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民 《当代贵州》2020,(16):38-39
李花怒放一树白,遥望疑是春飞雪。素有"中国蜂糖李之乡"美誉的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正值李花盛花期。清风徐来,花香沁人心,置身园中,愈发令人沉醉。漫山遍野的李花对于六马人而言,意味着一场令人期待的丰收将在不久后来临。六马镇目前已发展李子产业11万余亩,其中蜂糖李6.5余万亩。  相似文献   

2.
正6月18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街道两旁满是青脆诱人的蜂糖李,买卖声不绝于耳。"现在刚卖了10天时间,平均每天卖出千余斤,远销北京、厦门、江西和东北等地,不愁销路。单价依据果子的品质20元至60元不等,目前的销售额有10多万元。"六马镇果农李光学笑着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一个月是这一年的丰收季。  相似文献   

3.
周婷 《当代贵州》2020,(2):23-23
镇宁自治县六马镇蜂糖李声名在外,2019年销售又火了一把。"果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已经被各地水果批发商订购一空。"当地村民说,土地改种蜂糖李后,一亩地的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正>2关注点水果家族新贵,全国各地“圈粉”。我叫蜂糖李,一听我的名字,就知道我有多甜美。不错!我素有“中华第一李”之美誉,是贵州特有精品水果代表。据考证,我发源于现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看牛新村磨液组,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将我带到弄袍村种植,于是我在打帮河畔扎根。  相似文献   

5.
正镇宁自治县正努力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春风十里,产业兴起。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下达后,镇宁自治县提出:14个乡、镇(街道)各打造至少1个特色种类,194个行政村每村因地制宜至少发展1个优势品种,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风景美水果香新型农民有方向今年3月,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桃源村的3000亩桃园,粉色的花朵挂满了一树又一树,仿佛淡粉色的云朵降落人间,引得游客驻足流连。  相似文献   

6.
2001年,夹关镇党委、政府提出"南茶北桑"发展思路,地处夹关南岸的韩坪村开始发展茶叶产业.2002年3月,当了18年民办教师的张兴志辞去工作,率先种茶10余亩.在他的带动下,韩坪村群众种茶积极性高涨,到2005年全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以来,镇宁立足资源禀赋、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牢记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创"九字诀"推动农业产业提规模、调结构、上档次,以产业大发展助力群众大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3月,春回大地,万物始新。走进"瀑乡"镇宁自治县广大乡村,满目绿芽,樱桃、蜂糖李、火龙果、百香果、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又进入"春耕"时节,一幅幅"产业兴、经济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随着春风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把冬荪蛋上的松针扯断,好让冬荪能无障碍地破壳而出。" 10月,在镇宁自治县的冬荪种植基地,吕平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吕平是2018年贵州"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镇宁专家团的团长。今年初,他带领全团114人来到镇宁开展技术帮扶。很快,吕平和小组成员就在镇宁选好了种植点,帮助镇宁自治县7个乡镇的农户一起种植冬荪,种植面积达2000平方米。"种植冬荪需要在高海拔且能遮阴的斜坡上,镇宁有很多地方都符合这个条件,这种菌子经济效益高。"吕平介绍道。  相似文献   

9.
正桐梓县容光镇因地制宜谋发展,结合土壤、气候、日照等条件,发展花椒种植并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助推当地经济发展。"我栽种了200多亩花椒,二至三年后开始结果,五年左右就能达到丰产。"桐梓县容光镇诚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花椒种植大户苟能飞说。容光镇位于桐梓县西南部,距县城62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沟谷交错,土地瘠薄,气候温暖,宜林荒山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0.
谭标  秦涛 《当代贵州》2013,(1):43-43
黔东南州施秉县有"西南药城"之称,而施秉县的中药材尤其是太子参的发展中心区又在施秉县的牛大场镇。牛大场镇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山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近年来,全镇5594户中种植药材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药农有50余户,50至99万元的有220户,10万元至49万元的有4500余户。2012年,牛大场镇太子参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4万亩,产量近1500吨、产值近3亿元。太子参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牛大场镇为中心,辐射整个贵州的产业。"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11.
2007年5月8日,在时任凤阳县黄张村委会(现隶属于燃灯社区)主任吴志洋的带领下,由8户农民组成的"黄张种植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2018年,黄张种植经济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拥有360多户农民、10多万元股金、6000多亩耕地和一个面积超过300亩的桃园的国家级农民种植经济合作社。与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黄张种植经济合作社有几个特点:合作社的产权性质具有多元性:一是合作社成员按户出资入股,构成合作社所有的资本金;二是以合作社资本金购得一片荒地约600亩,现已发展成桃园合作社所有的桃园;三是有6000多亩耕地由各成员自己耕种,合作社为其提供产供销等各种服务,其中有2000亩耕地由合作社统一安排种植玉米作为青储饮料,并由合作社统一销售。  相似文献   

