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词语,民生建设更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历经民主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与困难并存、改革开放以来的飞跃前行以及新时代以来的跨步迈进四个阶段。百年来民生的具体实践推动着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理论不断发展完善,同时积累了关于民生建设的丰富经验。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生建设必须有效地继承先辈关于民生建设的丰富经验,对当下民生建设进行创新性再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领导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发展,形成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领导理论。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领导的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完善的,是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不断成熟的表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统一战线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毛泽东、邓小平结合经验总结,都有精辟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实践中,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对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统一战线思想,不仅继承了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而且,结合实际,创新发展了两位伟人的统一战线思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的依法治国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形成时期;从十五大至今,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的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又具有新特点,法治建设的目标更具层次性,法治建设途径更加具体,突出宪法在依法治国方略中的统领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把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不仅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毅前行的思想武器。回首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奋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价值追求,并呈现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经验。研究这个经验的形成过程,科学阐释其核心要义,揭示其价值意蕴,对于深化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研究,深化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的政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的生存型民生建设;第二个阶段(1992—2011年),90年代以后的改善型民生建设;第三个阶段(2012年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发展型民生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主要经验包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大发展的反映,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必然。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流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蕴含着近代中国国情的历史规定,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实践,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智慧。它肇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拓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从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出发,在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提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诠释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科学方法等内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廉洁文化的认识,不断开辟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新境界,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也必将为世界政党建设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四个伟大"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又是对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最新要求和具体阐释。"四个伟大"以内在的强大合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实践的强大支撑,具有丰富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历史角度出发,从5000年民族史、100年党史以及40年改革开放史对改革开放进行审视:开放包容是5000年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原始基因;改革创新是100年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改革开放是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实践中积极搞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各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实现了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基础,而思想建设是参政党自身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建设。本文一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参政党思想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一方面,针对新形势、新任务;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的新思路、新方式和理论创新上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仅回答了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且在实践中实现了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30多年来党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强化中国共产党先进表率作用;必须强化青少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历史责任;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参政党建设在生动的多党合作实践中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主要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确保参政党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全面系统统筹推进参政党建设,进一步加强参政党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相似文献   

16.
<正>去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三个问题,其中两个已经作出了回答,解决了。一个是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打仗的问题,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打仗。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搞经济、搞建设的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搞经济、搞建设。他说,中国共产党今天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系列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强国观。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强国观充分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技强国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科技观,有效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强国观主要体现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强化科技服务经济与民生的能力以及紧紧依靠人民推动科技发展等四个方面,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建设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活跃在统一战线的领导人之一。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刘少奇一直十分重视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我党的统一战线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关于刘少奇统一战线思想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和阐发刘少奇的统一战线思想,对新时代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中国共产党自信力的重要来源,而且为增强中国共产党自信力指明方向。中国共产党自信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建设自信、全面从严治党的自身过硬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中国共产党自信力,要全面提高执政本领,增强党的本领自信;以制度建设为贯穿,增强党的制度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党的价值自信。  相似文献   

20.
张丽宾 《人事天地》2017,(11):17-19
<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下,经过长期努力,从富起来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40年的现代化建设,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万亿元。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