降低毒品鉴定错案的负面影响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鉴定错案分为"错误"和"失误"两大类,并提出了通过提升实验室内部管理、加强实验室外部监督以及落实鉴定意见的质证认证等环节,预防毒品鉴定错案的系统方法。对于防范毒物毒品错案的发生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翔 《北方法学》2013,7(5):101-109
刑事和解概念虽从国外产生,但它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和谐社会理念吻合,它融合了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因素,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重罪案件刑事和解虽然与刑法基本原则存在冲突,但更存在价值取向上的契合。重罪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和解不仅应当而且可能。  相似文献   

17.
刑事案件"延长羁押期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荣辉 《河北法学》2008,26(1):181-185
我国现行的延长羁押制度对于成功地展开刑事追诉活动,防止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和审判,避免其毁灭证据、串供甚至威胁证人、被害人等,都是卓有成效的;在不断的延长羁押过程中,嫌疑人、被告人也丧失了再犯新罪、自杀以及危害社会的能力。但作为一种沉重的代价,延长羁押制度法治化水平也确实是不高的,无论是延长羁押法定、程序保障、比例性等实体性原则,还是权力监督、司法救济等程序性原则,都没能在我国延长羁押制度中得以确立。拟通过分析延长羁押制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完善现行延长羁押制度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Analysis with commonly available STR kits can sometimes fail to produc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in immigration cases containing only one parent. In these cases, not only does paternity/maternity need to be assured, but also other possible relationships dismissed (e.g. avuncular relationships).We have taken more than 50 of these cases and investigated which type of additional marker produces the greatest benefits: 48 SNPs or 6 additional informative STRs (including 5 additional markers from the new European extended set).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show the SNPs to be of greater value.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司法类案的判断标准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为法官审理案件时寻找类似案件,进而做到类似案件类似审判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照。判断类似案件的主要标准是争议点相似和关键事实相似;辅助标准是案由和行为后果相似。围绕争议点并借助裁判规则来检视关键事实是判断类案的主要方式。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类案推送平台,明确案例的效力优先级,是解决类似案件类似审判的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该文以借名买房类案件为例,展示类案的判断标准及其运用,以期促进司法适用之统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司法建议。方法 对1995~1998 年法院、律师事务所、报刊杂志和本人代理收集的92 例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 适用法律情况:民法通则77 例(83.7 % ),《办法》6 例(6.52 % ) ,民法通则和《办法》3 例(3.26 % ) ,民法通则和消费者保护法3 例(3.26 % ) ,民法通则和产品质量法3 例(3.26 % ) 。(2) 赔偿事由:医疗事故52 例(56.52 % ) ,医疗差错6 例(6.52 % ) ,医疗意外6 例(6.52 % ) ,医疗侵权28 例(30.43 % ) 。(3) 认定机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54 例(58.7 % ) ,法医鉴定机构鉴定15 例(16.3 % ) ,法院自行认定23 例(25 % ) 。(4) 赔偿范围:经济补偿6 例(6.52 % ) ,经济赔偿55 例(58.78 % ) ,经济赔偿并补偿3 例(3.26 % ) ,经济赔偿并精神损害赔偿28 例(30.4 % ) 。结论 (1) 医事赔偿适用法律随意性大,倾向于适用民法通则;(2) 医事赔偿事由扩大;(3) 医疗损害定性操作不一;(4) 医事赔偿范围增大且金额剧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