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使乡村旅游与大扶贫战略得到了有机融合发展。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一、乡村旅游推进大扶贫发展现状六盘水围绕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和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乡村旅游。有力推动了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旅游业将会有更大的作为,更大的担当。2017年,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进入蓬勃发展期,从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进入到了"大旅游时代"。从全国看,乡村旅游发展规模大、投资大、影响大,已成为人们新的生活方式。从规模上看,乡村旅游人次达到13.6亿,平均全国每人一次,是增长最快的领域。从产业看,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包括乡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此,要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完善以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支持体系,优化以利益分享机制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治理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大方县核桃乡木寨社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优势和白族特色民俗文化优势,以"灵山秀水·养生木寨"为旅游文化品牌,持续用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得到大改善、村容村貌得到大改观、旅游发展得到大提升、产业带动得到大促进、脱贫攻坚得到大推动、群众增收致富能力明  相似文献   

6.
正普定正以"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实践证明:全域旅游,大有可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理念,普定决心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底气何在?蹄疾步稳,提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再上台阶,交通区位生态环境优势凸显。先行先试,"无中生有"。遍地开花的农业园区变成景区,广袤丰产的乡村田园变成公园。抢抓机遇,融合发展。农旅一体助推产业勃兴,"旅游+"激活"美丽经济"。树立理念,全民参与。全域旅游理念为群众认同,旅游发展成果为群众共享。全域旅游,关键在"全",需倾注全境之物、全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正红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2007,(7)
近年来,黄山市紧紧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这一主题,依托丰厚的徽州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一流的生态环境,以旅游经济强镇、旅游专业村、"星级"农家乐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市已开发的50多处景区(点),有80%以上在农村。2005年,全市发起并成立了跨省市(含婺源、绩溪)的古徽州乡村旅游联盟,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涌现出了诸如西递、宏村、翡翠谷等以文化特色和自然  相似文献   

8.
文波  肖玉叶  何晓芳 《当代贵州》2014,(10):I0002-I0002
正三月,李花怒放的季节。3月20日,由铜仁市旅游局与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南庄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在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沿河沙子镇南庄村举行。活动主题为"发展乡村旅游、弘扬李乡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时间将持续到3月底。这是沿河随着"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力打造山水旅游名城"发展战略不断深入,以农兴旅、以旅富农,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实施客源带动战略,以节造势,强化宣传推介的重要举措之一。"举办赏李花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周,旨在以花为媒、以节会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展示生机勃勃、开放文明、繁荣发展的美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8,(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汤原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宿旅游等各项重点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奏响新时代汤原乡村旅游发展之音。汤原县委、县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拉动全县经  相似文献   

10.
正贞丰县乡村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国家5A级"三岔河"水利风景区、国家5A级"双乳峰"景区、国际山地"三岔河"露营旅游目的地、龙山阳光田园国际综合体国家3A级景区等金字招牌,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初具规模。但贞丰县乡村旅游开发类型比较单一,乡村旅游发展滞后,数量、规模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不明显等是客观现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研究其发展思路,在实践中探索,以达到健康生活、快乐旅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黔东南在建设旅游大州战略行动指引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州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本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把乡村旅游打造为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此激活全州农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疆社会现状来看,引领现代文化"去极端化"是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必经之路。本文基于引领现代文化为切入点,以喀什为例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总结乡村旅游的功能,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去极端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发展宁夏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潜力巨大.国内旅游的日趋成熟与宁夏旅游业产业规模的逐步壮大为加快发展宁夏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积极健康地发展宁夏乡村旅游,延长旅游业产业链条至广大乡村地区是增强宁夏旅游业发展后劲、促进乡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良性互动之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创新方式,在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再塑乡村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资金严重不足、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贫困村民参与意识不强、人才资源缺乏等现实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吸纳多元化的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注重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帮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引入专业化人才,打造"创新型"、"创意型"乡村旅游精品;构建长效性培训机制,提升贫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创客基地是推动旅游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和第二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为研究样本,探索了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如何建设。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的建设主题包括乡村、艺术和文化三类主题;表现形态上涵盖了独立型集聚、融合型集聚和衍生型集聚三种形式;商铺开发型、集体合作型和创业孵化型是主要的运营模式。未来发展中,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将更加注重聚焦和融合,形态上突显泛在化和网络化特征,运行中更加注重孵化能力和带动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正>"蓝梦谷"生态蓝莓产业示范园是黔东南州麻江县打造的一个乡村旅游品牌。为探寻"蓝梦谷"乡村旅游创新升级发展路径,调研组对"蓝梦谷"进行了考察调研,分析总结"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麻江县旅游资源现状提出对策建议。一、"蓝梦谷"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做法(一)政府主导,发挥企业带动作用麻江县政府先后与贵州科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贵州科学院麻江蓝莓产业工程技术中心"、与江中制药达成蓝莓产品研发合作协议等,负责蓝莓产业发展技术保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视野下乡村旅游开发的功效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以农村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的特色农业旅游以广泛散布在乡村的特色农业文化为主要对象,是对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特色农业的旅游开发不但可以化解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利因素,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铜仁市碧江区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走出一条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农旅一体化新路。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农旅一体化新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大批村庄的环境得到改造提升,乡野山间处处好风景,逐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19.
记者:1987年,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出现了全国第一家"农家乐".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目前,作为"农家乐"发源地的我省乡村旅游处于什么状况?  相似文献   

20.
春花     
<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伴着和煦的春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春赏花。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徜徉在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惬意无比。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早在2006年,国家旅游局就授予成都郫县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称号。随着乡村旅游在四川"发芽开花",逐步发展到涵盖农家乐、农耕体验、乡村酒店、乡村度假区、乡村旅游景区、乡村古镇、农业观光、采摘品果、运动拓展、特色民俗文化、现代农业体验等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