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沿河自治县注重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就业创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三精准、四到位、六平台、一机制"就业创业扶贫模式。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员培训,全县16800名贫困劳动力已有13546人实现就业,占比达81%……依托"3461"就业创业扶贫模式,沿河自治县走出了一条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当前,我区扶贫脱贫工作已进入了冲刺期、攻坚期,面临着贫困群众脱贫主观能动性不强和脱贫能力不足的双重考验。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狠下"绣花"功夫,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  相似文献   

3.
正为弘扬时代新风,大兴安岭地委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定的思想基础。注重组织引领,通过驻村干部入户走访、上门宣讲,教育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坚定改变贫困面貌的决心,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开展"自强、感恩、文明"等扶志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村民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由"理所应当"向"知恩感恩"转变。开展社  相似文献   

4.
脱贫攻坚需要激发和增强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要确立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扶贫先扶志,贫困群众必须树立脱贫的志向和信心;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要让困难群众具备脱贫的智慧和能力;脱贫攻坚要依靠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勤劳致富。增强贫困群众脱贫发展内生动力是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李佳楠 《世纪桥》2020,(3):84-8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当前脱贫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扶志和扶智层面的精神扶贫是解决难题的切入点,更是彻底摆脱贫困的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人们思维水平、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从观念导向、凝魂聚气、精准服务、维护稳定的四个作用点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着重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五个发力点,为摆脱"精神"上的贫困这一根源性问题发挥独特优势,有效推动全面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6.
正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久治县始终把"志智双扶"作为精神脱贫的关键,作为脱贫摘帽的工作重点,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乡村为载体,以产业脱贫为支撑,充分体现"扶志""扶智"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补充"精神之钙",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用精神脱贫助推群众精准脱贫,实现物质富有和精神富足联动推进。  相似文献   

7.
正十七年倾力扶贫,十七年情满太行。自2003年定点帮扶唐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的动员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着眼于"精",发力于"准",咬定目标、坚持不懈,不断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拓展贫困群众就业渠道,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织就了一幅脱贫攻坚的七彩画卷。  相似文献   

8.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效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是贵州各级各部门的当务之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2018年作为"智志双扶"活动年,要求各地对农民开展励志教育,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在促进"志智双扶"行动中,一些地方创新探索出了抓好思想扶贫的有效路径,贵定"6334"思想扶贫工作行动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说:“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指出扶贫和脱贫后不返贫的关键,就是要做好扶智和扶志工作. 毕节市科协紧扣毕节试验区脱贫攻坚主题,积极发挥优势、大力整合资源、提升科学素质、助力脱贫攻坚,围绕扶智和扶志做文章,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正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旅游+扶贫"战略部署将民族文化旅游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借助旅游业发展,为贫困百姓拓宽增收渠道,对黔东南州全面小康建设意义深远。还有84.3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1.6%,是全省贫困面积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贫困发生率全省最高,贫困人口全省第二。这是黔东南州脱贫攻坚面临的"硬骨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9,(11)
<正>自治区党委第九巡视组巡视杭锦后旗反馈意见指出,我旗在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部署要求还需大力推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不够精密,政策兜底压力大。针对以上问题,我旗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潜心谋划脱贫路径,创新工作举措,成功退出自治区贫困旗县行列。压实责任,团结一心齐发力。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杭锦后旗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围绕"六个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山东省水利厅派驻东平县老湖镇的7名第一书记,在帮包村发展"中国结"手工编织项目,培养巾帼巧手人才,让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引入小小"中国结",共谱扶贫大合唱东平县是全省20个重点贫困县之一,境内的东平湖是山东省第  相似文献   

13.
正安顺市西秀区聚焦残疾人脱贫,以百合花理念为先导,开展"百合花行动",建设"百合花爱心小镇",为残疾人提供集中生活、集中康复和集中就业的场所,"托养+就业"的模式将扶贫和扶志、扶智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红寺堡区以"文化育人、文化富民"为核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塑造城市之魂、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通过文化扶贫的精准实施,不断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了脱贫难、易返贫的问题,努力实现建档立卡户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挖文化内涵,凝聚移民脱贫共识高度重视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志""扶智"  相似文献   

15.
正大方县通过思想教育立志气、教育扶贫增智气、技能培训强底气、结对帮扶添勇气、稳定增收聚财气"五气共进"举措,有力促进脱贫攻坚"志智双扶"显成效。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大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4年以来,大方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发起总攻,采取多种措施,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贫困群众有针对性地采取"扶志"与"扶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累计脱贫5.83万户22.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85%下降到1.85%。  相似文献   

16.
精准扶贫是我们党在以往反贫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扶贫理念,在扶贫开发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扶贫效果。但贫困对象识别难度大、扶贫未扶志、扶贫资金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精准扶贫效果。因此,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做到准确识别真正贫困人口、扶贫扶志扶智同时进行、杜绝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拓展扶贫资金来源渠道、严格防范返贫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省委宣传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狠下"绣花"功夫,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等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等不了、输不起、退不得的硬仗。在产业、教育、健康、扶志、扶智等方面都取得了扎实成效,2018年,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标准。巩固提升,脱贫不  相似文献   

18.
七月的河州大地,山川秀美,绿树成荫. 7月13日,为全面推进以扶志扶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扶贫工程持续开展,全省精神扶贫工程现场推进会在临夏州召开.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陈青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大局,研究全省精神扶贫成效和问题,部署扶志扶智重点任务,以精神扶贫为先导,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文化支撑、文明环境.要清晰聚焦制约贫困地区脱贫的“精神瓶颈”,清醒认识精神扶贫的艰巨性,在工作中,准确把握脱贫主体的精神动力、外部力量的精神扶持和社会条件的精神保障三个层面重点问题,力求精准精确落实扶志扶智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9.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真正摆脱贫困,就必须在精神上脱贫.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精神士气攸关决战成败.越是到紧要关头、决胜阶段,越是物质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越需要精神扶贫超前赶早、同向给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加快脱贫攻坚的强大理论武器,用立志增智、勤劳奋发的强大精神力量保持和放大物质扶贫效果,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3)
正丰镇市立足扶贫工作实际,创新思路,强化措施,采取宣传"扶志"、产业"造血"、技术"扶智"、资金"解困"四式联动措施,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努力让5800名贫困人口得到实惠,稳定脱贫。宣传"扶志",吃下致富"定心丸"。把握好政策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培训会、座谈会、宣传栏、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让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使开发式扶贫观念深入人心。产业"造血",打造致富"聚宝盆"。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