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将“三权分置”政策传达为“土地所有权 + 土地承包经营权 + 土地经营权”,其中土地经营权在性质上属于债权,民法典物权编应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用益物权 种类,无须改称为土地承包权,也无须增设土地经营权。现行法上“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 权”已被界定为土地经营权,如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仅限于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构成的承包 农户。不同的流转方式产生的法律效果也不同,仅有出租(转包)、入股以及类似方式才能产生土地经 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实 现之时,只得采取强制管理的方法,以土地经营权的收益清偿债务。  相似文献   

2.
乔野 《法制与社会》2011,(4):82+106-82,106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个别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熏心,为谋私利,严重违反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政策,土地违法案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一形势,拥有对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权的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督察机构,应如何依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土地督察机构的调查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文的观点是,重点在于保证土地违法案件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3.
近期,一些地方在审计中发现,当前农村因行政区划调整、学校布局调整、企事业单位撤并、关停和改制破产等尚未确定土地使用人的土地成为空闲土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执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同时加大空闲土地的再利用,从根本上解决土地供求矛盾。笔者认为,要加强农村空闲土地管理,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商务与法律》2006,(6):33-33
《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管理办法》于2006年11月22日发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依照《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建立起来的我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制度,自1993年至2004年度,全国共组织了9次考试,有2.7万多人取得了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但是,随着土地估价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暂行办法中有不少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需要。相比较于暂行办法,新出台的管理办法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此次在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的管理体制,即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对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决策,对中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进行监管,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根据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委员会的决策,具体组织实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工作。  相似文献   

5.
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有效对策,本文结合有关的土地法律和土地管理政策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两种防止土地违法行为的对策:一是从立法角度要完善我国的土地法体系。二是从从业人员角度,要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目的是为了引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促进循环经济理念在我国土地使用中发挥作用,最终使土地资源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私买私卖土地是违法行为,千万不能干!”如今在萧县,人们一谈及土地,就都会绷紧一根法律弦。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私卖土地风还很盛行。而这个变化正是缘于两年前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就一起土地私售案件对县政府提出的质询。自从质询以来,县政府加大力度处理案件,有效遏制私买私卖土地歪风,大力宣传土地法律法规,不仅促使广大群众的土地法律意识得以增强,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农业社会,人们基本上是在平面上利用土地,如建筑房屋,虽然也需要利用土地地上以及地下的一定空间,但此时对土地空间利用的程度很低,土地空间基本上被看成是土地的附属物,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对土地空间利用的程度也不断地扩大,如修建高架铁路、地下铁路、立体停车场、空...  相似文献   

8.
朱广新 《法律科学》2012,(2):130-140
按规定用途、规划条件及动工期限利用土地,并非根源于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私法义务,而实质上是土地使用权人所负公法义务进入私法领域后的一种变脸。因此,不能纯粹以私法思维解释违约行使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后果。当土地使用者违约行使权利时,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并视违约或违法情况,采取必要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可施以罚款。如果穷尽适当的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处罚仍不能制止违法用地行为,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私法方式解除出让合同,终止土地使用权,并要求土地使用者支付惩罚性违约金或赔偿金。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土地的经济使用价值日益提高——种植热带经济作物收入可观,又有国家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致使农村土地侵权纠纷近几年大幅度增加,诉至法院的土地侵权纠纷案件自然不少,又由于基层政府未能很好贯彻执行土地法律法规及土地管理政策,再加上土地法律法规有所滞后及缺陷,还有历史以往不规范土地纠纷判例的影响,使得法院受理审判这些土地侵权纠纷显得被动、棘手。如何受理审判好这些土地侵权纠纷案件,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结构及法律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在土地所有权的转让为法律所禁止的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已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因此,把握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结构,是理解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根本。本文不揣冒昧,拟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结构及法律限制作些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有所裨益。一...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料,土地征收涉及到人的生存权和根本利益。本文从土地征收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我国土地征收新规定的亮点,对新规定对土地征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幸光 《法制与社会》2010,(15):186-186
土地神是民间分布最广,信仰最为广泛的“神”。他的发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周朝时期,在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土地神信仰逐渐扎根民间,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日趋复杂,土地神变为了保一方平安,管理一方的基层神口。凡有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土地神信仰存在,土地神信仰成为了一种汉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因此,探究民间的土地神信仰文化,追溯汉民族的民间传统,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使用权”是独立的不动产物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首先对“土地使用权”提出新的含义,再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阐述“土地使用权”的不动产物权属性,再就‘土地使用权’作为不动产物权的独立性作进一步探讨,并建议将“土地使用权”改称为“土地财产权”,进而针对当前在“土地使用权”立法上的误区提出相关的建议。所有这些探讨,意在明确“土地使用权”是独立的不动产物权,冀望对物权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杨官鹏 《法制与社会》2010,(34):350-350
本文从日本经济发展与土地概况,日本的土地立法现状,日本土地立法现存的问题与法经济学启示等三个方面,以经济学的角度就日本的土地立法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近日,栾城县人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工作的决定》。《决定》从宣传土地基本国策意识,努力营造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社会氛围;强化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把各类违法用地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合力执法,综合运用土地、规划等方面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李杨艺 《法制与社会》2013,(29):167-168
我国《物权法》承认土地空间权的存在,但没用赋予空间权独立的法律地位。我国城市的土地权利系统包括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日本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土地,设立了地上权,包括普通地上权和空间地上权。借鉴日本的做法,我国立法应当将土地空间权视为独立的物权,将空间利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别予以规定,我国的城市土地的权利系统由国家对土地和空间的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空间利用权构成。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尊重每个人的土地权益,让大家都能够有一份拥有土地的基本机会和权利,如果你有了土地,应该受到合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土地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违法行为的认定与处罚姜爱林,陈海秋一、土地违法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土地违法行为,亦称“土地非法行为”,它是指土地管理相对人(或称行为人)不履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其性质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土地违法行...  相似文献   

19.
土地立法的三个基本问题思考刘辉,顾瑞一、土地立法应确立的基本原则。《土地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土地法制,对各项土地制度和全部土地法律规范起统率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国土地利用实际,土地立法中应确立五个...  相似文献   

20.
一、出让合同的概念及性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c土地出让应当由国家土地管理机关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合同,这种合同就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出让合同)。关于出让合同的性质问题,有人认为,出让合同是一种新类型的经济合同。国土机关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这种特殊的商品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旨在使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获取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虽然这种合同签订履行象信贷合同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