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盛夏时节,穿行在务川自治县黄都镇大竹村2万亩郁郁葱葱的葵花松林间,就像进入了天然大氧吧。林间的蔬菜基地里,菜农忙着摘菜、装菜、运菜,奏响绿色脱贫进行曲。大竹村海拔1000米,地域面积22.8平方公里,有人口764户3663人、耕地8345亩、葵花松2万亩,2015年获得"中国葵花松之乡"称号。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6%,但村民却长期守着"绿色银行"过着紧日子,目前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02人。  相似文献   

2.
正产业发展有了金融"活水",保障了产业链条的完整衔接,真正做到了"扶持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个村庄"。"春雷响,万物长。"3月6日,适逢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前进村村民开始了今年的辣椒育苗。"辣椒产业真的好,去年我家种了5亩辣椒,有1万多元的收入。"73岁的老人王考章说。前进村位于涪洋镇西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土地面积2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4475.8亩,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614人,是典型的贫困山村。为了脱贫,村支"两委"以前曾多次带领村民搞小规模种植养殖业,但由于种种条件制约,都没有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我们村原有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已经脱贫50户,我们有信心在明年让剩下的31户全部脱贫.”黔西南州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党支部书记潘时国告诉记者:“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只要你不懒,就没有理由不脱贫!” 联盟村位于普安县万亩茶山核心种植区,种植面积达1.2万亩,约占全县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碧绿整齐的茶树顺着连绵的山体铺开,宽敞的通村公路蜿蜒于万亩茶海之间.10月28日,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乘坐高铁来到联盟村为基层干部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希望大家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生活安顿好、把生产搞上去、把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相似文献   

4.
正罗江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60户,8487人,其中65%是因学、因病、因残、因老致贫,35%属于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致贫。我们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基础上,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开出精准脱贫新"药方",全力拔掉"穷根子",取得了初步成效。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打牢产业脱贫基础坚持将精准脱贫与农业产业发展一起谋划,以推动扶贫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发动贫困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靠辛勤劳动摘掉  相似文献   

5.
正张家口市赤城县张四沟村位于雕鹗镇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总控面积19331亩,现有耕地面积991亩,人均耕地2.2亩,退耕还林面积1590亩。全村178户,437人;常住人口132户,29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289人。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97元,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一名好书记带领村民致富。张四沟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崔永富2012  相似文献   

6.
4月13日星期六睛"小蚕共育消毒关口一定不能疏忽。不论是新手还是老手,开始育小蚕了,桑园绝对不能再打药。喂小蚕收衣的桑叶一定要采最嫩的……"一大早,昌宁县新城村瓦谷箐村民小组小蚕共育户辉联志家里就围了一大群养蚕的群众,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着技术辅导员、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志平上门开展的养蚕技术培训课。"我家种桑养蚕3年了,多亏了张副书记他们手把手地指导,去年每亩桑园赚了1.5万元。因为天干,去年种下的小春减产,开年就忙起  相似文献   

7.
正东刘集镇地处五河西部,国土面积200km~2,耕地18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70720人。有贫困户1568户4669人,占总人口6.6%。其中已脱贫901户3251人,未脱贫667户1428人,贫困发生率为2%。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主要做法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东刘集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8.
正独山高新区轴承产业园先后落户轴承及配套企业41家,各类轴承生产线450余条,形成了年产值近10亿元的发展规模。园区内各企业共吸纳了1200余人务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人。"稳定脱贫一定要靠就业、产业来带动。""就业就要全覆盖,尤其是具备条件的贫困户,一户一就业的目标必须要完成。"独山县委书记潘志立多次强调。近年来,独山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就业1人、脱贫1户,就业2人、小康1家"  相似文献   

9.
2018年以来,遵义市播州区大力开展农村产业革命,全面推行“八要素”,加快发展辣椒、绿色蔬菜、绿色"稻+”工程、生态畜牧业、食用菌等高效特色产业,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2019年,播州区完成玉米调减面积4.31万亩,调减率达53.7%;种植替代作物蔬菜6015.7亩、辣椒11593.6亩、食用菌362亩、高粱14235.9亩、中药材1824.8亩、水果5431亩、其他经济作物3674.4亩,扶贫产业累计覆盖贫困户2.28万余户。  相似文献   

