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宁草海     
正威宁草海,中国著名三大高原湖泊之一,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中国一级重要保护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十大观鸟基地,"贵州旅游皇冠上的一块蓝宝石",有"高原明珠""鸟类王国"等美誉。  相似文献   

2.
<正>我的名字叫威宁,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县,在6298平方公里的土地内,居住着汉、彝、回、苗等37个民族。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让我成为贵州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有4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我还是贵州高原唯一一座有“海”的城市,大家都叫我高原明珠,因为我拥有中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草海。  相似文献   

3.
谁为“贵州戏剧的活化石”心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近裸戛院子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戛院子,真可谓是贵州西大门威宁高原胜景里的一道特殊风景:盛夏的骄  相似文献   

4.
威宁重构     
中国,贵州。一座高原新城启动奇崛程序拔地而起。这就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这是一块海拔2200米、6280平方公里的奇特高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人口众多的大县,与上海面积相当,差不多有4个新加坡、6个香港那么大。威宁的特色,是阳光、是风、是自然,也是贫困。时光转到2012年,威宁显然又多了一个特色,那就是解脱旧习惯枷锁,抹去贵州贫困符号,战天斗地,勇当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的先锋。2009年之前,威宁像个火药桶,威而无宁。  相似文献   

5.
贵州湖泊     
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镶嵌着一个个迷人的湖泊,贵州的湖泊因多与山、峡、洞、林成一体,所以多姿多彩。位于黔西北的高原明珠——草海,是世界人禽和谐共处的十大候鸟活动场地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等186种珍禽栖息于此。 贵州水电站水库密布,形成了众多的人工湖。湖泊多在山  相似文献   

6.
高波 《当代贵州》2008,(6):I0002-I0002
“2008中国·贵州·威宁草海国际观鸟节”于2月27—29日在威宁自治县县城举办。二月的草海碧波荡漾,生机盎然。在这候鸟南迁、鹤舞晴空的美好时节,——相约“阳光之城”、“黑颈鹤之乡”威宁,相聚“高原明珠”草海之滨,共同拉开2008年“中国威宁草海国际观鸟节”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叶启伟 《当代贵州》2010,(21):M0003-M0003
<正>威宁有"贵州屋脊"之称,是贵州的"大西门"。这里地处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冲,矿产资源丰富,因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和光照条件,蕴育了别具一格的高原风光。十年西部大开发,威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李正荣 《当代贵州》2016,(21):50-51
正"十二五"以来,威宁自治县全面落实各级支持"威宁试点"的政策措施,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一份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答卷"。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一个地处高原偏远贫困山区拥有148万人口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9年9月,威宁被列为"全国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凸显威宁的形象。不沿边、不沿江、不沿海,位于世界三大岩溶地区之一的中国大西南腹地的中国“生态建设、开发扶贫”试验区一毕节地区的威宁自治县,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喀斯特地貌发育极为典型,是云贵高原上的偏远贫困山区。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富集的资源难以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威宁山区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人民生活极为贫困。到过威宁的人无不为当地老百姓的贫困所震撼。  相似文献   

10.
<正>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突出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大战略任务,推动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在威宁落地生根,努力把威宁建成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基地、中国南方马铃薯种植基地、中国中药材种植基地、南方高原生态苹果基地、贵州绿色能源基地和云贵川毗邻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一、要在贯彻精准方略中决胜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11.
正农信社金融扶贫工作"全省看毕节,毕节看威宁"——威宁联社深入实施金融扶贫,为这一片逐渐撕掉贫困标签的广阔土地,增添生机与活力。曾经,贫穷是这里的代名词。如今,这里每天都在上演"脱贫的故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之一。脱贫攻坚对于威宁意义非凡,扶贫工作始终是威宁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威宁联社)深入实施金融扶贫,为这一片逐渐撕掉贫困标签的广阔土地,增添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贵州的湖泊     
在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间,镶嵌着一块块明镜般的湖泊,他们多与山、水、峡、洞、林融为一体,山湖相依、青黛相映,多姿多彩,构成了贵州高峡出平湖的迷人景色。贵州的湖泊分为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天然湖泊大多属于构造湖或喀斯特湖泊,如威宁草海、荔波鸳鸯湖、安顺龙宫漩塘、安龙招堤、织金八步湖、普定夜郎湖等。而人工湖泊大多是兴修水电站形成的,这些湖泊多在山岭密布地区,低岛、半岛环绕四周,有些还有许多孤峰散布于湖中,加之生态环境保护较好,所以虽为人工湖泊,却无人工的痕迹,如清镇红枫湖,贵阳百花湖,贵阳黔灵湖,乌江渡湖,兴义鲁布格湖,…  相似文献   

