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沿河县志》记载,沙子空心李于1858年引进栽培,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空心李因其成熟时,果核与果肉自然分裂而得名,皮薄肉脆、清香浓甜,素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之称。沿河沙子空心李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荣获"中国优质李金奖"。目前,沿河已建成空心李基地3.1万亩,年产值1.43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2.
正据《沿河县志》记载,沙子空心李于1858年引进栽培,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空心李因其成熟时,果核与果肉自然分裂而得名,皮薄肉脆、清香浓甜,素有"人间仙果、李中茅台"之称沿河沙子空心李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荣获"中国优质李金奖"。目前,沿河已建成空心李基地3.1万亩,年产值1.43亿元,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3.
正穿梭于铜仁市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空心李果林,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沿河技术团长张绍阳三句话不离本行:"4年来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解决空心李的贮藏和保鲜问题。"沙子空心李是沿河自治县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空心李虽好吃,但不易储存,极大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张绍阳告诉记者,每年7月中下旬,由于天气炎热,成熟的李子在常温下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沿河第八届李花节系列活动坚持"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成果,提升"中国空心李之乡""中国黑叶猴之乡"美誉度。火烧杏林红霞落,李花怒放一树白。3月18日,以"最美乡村·相约有李"为主题的中国·沿河第八届李花节系列活动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拉开序幕。漫山遍野竞相怒放的5万亩李花,引来全国各地的上万名游客徜徉花海、拍照寻香。  相似文献   

5.
正沿河自治县提出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农民脱贫致富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大面积发展空心李种植,新增植被8万亩,实现30多亿元的年产值,20余万农民从中获益。"平时每天能接待七八桌客人,纯收入有四五百元。李花节前后一周,每天能有20来桌客人。"3月18日,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办事处南庄村农家土菜馆经营户田宇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6.
正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办事处南庄村依托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把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沙子空心李产值突破1亿元。白皑皑,群山尽染。一树树洁白飘香的李花,漫山绽放,欺霜胜雪,使人仿佛置身北国,实则地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办事处南庄村。阳春3月,南庄村万亩空心李花竞相怒放,构成一幅"雪白"的画卷,形成南国早春万里飘"雪"的奇特景观。"南庄李花开,游客如约来。"3月12日至  相似文献   

7.
正7月,雨后的沿河自治县空气格外清新。在淇滩镇沙子坡村,成片的柚子林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一个个青绿色拳头般大小的柚子挂满枝头,老党员蔡荣康的一天,便从柚子林旁的村委"晨会"开始。"今天召开党建月会,目的是根据近期产业扶贫情况,调整充实党员区块抓产业的队伍。"沿河自治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沙子坡村党支部书记刘毅说。包括蔡荣康在内的19名党员认真地听着,并逐一汇报各自责任区块产业发展近况。而就在前年,"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对驻村干部"李哥"的采访,是在7月2日,他开完研判会后的深夜。"李哥"名叫李巡溢,是沿河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生态茶发展和技术指导中心农艺师、农技服务专家,今年41岁,在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去年3月,他开始到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驻村扶贫。到志强村的第一天,开展走访工  相似文献   

9.
<正>"沿河山水藏天下,乌江雨露润客游。"著名作家蒋子龙如此赞誉沿河。沿河,一个让人向往的风情之地:盛产空心李子,盛产山水美景,盛产土家歌谣。乌江画廊百里绵延,麻阳河畔群峰叠翠,土家村寨错落有致,秀美沿河名不虚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使沿河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国家级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土家山歌之乡等旅游名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0.
文波  肖玉叶  何晓芳 《当代贵州》2014,(10):I0002-I0002
正三月,李花怒放的季节。3月20日,由铜仁市旅游局与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南庄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在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沿河沙子镇南庄村举行。活动主题为"发展乡村旅游、弘扬李乡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时间将持续到3月底。这是沿河随着"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力打造山水旅游名城"发展战略不断深入,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实施客源带动战略,以节造势,强化宣传推介的重要举措之一。"举办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旨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生机勃勃、开放文明、繁荣发展的美  相似文献   

