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2.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关岭"红崖天书"世称"千古之谜";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堪称"世界唯一";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喻丹 《当代贵州》2009,(17):30-33
傩雕艺人秦发忠的一天 上午:接待客人,发送傩雕 上午8点,荷兰和比利时两个国家的客人到了安顺市两秀刘官乡周官村,先参观屯馒傩芝雕刻厂的雕刻芝术,接着欣赏地戏演出.  相似文献   

4.
屯堡人特别钟爱地戏,他们通过地戏表演,表达对祖先的一种追忆。他们面罩青纱、额顶面具、腰围战袍、背插战旗、手执刀枪,在咚咚锣鼓声中通过唱、念、打、杀、拼、刺等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屯堡族群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军旅生涯,同时也形成了屯堡人忠、义、勇等道德伦理价值观的传递。顾之炎是他们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传承大有前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是600多年前的屯兵文化,汉文化在贵州的生根、发芽都得益于它的影响,而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却在于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6.
正走进安顺市西秀区旧州屯堡,穿过由青石板铺砌的小巷子,便是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石头古堡。2月8日至3月5日(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八),西秀区在这里组织开展了"屯堡民俗过大年"活动,吸引来自云南、广西等周边省份以及贵阳、毕节等市州的数十万游客参加。游客在安顺旧州、九溪、鲍家屯、刘官乡等地,看屯景、吃屯味、赶百屯转转场、购屯堡年货。此外,还能参与地戏队伍巡游、屯堡地戏开箱祈福祭奠仪式、"祭灶仪式"、地戏祈福表演、花灯戏、唱书表演、屯  相似文献   

7.
屯堡人特别钟爱地戏,他们通过地戏表演,表达对祖先的一种追忆。他们面罩青纱、额顶面具、腰围战袍、背插战旗、手执刀枪,在咚咚锣鼓声中通过唱、念、打、杀、拼、刺等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屯堡族群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军旅生涯,同时也形成了屯堡人忠、义、勇等道德伦理价值观的传递。顾之炎是他们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付松 《当代贵州》2011,(30):31-31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传承大有前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是600多年前的屯兵文化,汉文化在贵州的生根、发芽都得益于它的影响,而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却在于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正走进安顺屯堡村寨,随处可见穿寨而过的清澈河流,雕刻精细的石桥,古朴独特的石房,山清水秀,流淌着悠远的江南韵味。冬季是贵州旅游的淡季,然而安顺市大屯堡景区的游客却是纷至踏来,景区游客人数成倍增长。去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以云峰屯堡为代表的屯堡旅游助阵,安顺旅游迈出新步伐。"讲好屯堡故事"成为安顺旅游正在挥笔写就的新篇章。"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让大屯堡文化旅游圈呼之欲出,使安顺形成‘黄果树+龙宫+大屯堡’旅游产业体  相似文献   

10.
张丽  黄莎莎 《当代贵州》2013,(10):31-31
2013贵州·安顺(屯堡)油菜花旅游节于3月16日至5月5日在西秀区云峰屯堡文化旅游区举行。本次油菜花旅游节以"宜居安顺、风情屯堡、美丽乡村"为主题,主要开展名人名嘴话说屯堡、百名新闻记者、百名作家、百家旅行社进屯堡、屯堡民俗风采大展示、屯堡蟠桃盛会祈福、云峰户外运动休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9,(10):F0004-F0004
周尔刚,安顺西秀区人,务农之余从事木雕工艺20余年,早期专心致力于地戏面具和傩戏面具的雕刻,进而精雕图腾龙柱花盘等工艺品,做工精巧、刀法娴熟、造型生动。  相似文献   

12.
阮丹 《当代贵州》2023,(35):16-17
<正>追本溯源,屯堡文化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深刻内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更显意义深远。一座石头城,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依旧屹立黔中,承载着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安顺是贵州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在云峰八寨的云山屯和本寨、天龙屯堡等地,依旧保留着古老的石头房建筑群,是屯堡文化典型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居住着一支有着独特文化的汉族人——"屯堡人"。屯堡人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习俗方面与贵州省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别。屯堡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贵州汉族地域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屯堡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文化符号不断消亡、文化功能不断减退,文化的传承面临很多困境。本文对安顺屯堡文化进行详细调查,从而揭示其文化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传  相似文献   

14.
喻丹 《当代贵州》2014,(13):13-14
正文化与经济会师在这里,文化是重要的财富之源,"明天的经济"已然在今天创造出丰裕的物质财富:傩雕、古法造纸、鸟笼、马尾绣、侗族大歌……在它们生长的土地上,都绽放出了令人欣慰的文化力。它们不再作为单纯的研究对象而存在,而已成为经济进步的新现象:漫步在安顺周官的街巷,密集  相似文献   

15.
正安顺旧州古镇,这里是屯堡人的"故里",路边长满青苔的石头墙上至今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六百年前,这些城墙曾是大明帝国牢不可破的军事阵地,替这个帝国镇守着一方疆土。岁月荏苒,时光风蚀了刀枪,却把文化永远地刻在屯堡人的心上。除了美丽的衣饰,传统的礼仪,流传了数百年的屯堡菜同样是当地人心中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6.
地处黔中的安顺,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创造了独特而多元多样的地域文化. 近年来,安顺市深入挖掘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做深历史文化、做响旅游文化、做精屯堡文化、做强民族文化,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文化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多彩贵州·富美安顺”民族特色文化强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黄土哨阳戏概述 “傩”源于巫,其意为“驱逐疠鬼”或“驱邪纳吉”,是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一种文化遗存。贵州傩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在傩歌傩舞的基础上嬗变成了傩戏。傩戏有阴戏、阳戏之分。以酬神和驱邪为主的称之阴戏,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称之为阳戏。目前,仅见于贵州省福泉市的阳戏,前身叫“元皇宝坛”。福泉阳戏从军傩演变而来,是我国整个傩文化活动中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乡人傩”的分支,是原始  相似文献   

18.
习安鸣 《当代贵州》2012,(21):12-13
安顺是贵州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区域,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从旧石器时代的普定穿洞古人类以降,人类活动在安顺频繁融合激荡,产生了极富魅力的牂牁文化、夜郎文化、三国文化、屯堡文化、三线文化,形成一大批璀璨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同时,安顺还是国家甲类旅游开发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资源面积占幅员面积的12.8%,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黔中文化发展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9.
<正>安顺地戏分布于贵州省安顺市所属各县、区及周边的清镇、花溪、长顺等县。西起关岭、镇宁,东止平坝、贵阳花溪,北有普定,南有紫云、长顺,多有分布,特别是贵州省中部安顺地区的西秀区各乡镇最为密集。安顺地区古为牂柯、夜郎属地。自秦汉至宋元,多为土司管制,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实施"调北征南"战略决策并随之"屯田戍边"以后纳入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内。安顺地戏与江南傩舞、安徽傩戏有着渊源关系而又独具特色,是在特定的  相似文献   

20.
屯堡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安顺屯堡近些年来已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开发,区内的天龙、本寨、云山等先后或以外来公司承揽,或以开办艺术节、旅游节等形式进行了开发,打下了一些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开发仍处在初始阶段,效果不明显,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是未能充分挖掘出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因而不能展现出屯堡文化独特的魅力,演绎出屯堡独特的韵味,同时当地居民和村民也未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地域文化的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尚未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一、屯堡旅游开发的原则1.“社区参与,居民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