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联的影响几乎贯穿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全过程,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这些影响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时代背景打上了更为复杂的底色,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辨证分析。对苏联模式的全面复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兴起的重要动因,与苏联哲学界的互动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得以推进的重要条件,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为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大力推进注入了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陈亚丽  王岩 《探索》2020,(2):83-9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言说、意义反思和价值判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排斥和对苏联政治哲学模仿的萌芽与初兴时期;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危机时期;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狂热和本土化政治哲学研究兴起的调适与探索时期;以中国化范式为轴心的复兴与繁荣时期。纵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蕴涵着学术性与政治性、文本性与现实性、本土性与外来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继承性与生成性辩证统一的丰富经验。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科体系,需要深度耕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真义、聚焦中国政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维。  相似文献   

3.
1920年3月,全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创立。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是全国最早研究与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团体,为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开拓性贡献。自研究会创立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最早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团体受到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后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初期掀起两次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一个比较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刚刚在全国范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鲜明的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特点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情境的生动再现,而这些经验则是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在乡村的大众化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教育农民、重建乡村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结合乡村社会实际,精选马克思主义在乡村传播的内容,通过乡村社会所熟悉的叙述与表达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恰当的转换。在马克思主义乡村大众化的进程中,特别注意与当时乡村社会改造的重大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有效的传播方法与路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乡村社会的有效展开,为新中国初期的乡村政权建设与社会改造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建宁 《学习论坛》2005,21(12):5-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紧相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地、新中国建设的政治中心,北京亲历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五四运动、孕育建党、伟大抗战、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相较于其他地区,北京的红色文化丰富且厚重,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成立到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以来60年的发展实践孕育了发展哲学,战后60多年的全球化发展催生了发展哲学,扎根于发展实践的土壤,吸吮着主体发展的实践创造,在中西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源的融会交织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合理形态渐渐显露出来,这就是发展哲学.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在建党前后若干问题研究的进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选择20世纪5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出版的三部党史权威著作,通过比较其中对于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国共合作策略等五个问题的表述和评价,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陈独秀研究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贵明 《探索》2004,(5):130-13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的必要性,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话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话语的发展日益疏离。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流话语必然地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现疏离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学术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存在严重的疏离。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因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与多种理论思潮的交溶过程中形成的多中心的、多家族的分裂对抗与共存的格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元理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这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深刻的变化。如何应对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格局,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理论界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正是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这一命题内涵的科学界定和准确把握,是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史的一个基本前提。界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内涵,首先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辨正,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混为一谈,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等同起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割裂起来。就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人民大众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主体由社会精英到人民大众的逐步扩展。  相似文献   

13.
在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传播史中,晚年恩格斯重要哲学文本得到精确译介和深入解读,其多种中译本和数量可观的中文解读文本,体现了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解读的中国语境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反映了中国学者从多重角度研究晚年恩格斯哲学并使之得到实践应用的问题意识,凸显了晚年恩格斯哲学的本真精神与时代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研读晚年恩格斯哲学文本,应深入理解晚年恩格斯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之获得哲学的民族化和时代精神的思路与方法,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使命与时代品格,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风格,满足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从西柏坡时期至新中国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国情深入结合的重要时期,是部署深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深化前进、不断发展的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费尔巴哈论》是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本,因其文字通俗、简洁易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过程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中具有明确应用意识的哲学理解与阐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东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何谓哲学"所作的"科学"理解,铭刻了纵深的思想史印记。重温《费尔巴哈论》的内在逻辑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哲学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关系以及哲学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仍将具有持续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全党上下展开哲学研究与理论学习活动,领袖群体和理论工作者开始在安稳的抗战后方,自觉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弦耕不辍,党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安形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凝结而成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对立统一和以人为本的中国化的哲学精神,鼓舞着中华儿女为创造新社会、建立新中国,为取得民主革命最后的胜利赓续奋斗。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旧社会交替和急剧转型之中。为了巩固新生政权,确立符合新政权合法性需要的意识形态便成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迫切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深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国家意识形态体系。由于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倾向的多样性、群体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区分对象,采取分众化、小众化传播,创造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大众化教育手段。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社会急剧转型和迎接伟大斗争的新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人民政权的思想保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采取分众化、小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科学总结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坚持领袖、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等,是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在省外求学的福建籍进步青年,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了觉悟,参加了党、团组织。他(她)们回省后和省内接受进步刊物影响的青年一道,开始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为创建福建党、团组织奠定了基础。在党中央的关怀和中共广东区委的帮助下,于1926年2月、4月和6月间相继成立了中共厦门大学党支部、福州地委和莆田支部。192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