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占斌、杜庆昊在《光明日报》发表《把"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是我国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长期增长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在高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集中于需求侧管理,导致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也造成了低端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动能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互动,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限,中国经济的需求侧管理必须着力解决结构性问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重视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视为世界经济复苏的"药方"。  相似文献   

4.
《理论导报》2016,(1):56-5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引领中国经济风向标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经济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含义,是从"需求管理"到"供给管理"的重大调整。在支持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侧的五个要素进行改革创新,即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面临"三量齐增"的困境、农民增收的要求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新需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而现代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要解决好适度规模经营面临的"人、地、财"问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供给侧"火了。时政报道中,"供给侧"成了高频热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潜在增长率,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什么是供给侧?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从经济学角度看,属于需求侧的三大需求;与之对应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5)
正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都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不要需求,而是必须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同时发力,以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以需求催生新的供给,在供给与需求互促中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新常态下,内蒙古发展面对中长期潜在增长率下降、传统增长动力渐趋减弱、市场需求不足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实现全区经济增长阶段的平稳过渡,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需在稳  相似文献   

9.
供需共振视阈下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政策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华华 《求实》2016,(11):63-70
中国过去的需求侧管理,从消费、投资、出口方面刺激性拉动经济增长,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刺激,而中国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与创新等要素转型配置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也不是新供给主义的减税增资。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总生产"供需平衡"或"供需共振"视阈来看,在社会生产领域,遵循市场价值规律作用,需要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引导之间寻求平衡,且"需求侧"引导≠"需求侧"管理。在供需共振视阈下,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可优化人才使用机制,培育市场需求侧的有效需求,改善产业转型布局,推动市场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并以电子政务创新作为两端之间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市场供需端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6,(1)
正长期以来,我们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拉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推进经济增长,取得了一些经济增长效果。在"三驾马车"拉动力日渐式微的新形势下,从供给侧入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就成为不二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的判断是习近平经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突破当前经济发展瓶颈的路径选择,是习近平经济学思想的逻辑展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路径在于制度保障与市场驱动:在全国形成对当前经济时与势的共识基础上,通过对改革创新的认同与践行,促进增长动力转换、经济结构优化。通过系列改革增强有效供给,同时配合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与需求管理政策创新的协同推进,进而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稳定并提升潜在生产力,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振 《理论学刊》2020,(2):83-9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世界经济结构性难题的中国方案。其历史逻辑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需求侧为着力点的宏观调控面临新挑战,制约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供给侧,实际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发生历史性变化,宏观调控因而需以供给侧为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学理逻辑是:立足需求侧的总量平衡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经济重大结构性失衡,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是实现结构平衡的关键,以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经济结构的做法与供给学派存在本质区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逻辑在于: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打通制度梗阻,为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供准确制度激励,同时以完善和保护产权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经济日报上》发表《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效协同》认为,面向新发展格局,推动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协同,是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要综合发力,加快形成一种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4.
正近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有人认为,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表明我们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转向供给学派的主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根子在于有些人习惯于照搬套用别人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勇气也不善于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显然,我国以前实行的经济政策并非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属于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主张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扩大投资刺激经  相似文献   

15.
正编者: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需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科学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深刻内涵,并充分掌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辩证法。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强调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  相似文献   

16.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律,凯恩斯正是在对萨伊定律的批判中成就了自己的宏观经济学体系。长期以来,我国较为成功地运用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调控经济,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也积累、掩盖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不力、经济增长方式迟迟不能转变等问题,根源在于需求管理理论本身的内在矛盾。面对国内、国际经济的新形势,宏观经济决策陷入防通胀和保增长的两难处境,宏观决策由需求管理主导向供给管理主导转变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7.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从过去以扩大规模为主要方式的外延型经济增长转变为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方式的内涵型经济增长;将过去依赖于"三驾马车"从需求侧拉动增长为主,转变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能力提升为主的供给侧促动型经济增长,从资源环境消耗型向生产节约型和要...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持续加强和改善对全省经济工作的领导,注重把握经济工作方向,注重对经济工作的精准指导,注重解决经济发展动力问题,注重厚植经济发展优势,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求各级班子和干部与时俱进提高能力本领,  相似文献   

19.
正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总体来看,所面临的堵点既存在于供给侧,也存在于需求侧。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既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也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注重需求侧管理。需求侧管理不仅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加强需求侧管理的相关工作,首先应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长期性、全局性、系统性、动态性、开放性等新内涵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社会宏观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两种力量推动:一种是生产或投资的推动即供给推动,另一种就是最终消费需求拉动即消费推动。根据经济学意义上的“短边原则”,在短缺经济时代,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决定于投资的增加和产品供给的增加,因而经济增长源于生产或者说供给的推动;而在买方市场时期,由于消费需求成为产品价值实现和厂商投资需求的最终决定因素,因而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也转而由消费需求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