12.
农二师三十三团二连职工李树华通过参加“绿色证书”培训,走上了科技种田、勤劳致富的路子,每年纯收入逾万元,被人们誉为“科技致富的女强人”。李树华今年41岁,1987年从四川来到这个团承包土地,一干就是十几年。其间,她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有信心,也有过气馁。一开始,他承包了连队40亩棉花和35亩水稻,由于没掌握科学种植技术,只知道蛮干,力比别人出得多,产量却比别人少,一年下来的收入只够吃饭。李树华心里打了退堂鼓。2003年冬季,李树华参加了团场举办的“绿色证书”学习班。通过近一个月的系统培训,她充分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懂得了…  相似文献   

13.
正绥阳辣椒产业经过多年规模化发展,现已形成北部黄杨小米辣种植区、南部绥阳朝天椒种植区、中部干椒和鲜椒混合种植区三大辣椒种植区域,建成3万多亩优质辣椒种植基地,示范带动农户种植20多万亩。在"中国辣椒之乡"绥阳县,辣椒产业长期占据农村经济发展主导地位,尤其在今年全省脱贫攻  相似文献   

14.
正时下,正值安顺市镇宁自治县樱桃成熟上市,各地游客及水果商纷纷前往采摘。随着游客的增多,2017年底建成通车的本寨镇本寨至鱼凹村公路(以下简称"本鱼路")也热闹起来。"这条路我们可是等了6年多了,终于修好了,现在我们出行、运送东西都方便多了。"4月10日,开着小货车,拉着满满一车樱桃赶往镇宁县城的村民陈志强说。一条通村路为何修建了6年多?镇宁自治县委巡察办负责人石松介绍,本鱼路为镇宁自治县2012年  相似文献   

15.
正脱贫攻坚每一场"硬仗"都是很不容易的,但最难的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2月23日,2018年贵州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发布,要求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其中,最难的一场硬仗是"产业扶贫":贵州利用春耕生产的有利时机,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完成玉米调减500万亩,蔬菜种植1400万亩(次),投产茶园560万亩,食用菌种植  相似文献   

16.
致富参考     
[致富之路]施秉县五大中药材经营模式托起药农增收的蓝天施秉县素有贵州"药都"之称。2004年,施秉县中药材总种植面积3.7万亩.有药农5000多户,种植品种30多个。太子参总产量达到800余吨.亩平均收入2400余元.农民总收入达960万元以上。近年来施秉县在中药材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采取了五大有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中药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托起农民增收的  相似文献   

17.
正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余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王牌。7月的余庆,艳阳高照。走进余庆县敖溪镇指挥村花椒种植示范基地,村民张林刚背着喷洒器正忙着给花椒树打药防病虫害。张林刚今年52岁,由于两个孩子在外地读书工作,家里40多亩土地荒废已久。直到2017年底,村里开始发展花椒产业,他便将自家的40多亩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花椒,每年有5000多元流转费。同时,他还承包了280亩花椒地进行管理,日子越过越红火。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我退役回乡,当时就想着怎样做一个新时代农民。发展才是硬道理。2005年,我动员村里的刘忠学一起养殖"二元母猪",并打破过去传承单一的种养方式,当年,就收入6万多元。2008年我们成立了花桥村养猪专业合作社。目前,村里年出栏肉猪1000余头,规模化养殖户达10户。我自己也修建了一个占地10余亩的"林下养鸡场",年出栏商品鸡10万余羽,年创利5万余元。看着我们的养殖成果,村里的群众也开始谋划发展路子。如今花桥村有工商户39户,种植各种经果林800多亩、种植山核桃2000余亩、改良杂交玉米1200亩、优质葡萄100余亩。村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背包干部"的积极探索,资源整合,镇宁自治县本寨镇构建了"一体两翼"绿色产业发展格局,辐射所辖10个行政村,受益贫困户912户,贫困人口3243人。在镇宁自治县本寨镇,活跃着一支脱贫攻坚的帮村干部,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背包干部"。"迷彩服,绿色背包,一看就知道是帮村干部,是帮咱们解决问题的,是最可爱的人。"本寨镇炳云村  相似文献   

20.
正岑巩县客楼镇按照岑巩县林下经济"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的工作要求,落实林下思州鸡1个千亩基地和2个百亩基地建设,1个300亩以上林下黄金基地建设和5个林下蜂100亩基地建设。在客楼镇土黄村,五十岁的村民钟占香在家照看孙子,不能外出打工,她说在黄金栽种基地务工,一天80块可以贴补家用。脱贫户陈军说,今年村里发展新产业,我们多了一份务工收入,还可以分红。土黄村以种植传统烤烟产业为主,为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今年该村流转林地320亩,建立林下黄精种植基地,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村民创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