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有效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是贵州各级各部门的当务之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2018年作为"智志双扶"活动年,要求各地对农民开展励志教育,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在促进"志智双扶"行动中,一些地方创新探索出了抓好思想扶贫的有效路径,贵定"6334"思想扶贫工作行动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9,(11)
<正>乌兰察布察右后旗是国家级贫困旗,立地条件差、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特别是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是脱贫攻坚面临的最严峻现实。为此,全旗上下深入贯彻"精准扶贫"要义,紧抓"智志双扶",以88支驻村工作队为主力军,开展乡村夜校"三堂课"活动。上好政策"必修课",让群众成为政策明白人。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家喻户晓、入心入脑,是保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正脱贫,需要"弱鸟先飞"。要使"弱鸟先飞","志"和"智"就是内因、动能。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要"构建大扶贫格局,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三变改革""塘约经验"等扶贫实践证明,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是重要前提,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黔南州贵定县,一场干群合力推进的思想扶贫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从鼓励群众参与村容村貌整治等身边日常事入手,创新实施"志智双扶"行动,村有村规、寨有敬语、家有家训,开展以"创业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致力于消除"等靠要"陋习,努力祛除思想穷根。抓好思想扶贫,"志智双扶",旨在帮助贫困群众摆  相似文献   

4.
正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思想扶贫工作十分重要。给钱给物能解一时之困,但无法解一生之贫。思想扶贫,扶的是贫困群众不想过穷日子的志气、扶的是努力奋斗的观念、扶的是一定要富起来的意志,要帮助群众摆脱知识匮乏、资源贫乏和技术短板,用先进科学理念带动群众发展生产,拓宽致富的思路。"三变改革""塘约经验"等扶贫实践充分证明,转变思想观念,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是走上富裕道路的重要因素。贫困地区、贫困群众  相似文献   

5.
政坛好声音     
正"在扶贫这条路上,政府和社会力量能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可帮办和代替却是万万不能做的。"——宁夏盐池县委书记滑志敏认为,扶贫脱困不是把饭喂到嘴边,而是通过政策的外力来引导和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力,形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正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省体育局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扶持生产和申请项目相结合,注重"五个精准发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扶贫工作落地生根。一、掌握情况精准发力。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深入了解基本情况,建立完善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并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确保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  相似文献   

7.
<正>"扶贫不单单是把贫困群众从大山里搬出来,更重要的是搬走老百姓心头上的落后观念"——这是来自"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工作者"、毕节市扶贫办规划统计科科长马萍的心声。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马萍就一直从事农村工作,29年的扶贫之路让她深有感触:"改变贫困,只有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看到脱贫的希望;决战贫困的征程中,才能收获最美的风景。""山一家,水一家,扶贫要去每一家。"29年来,马萍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在做。扶贫,要"扶",首先要"知"。  相似文献   

8.
岳振 《当代贵州》2017,(28):26-27
<正>只有针对当地要素资源打下的产业根基,才能持续而有效地增加贫困人群收入,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7月7日,贵州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强调要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加快推进农产品"泉涌"发展,做足做好旅游扶贫大文章,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在扶贫开发实践中,与时俱进,创新一系列扶贫工作机制,激发贫困地区各级干部和群众的内生动力,加快扶贫开发、建设全面小康进程。"造血"机制1985年,对农村扶持优抚对象、扶持贫困户"双扶"工作展开调查,看到虽然取得了成绩,但存在明显不足:一是助长"双扶"对象的依赖思想;二是挫伤勤劳致富群众的积极性。1986年改"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正>摆脱贫困,产业支撑很关键。产业兴则百姓富,在大扶贫战略行动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打好产业扶贫这场硬仗,贫困群众才能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根本,推动大扶贫战略行动取得新成效。"贵州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强调,必须树立抓产业就是抓扶贫抓发展的强烈意识,采取超常规举措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要千方百计解决好贫困群众增收和就业问题;要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要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全面落实各项医保扶持政策。"这是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东明就解决好藏区彝区贫困群众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提出的要求。摆脱贫困需要智力。俗话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而从发展教育、促进就业、提升医疗水平方面扶贫,提高扶贫对象的综合素质并保证有健康的身体,是消除贫困的根本所  相似文献   

12.
正为促进贫困农户当期能脱贫、远能致富、未来可持续。白塔畈镇坚持"抓立、六破穷",持续推进精神扶贫、产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6项措施落地根。一、抓精神扶贫改"穷志"。积极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荣,勤劳致富、先脱贫光荣"活动,通过舆论导向、政取向,教育推动,引导贫困群众改变生生活陋习,增强自力更生动力,摒弃"靠要"精神贫困思想,营造精神扶贫脱的正能量。二、抓产业发展甩"穷业"。按照"长结合、以短为主、以短促长、以长带短"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一向注重扶贫。在他看来,贫困地区有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扶贫开发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倡"经济大合唱"。必须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实现"政策性脱贫"。扶贫开发要精准,集中力量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着力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4.
正习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向贫困宣战,打响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今年以来,习水县围绕"思想扶贫脱穷志、易地搬迁搬穷窝、基础攻坚改穷路、产业扶贫调穷业、生态扶贫治穷坡、医疗扶贫医穷病、教育扶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以来,贵定县明确脱贫攻坚要物质扶贫、思想扶贫、情感扶贫一起抓,激发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全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步伐。"乡村环境在发生变化,广大群众思想观念也在变化,美丽新贵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2017年12月18日,贵定县举行的"志智双扶·感恩奋进"工作部署暨思想扶贫"三做到"大比武2017年第二次现场观摩大  相似文献   

16.
受到落后的交通、信息和人才匮乏等因素制约,泸县贫困村村民等、靠、要思想明显,扶贫工作一度成了政府的独角戏;基础设施差,项目成功难,农产品运不出去;长效保障难,贫困户"扶"上来又"掉"下去,农村扶贫工作困难重重…… 在泸县精准扶贫动员会上,县委书记薛学深强调:面对困难,更要拿出亮剑精神,把人心聚齐,把拳头攥紧,拿出最有力的措施,为3万贫困群众"斩出"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7.
正我叫张浪,是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习员。在讲习所,我主要负责政策、乡风文明、种植技术等讲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深知,要让农民富起来,"智志双扶"很关键,要善于引导群众,把他们的思想武装起来。刚开始,村里讲习所只有我和另外一位老师,我向村支"两委"建议扩大宣传队伍,把优秀农民培养成讲习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立足实际,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紧紧聚焦总目标,在"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准扶贫脱贫之路。本文提出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奋力打赢脱贫攻坚,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抓好产业就业扶贫,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持续开展"志""智"双扶,不断提升内生动力。通过调研梳理和布克赛尔县脱贫攻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县委决策咨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相对贫困治理是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稳步迈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亟须研究的时代命题。治理相对贫困必须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序目标,需要嵌入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布局,逐步扩展和丰富相对贫困治理内涵。设置和构建与共同富裕目标衔接贯通的方法体系,尝试从治理理念、治理空间、治理行为、治理标准等核心内容进行转向建构,提升相对贫困治理体系包容协同性。聚焦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重点,文章着眼从方法论、宏观、中观、微观分层研究结构,将前提、起点、过程、结果的归正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志智双扶机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措施的细化设计中,更为清晰和系统地展现相对贫困治理进路。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工程,首要任务是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在产业扶贫上久久为功,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