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使用范围在我国理论界还有不尽一致的看法 ,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 ,即它正是依靠着“二重化”手法分割、肢解马克思主义而形成派别、渊为思潮的。在“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里 ,不论是早期的卢卡奇、葛兰西 ,还是后期的萨特、科莱蒂 ,不论是温和的施密特 ,还是偏激的马尔库兹 ,一句话 ,形形色色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目的都在制造马克思主义内部对立、分化的新神话。他们首先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而相继爆发的德、意、奥、匈等国无产阶级革命却无一成功这一特殊的历史困境中 ,主观臆断地推测有一种区别于…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镛 《探索》2007,1(2):8-12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界和学术界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认识混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两个不尽完全相同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念比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使用的时间要晚一些。从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属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无疑已不再是西方语言、西方风格,而具有中国的形式、内容和民族特色、风格、气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鉴于西方国家的革命形势日渐低落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形成和提出了“东方国家决定论”的战略思想。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最伟大发展。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革命实际相结合,用新的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国家决定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战略时,往往仅限于论及西欧、北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如他们说的:共产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在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华民族化、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化进程,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和提升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系统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读、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吸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扬弃,从而在学科体系、内容结构、概念范畴、思维习惯、语言风格等方面建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亦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时代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革命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带来了巨大发展,生产关系也相应地有了某些调整,因此在西方以及我国国内,就出现了一种奇谈怪论,说是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本期发表的《新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一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当前西方的阶级关系的某些变化,揭穿“工人与资本主义一体化”、“资本社会主义”等种种时髦论调的虚伪性,严正指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它的阶级论没有失灵。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Western Marxism)或“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是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潮,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在当代西方学术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一种自称以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方向的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宽阔,几乎涉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主要领域。它不仅关心纯哲学问题,而且更关注社会政治理论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最初是20年代初期由匈牙利、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观点及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政策及策略提出批评而兴起,继而在20年代中期以后,由西方学者加以理论的展开而逐步成长为一种广泛的世界性思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有特定的内涵,“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有一些基本流派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某些共同的理论倾向或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应当说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理论问题。有人认为,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一个“惊人的误会’。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第一,“不断革命”论确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在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是不容“否定”的;第二,“不断革命”论也和马克思主义的其他基本原理一样,确实反映了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是不能“抛弃”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采取轻易否定的态度是有害的。应该承认,  相似文献   

8.
群众,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在中国古代对应的是“民”或“臣民”,是指社会的底层,统治者统治的对象。在西方政治学者眼中,群(mass)同样是一个负面意义很强的概念,在他们看来,群众具有非理性、情绪化等特征,因此经常与愚昧、盲从、无组织、暴力等概念一起出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群众的概念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和革命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9.
在我党的历史上,“左”倾错误在民主革命时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为了坚持和发扬党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四化建设中避免重蹈以往“左”的覆辙,有必要对“左”倾根源进行再认识。一、认识上的根源——理论上的教条主义,机械照搬西方革命的现成结论,混淆中国和西方的国情1、在革命对象上搞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版,西方世界骤然刮起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旋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又面临了“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 引人注目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当以“胜利者”自居的西方意识形态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之际,面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相似文献   

11.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超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神本主义、自然主义、人本主义思想,消解西方人本主义的解释范式,科学证成“以人为本”理念的溯源。中国共产党坚持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即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积淀和淬炼“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坚持和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结合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现了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3.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近几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论,构成了西方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彻底揭露。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是法国16世纪政治哲学家和法学家让·博丹提出来的。他给主权下的定义是:“被赋予在一个国家之上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重性即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对内主权是指对国家的最高政治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独立自主地行使对外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这一政治概念,是在我党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过程中,由“机会主义”、“取消主义”至“陈独秀主义”、“极右的机会主义”再至“右倾机会主义”等几个不同表达形式的概念,最终被毛泽东综合概括后提出来的。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本世纪民主革命的潮流中,陈独秀以领袖的雄姿登上历史舞台,他披荆斩棘,勇猛无畏。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他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优柔寡断、软弱无能的机会主义者的形象。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呢?一、中…  相似文献   

15.
<正>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2-2内容简介《马克思革命观》为美国著名哲学家罗伯特·查尔斯·塔克(1918-1992年)最负盛名的著作。《马克思主义革命观》旨在通过对马克思革命观、马克思与分配公平、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运动的非激进化、马克思与历史终结的分析,历史和逻辑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在其“文选”第三卷中明确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重要命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当代人学研究的现实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中,系统地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人学观区别于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的人学观,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是一种崭新的实践人学观。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内容博大精深,择其灵魂和精髓在于以下几方面:(1)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感性的活动”或“客观的活动”;(2)现实的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理论的出发点;(3)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实践: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在社主义条件下,提出要过改革来懈放生产力的一个全新的科学论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动力论的新突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懈奋斗的长期历程中,始终重视对社会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矛盾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吸收苏联哲学家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矛盾理论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