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率先振兴的一场旅游盛典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民委、贵州省宗教局主办,由江口县委、江口县人民政府、铜仁市旅游局等承办的"铜仁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2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风光迷人的梵净山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2.
铜仁锦江河发源于梵净山辰河,顺文笔、太乙二峰蜿蜒而下,生成半岛横立江心,关锁铜仁全局,后称锦江。将铜仁城区一分为三,呈[S]型环城逶迤东去洞庭,汇入长  相似文献   

3.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9):20-21
依托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生态资源,铜仁市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规划建立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欲识铜仁近,奇山满眼生。”这是清代大儒郑珍沿锦江大峡谷乘舟进入铜仁境内后的咏叹。关于铜仁,贾平凹《说铜仁》这样解读:“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铜仁市将旅游业作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以梵净山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4.
正三月的铜仁,十里锦江碧波涟漪,滨水植被自然天成,与千年古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如画风光好似一幅幅水墨画。"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说铜仁》一文中说。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接合部,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示范区。近年来,该市围绕构建"武陵  相似文献   

5.
夏庆丰 《当代贵州》2011,(23):41-41
关于铜仁,作家贾平凹《说铜仁》是这样解读的,"铜仁之所以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这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荆楚、巴蜀文化相互浸润激荡,  相似文献   

6.
上篇 追寻历史:辉煌曾擦肩而过 水是生命之源。人离不开水,土地也需要水来滋润,而铜仁与水这份情缘更浓、更甚。 同源于梵净山的大小九十九条溪河流经铜仁汇集成锦江,环绕铜仁古城,绵延千里流入洞庭湖。西部的乌江奔腾咆哮进入长江。正是这两条母亲河,孕育了这方水土这方人,造  相似文献   

7.
明代参议刘金在《过铜仁》一诗中赞曰:"长流碧水泛仙舟,更看丹山在山头"。2011年10月22日,铜仁撤地建市,原来的县级铜仁市更名为"碧江区",取碧江之名正是"山水合璧、碧水丹山"之意。十里画廊梦在锦江发源于中国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的锦江河贯穿碧江区全境,塑造了碧江独特的景。相传,一渔夫在铜仁城内的锦江铜岩水底打捞起三尊铜铸的人像,分别为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和佛家的释迦牟尼。  相似文献   

8.
<正>神奇秀美的梵净山下,风光旖旎的太平河畔,坐落着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位于梵净山麓、省级风景名胜区太平河畔,距梵净山10公里,距县城5公里,有近600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村里至今仍保留着独有的土家族风情,保留着"赶年"、"过社"、"女儿会"等传统习俗,"傩堂戏"、"金钱杆"、"摆手舞"、"伴嫁歌"、"拦门礼"等土家歌舞和沿袭至今的土法造纸术。云舍土家民族文化村是省政府第一批批准建设的五个少数民族村寨之  相似文献   

9.
正江口县围绕铜仁市委提出的打造"环梵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部署,立足梵净山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仲夏时节,漫步在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处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青山绿水似一幅美丽画卷。近年来,江口围绕铜仁市委提出的打造"环梵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部署,立足梵净山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做足旅游"文章",巧打生态牌,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刘奇凡 《当代贵州》2013,(19):42-43
铜仁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部署,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  相似文献   

11.
云舍村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距江口县城4公里,距梵净山山门17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共457户1914人,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至今保留着土家族的生活习俗,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全村有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农家乐"接待户36家,演职人员22人,有傩戏、金钱杆、土家婚俗等民俗文化表  相似文献   

12.
正铜仁市充分突出梵净山品牌效应和龙头引领,按照"市级抓龙头、区县抓精品、乡镇抓特色"的工作思路,挖掘乡村潜能、盘活乡村资源,让乡村旅游成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春至黔东,梵净山染新绿,锦江河漾碧波。  相似文献   

13.
正层林尽染秋意浓,万山红遍金秋时。9月22日,作为全国唯一以"乡愁"为主题的微电影小镇,铜仁市万山朱砂古镇继2017年成功举办华语微电影暨首届"我的乡愁"主题微电影展后,又迎来了2018年贵州梵净山"我的乡愁"微电影节。为彰显梵净山品牌价值,扎实推进"一带双核"文化旅游项目,铜仁市全面恢复古城风物风貌,精心打造一批能"唤起乡愁、留住乡貌、传递乡情"的乡村乡味。云舍、尧上、苗王城等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正、清、和、雅"。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即禅茶文化。江口梵净印象六道禅茶,代表着六种境界。锦江春色:"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孕育了纯中带丽的"锦江春色",外形温润大方,色如美玉,气味馥郁中夹杂着幽深的森林气息,犹如春来万象更新,生命节节拔高。  相似文献   

15.
正锦江是铜仁的母亲河,也是铜仁市碧江区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了让母亲河更加清澈明净,碧江区按照《铜仁市锦江河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方案》,实施一系列举措推进锦江河流域污染整治工作。每天清晨,站在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畔三江公园广场,可以看到一些身着橘色外套的河道保洁员,划着扁舟,清理锦江河10公里河面上的漂浮物。"我们每天早晨6点出船,清理河面漂浮物和河岸边捡不到的垃圾,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家乡梵净山,鸟语蝉鸣水潺潺,一山千溪武陵源,群山巍巍雾缠绵……"歌曲《我的家乡梵净山》描绘了梵净山的美景,也写出了铜仁的良好自然生态。铜仁自古便为"黔东门户",享有"黔东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位于武陵山腹地,铜仁山川秀丽、资源丰富,生态美一直为大家所公认。然而铜仁过去却很穷,因为交通不便,好山好水无法转变为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李坤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29):18-19
作为国家确定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决战区和新一轮扶贫开发先行先试示范区,铜仁将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其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可圈可点。巍巍梵净山南麓,太平河畔,坐落着一个别致漂亮的村寨——江口县寨沙侗寨。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恰似一幅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美景。  相似文献   

18.
<正>但凡到过铜仁的中外游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是你一生不可不去的地方。随着铜仁旷世奇秀的天然美景走出深闺、走向世界,悠久灿烂、绚丽多彩的铜仁民族文化也正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受到海内外人士瞩目。2014年,铜仁市按照"文化旅游宣传年"的工作部署,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了一批以"印象梵净山"为主题的民族歌舞乐节目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戏剧作品。这些文化节目不仅频频亮相上  相似文献   

19.
正最美丽的是景,最诚挚的是情,随着乡村旅游这条致富路的不断延伸,寨沙的梦想,和香甜的米酒一样回味悠长。莾莾梵净山下,淳朴敦厚的侗家儿女悠然恬静;清清锦江水边,古朴隽秀的风情侗寨怡然安闲。寨沙侗寨位于江口县太平乡,占地面积97亩,人口74户274人,村寨依山傍水,古树参天。清澈的太平河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9,(14):1-2
6月21日至23日,2009年全国龙舟月闭幕式暨第四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贵州铜仁龙舟文化节在铜仁隆重举行。异彩纷呈的一系列大型节目,为观众奉上了充满民俗韵味的“盛宴”。也再次向国内外进一步展示了铜仁积极向上,自信拼搏,广纳四海宾朋的形象。本次龙舟文化节活动以铜仁龙舟文化为背景。当地民俗民风为主线。以第四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贵州铜仁龙舟文化节开幕式、“桃源铜仁龙腾锦江”大型情景歌会、“桃源铜仁龙腾锦江”中华龙作品展开馆仪式等系列活动为组成部分,多层次、多视觉地展示了铜仁的民俗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