10.
谭标  秦涛 《当代贵州》2013,(1):43-43
黔东南州施秉县有"西南药城"之称,而施秉县的中药材尤其是太子参的发展中心区又在施秉县的牛大场镇。牛大场镇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山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近年来,全镇5594户中种植药材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药农有50余户,50至99万元的有220户,10万元至49万元的有4500余户。2012年,牛大场镇太子参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4万亩,产量近1500吨、产值近3亿元。太子参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牛大场镇为中心,辐射整个贵州的产业。"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11.
韩克超 《当代贵州》2016,(44):44-45
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因地制宜发展山地高效农业,让扶贫产业覆盖所有建卡贫困户。通过实施产业带动和精准化扶贫,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46万人。深秋,小雨滴滴答答。道真自治县忠信镇水石脚村马永红、龙礼淑夫妻俩,坐在炉子旁,翻看着家里的"脱贫账本"今年以来记录的收支情况——2月:种植业支出16000元、支付人工工资2400元;3月:交通支出168元……马永红手里的"账本",是道真自治县精准推进贫困户有效脱贫、统一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8,(4)
正科左后旗被誉为"中国黄牛之乡",黄牛存栏80万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旗围绕优势产业,解锁多种模式,依靠养牛带领群众走上了稳定脱贫路。目前,全旗通过黄牛产业脱贫1.06万户,占脱贫户的72%。坚持因户施策,贫困户"家家养牛"。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实际,科左后旗积极探索出贫困户贷款饲养基础母牛的4种模式:一是对能贷能养的贫困户全部给予贷款支持,并帮助建棚舍、建窖池,引导种植青贮,鼓励自繁自育,形成"小规模大群体"模式。二是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上半年,刘为创办的合作社通过发展生产,为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历年脱贫户共增加现金收入近4万元,通过社会扶贫等多种形式为5户贫困户筹集资金10余万元。9月10日,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公布贵州省扶贫攻坚奖表彰名单,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为荣获省扶贫攻坚"奉献奖"  相似文献   

14.
王进 《当代贵州》2016,(49):62-63
朝阳村位于石阡县青阳乡东北部,为精准脱贫一类贫困村,总面积18.8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204户804人,有党员18名,多为仡佬族、侗族,全村共有耕地873亩(其中田384亩),人稀地广,地势陡峭,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油茶、畜牧、中药材等产业.该村现有贫困户55户171人,脱贫措施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6户63人、社保兜底脱贫13户18人、发展教育脱贫16户56人、发展生产脱贫10户34人,2016年脱贫15户55人,力争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东峪村是岗南水库移民村,全村总面积4425亩,其中山场3800亩,耕地280亩(人均0.67亩);现户籍人口为131户、425人。去年以来,在市县乡的正确领导下,上东峪村坚持扶贫项目规划实施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突出发展扶贫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2016年整体脱贫、2017年巩固提高"的目标。2016年,全村共有42户贫困户、120人脱贫出列,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剩1户1人,贫困发生率由之前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岑巩县苗落村大坡坳山丘上,垄垄翠绿欲滴的茶树起起伏伏覆盖了山坡,一座座休憩赏景的亭台点缀其中,俨然有公园之美。茶园里,传来了采茶人清脆的笑声。"每天采摘茶青,我收入在60元至80元之间。"金竹坡组代兰英老人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她说,"我虽然比不上年轻的、手脚利落的,但够满足的了。"据苗落村党支部书记景进昌介绍,大坡坳茶园面积在400亩左右,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经营,总投入350余万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50万元,企业投入200余万元。去年全村26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87元,依靠茶园,村民还可获得土地租金、采茶务工等收入,2019年支付工人务工费109万元。据悉,苗落村已有大坡坳茶园、金竹坡茶园两处面积总计达800亩的茶园达产,年产值达到8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200余户700余人就业增收。该村现有茶企4家,另有未投产茶园1200亩。今年,有新植油茶400亩。  相似文献   

17.
<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输不起的硬仗,近年来岑巩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农村产业革命,以"五个到村到户到人"为着力点,统筹"八要素",活用"五步工作法",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工作,通过"因户施策""异地置业""入股合作社"等实现未脱贫人口产业全覆盖。  相似文献   

18.
正"以前在家闲着也没什么收入,现在村里有了木耳种植基地,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家,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呢!"红石镇长江村贫困户王淑珍说这番话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这只是宽甸满族自治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宽甸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边境县,全县原有贫困村10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万户、贫困人口3.1万人。县委始终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党建带  相似文献   

19.
位于柳河县东南20公里处,有一个富裕的小镇——驼腰岭镇。在这个有1万多人口、2万多亩耕地的小镇里,光果树就有1500亩,林蛙放养面积2000亩;养鸡专业户186户,年存栏万只以上的20户;全镇90%的户养猪养牛,养羊80只以上的大户45个;有6个村养蚕,放养面积1600亩,成为全县的柞蚕基地。目前,全镇  相似文献   

20.
正为有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岑巩县客楼镇聚焦农村"组组通"、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掀起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高潮。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致富。该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烤烟、水蜜桃、太子参等种植,思州鸡、肉牛、黑毛猪养殖。今年调减玉米2050亩,跟进发展了中药材、苗木花卉、烤烟、牧草种植等产业,覆盖5个行政村20余个村民小组。今年来,该镇种植烤烟5000余亩,覆盖6个村35个村民小组,计170户800余人;种植水蜜桃1万余亩,连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