11.
<正>阳春三月,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南庄村,李花盛开,游人如织。村民崔雪燕忙得满头是汗,她在自家门口卖红苕粉,不到中午就卖了几百元。"过去的南庄,只见大山不见树,苞谷洋芋难果腹。"崔雪燕回忆,10年前的南庄,不是这里缺粮,就是那里断炊。越垦越荒,越荒越穷。绝境之地的南庄村冒了一次险,选择了一条生态致富路:石缝中种植"空心李"。"空心李"因果核与果肉分离而得名,2006年被列为"国家地理标  相似文献   

12.
五年来,素有"乌江要津"之称、地处黔渝结合部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克难攻坚、砥砺前行,谱写了"和谐富裕幸福沿河"新篇章。未来五年,沿河如何补齐短板、跨越发展?本刊记者就此专访沿河自治县委书记任廷浬、县长何支刚。  相似文献   

13.
秦涛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12):52-53
正沿河农信联社进一步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深入支持沿河自治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深化制定了《沿河县联社农村居民建房贷款管理办法》,为农民建房送上"源头活水"。汽车行驶在沿河乌江两岸的公路上,一排排崭新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黑白相间的楼房、宽敞明亮的健身广场……乌江边上的移民新镇映入眼帘。印江这个黔北小县在"富、学、乐、美"的四轮驱动下全面小康推进进程,10多年来的乡村  相似文献   

14.
行走沿河,随处可见把文化旅游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头戏之一的萌动和举措,决策层已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抓住被列为"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的机遇,围绕"乌江画廊.山歌沿河"的特色定位和建设"生态旅游示范大县"的目标,把沿河建成武陵文化"后花园"和世界旅游目的地。祖祖辈辈依山而立、傍水而居的沿河土家族人有一句常挂在嘴边的歌词"不唱山歌不宽怀",这是他们爱唱山歌的真实反映。土家人对以土家山歌为主的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觉与自信。2003年以来,王波、温银州等一批土家农民歌手脱颖而出,一次次亮相央视大舞台。2009年4月,沿河原生态土家山歌《这山没得那山高》引起了正在铜仁  相似文献   

15.
正沿河自治县以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为切入点,书写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答卷。"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各级干部职工必须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投入到春风行动中,用实际行动答好沿河脱贫攻坚考卷!"今年2月28日,沿河自治县紧跟省委步伐启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一场以打好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  相似文献   

16.
正"东边森林公园,西边万亩花海,北边生态广场,中心文化翠岛,依河造景,移步皆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黔沿指着山下果树遍野的南庄村万亩空心李基地,对记者介绍道。作为南庄村打造3A级乡村旅游景区、4A级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见证者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沿河自治县围绕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加快建设百姓富、生态优、实力强的美丽沿河,着力在八个方面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实现良好开局。2017年,是五年蓝图绘就实施的开局之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沿河自治县围绕立足从贵州"边沿"变为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前沿",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先  相似文献   

18.
正靠种植白茶富起来的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向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大宅村、志强村、三会溪村捐赠安吉"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接受捐赠后,沿河积极谋划后续跟进措施,切实将扶贫茶变成"摇钱树、致富树和感恩树"。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沿河自治县中寨镇,相距1500余公里,却因"白叶一号",谱写出一段山海情谊一线牵的佳话。  相似文献   

19.
正在海拔2350米威宁大山深处的观风海镇沙子坡林场,有一片绵延10余公里的华山松林。风吹过山头,茂密的树林就扬起阵阵绿色波浪……"牛街子,麻窝山,中间夹着沙子坡;风卷天,黄沙地,风沙滚滚不透气。"这是33年前沙子坡石漠化严重的真实写照。1985年初,威宁决定在沙子坡一  相似文献   

20.
正沿河自治县紧扣"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绿水青山赋予的独特气候和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2020年底,沿河自治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期末的40.68%提升至"十三五"期末的65%左右。数据大幅变化的背后,是沿河自治县对"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不懈追求,是沿河充分利用绿水青山赋予的独特气候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产业",收获"绿经济"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