13.
威宁马铃薯     
正威宁自治县与马铃薯原产地秘鲁安第斯山区自然条件极为相似,是最适宜栽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马铃薯百万亩种植大县,常年种植面积165万亩,鲜薯总产量300万吨,总产值40亿元以上。威宁马铃薯个头大、口感好、淀粉含量高、耐储存,深受各地客商青睐。目前,"威宁洋芋"已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证明商标,打造"威宁洋  相似文献   

14.
难忘草海     
有一片水域至今未敢忘怀。它不是我在闻名遐迩的荷兰海堤上,所感受大西洋的鸥风鲸浪;也不是马六甲海峡我为之悚然敬畏的太平洋初阳;甚至大连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点(那不分彼此的波涛正自得其乐,狎戏飞鱼细小的鳞光);更不必说西子湖畔、黄果飞瀑。干燥广邈的高原美景,是我在雨苍深深的南方所无限向往的。可是,当我们的汽车在傍晚的炊烟里,沿洁净宽敞、林荫蓊郁的柏油马路驶进威宁县城,周围竟是一片浩瀚的水光山色。舟楫的剪影贴在宾馆的窗扉上,霞韵一层深似一层。这就是草海。环绕着威宁县城。该县是贵州省最边沿的彝、回、苗自治县…  相似文献   

15.
黄锋 《当代贵州》2013,(1):27-27
2012年12月12日,贵州海拔最高机场——威宁民用机场选址报告在威宁评审。机场的建设是威宁人翘首以盼的大喜事,评审会的召开标志着威宁民用机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威宁机场的建设,对加快当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威宁机场是扶贫开发、促进威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威宁机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威宁自治县的交通状况,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开放程度,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与全省和邻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经济合作,从而加快扶贫开发的进程,促进旅游业等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威宁县地处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腹地,是贵州西大门。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西部大开发和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经济发展、环境优良、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要紧紧围绕威宁"生态农业大县、湿地旅游大县"的发展定位,正确处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威宁,着力打造贵州高原生态县,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威宁县处于高海拔低纬度经纬坐标上,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  相似文献   

17.
汤文川 《当代贵州》2012,(32):15-16
威宁变了。变得每个人开始微笑着赞叹这种亲历的转变,第一次为自己是一个威宁人而感到自豪。坐在酒店的大厅里,会有素不相识的年轻市民微笑着主动跟你道一声:你好。询问走在大街上的市民,也有人能总结"威宁变得干净了"、"威宁已变得认不出来"、"威宁最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路边正在为外运大白菜利索堆放装车的老农,看到记者拍照,马上拿起两棵大白菜摆起架势抢镜头,一脸的笑容。用脱胎换骨来形容威宁巨变,恰如其分。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信心的威宁,重新还给了威宁140万各族群众。威宁在短短的3年里振作起来、各个击破、快速发展,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2月15日,K9585次列车从贵阳开往威宁。列车上,不时有小贩背着苹果在车厢里叫卖,很受旅客欢迎。他们售卖的正是当年9月有了国家级"身份证"——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的"威宁苹果"。当日,记者来到威宁自治县猴场镇格寨村,这里是"威宁苹果"的主产地之一。"儿时,流经格寨的乌江上游三岔河岸绿水清,我们常在河里戏水玩乐、捉虾摸鱼。"猴场镇格寨村印落福地合作社理事长杨华回忆,"上世纪90年代,猴场镇与周边东凤镇、二塘镇,以及六盘水市大湾镇开始大兴  相似文献   

19.
威宁马铃薯     
正威宁自治县与马铃薯原产地秘鲁安第斯山区自然条件极为相似,是最适宜栽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马铃薯百万亩种植大县,常年种植面积165万亩,鲜薯总产量300万吨,总产值40亿元以上。威宁马铃薯个头大、口感好、淀粉含量高、耐储存,深受各地客商青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13,(7):45-45
源于巴西东南沿海马尔山脉的伊瓜苏河浩浩荡荡,在汇入巴拉那河之前,水流渐缓,由北向南分隔巴西和阿根廷两国.河宽1500米,像一个湖泊。河水忽然又拐了个大于90度的弯向东流去,从巴拉那高原边缘陡然堕入一个狭窄的峡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