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农村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使乡村旅游与大扶贫战略得到了有机融合发展。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脱贫致富。一、乡村旅游推进大扶贫发展现状六盘水围绕建设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和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乡村旅游。有力推动了旅游交通、  相似文献   

2.
正六盘水市围绕"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品牌,依托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将自然"冷资源"变为旅游"热资源",以冬季旅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托"三变"改革,力推"旅游+扶贫"深度融合。六盘水年均19℃的夏天令人流连忘返,寒冷的冬天同样让人倍感舒畅——驰骋冰雪,感受冬日雪上飞舞的酣畅淋漓;放松身心,在雾气氤氲的温泉池中独享冬日那份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是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创新方式,在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再塑乡村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资金严重不足、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贫困村民参与意识不强、人才资源缺乏等现实困境。要破解这些困境,必须吸纳多元化的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注重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帮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和延伸产业链;引入专业化人才,打造"创新型"、"创意型"乡村旅游精品;构建长效性培训机制,提升贫困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乡村美,村民富。仁怀市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乡村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有机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深挖旅游资源、打造配套产业等手段深入推进旅游扶贫,为仁怀农村推开了另一扇"致富之门"。一幅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酒都大地徐徐展开。  相似文献   

6.
一、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黔东南在建设旅游大州战略行动指引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全州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通过发挥本地区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结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把乡村旅游打造为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此激活全州农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展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六盘水市把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两口气"转化为发展优势,紧扣贵州省三大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7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峰值,避暑消夏成为热门话题。酷夏时节,位于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平均气温保持在19.7℃,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纳凉客"。"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凭借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避暑旅游。  相似文献   

8.
正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发出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决定从2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高质量打好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脱贫攻坚"四场硬仗"。2018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2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发出了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决定从2月24日至6月30日期间,高质量打好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  相似文献   

9.
正开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水东文化、农耕文化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旅游扶贫模式,以"旅游+"推动旅游产业和都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阳县作为贵阳市全域旅游的大花园,素有"喀斯特生态世界公园""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的美誉,"旅游立县"战略让开阳"水东硒州·诗画开阳"的品牌定位更加突出。作为2018年贵阳市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五届农业嘉年华举办地,开阳县依托丰富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
春花     
<正>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争艳。伴着和煦的春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春赏花。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徜徉在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惬意无比。经过多年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我省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早在2006年,国家旅游局就授予成都郫县农科村"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的称号。随着乡村旅游在四川"发芽开花",逐步发展到涵盖农家乐、农耕体验、乡村酒店、乡村度假区、乡村旅游景区、乡村古镇、农业观光、采摘品果、运动拓展、特色民俗文化、现代农业体验等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一、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近几年来,六盘水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工业城市的生态旅游突破。尤其是于2013年8月成功举办"贵州省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后,围绕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谋划全域旅游,推动一业振兴",无中生有"打造了一系列令人称奇叫好的景区景点,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寄希望于旅游,带动转型、推动跨越是六盘水市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产业规模呈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脱贫攻坚重在行。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的发布,标志着今年全省脱贫攻坚战役正式打响。"春风行动"的主要任务就是高质量打好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确保实现脱贫攻坚连战连胜。关键之年打好关键之仗。2018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3.
徐海星 《当代贵州》2017,(28):50-51
正六盘水正以夏季国际马拉松为载体,构建大健康旅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从2013年,六盘水举办首届凉都·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以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已经走过5年历程。5年来,参加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人数不断攀升。首届马拉松赛吸引1.2万人参赛,2017年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开放报名仅两天已有3万人报名参赛。5年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级别和档次不断提升。2013年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铜牌赛事"称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把旅游扶贫放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去部署实施,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7月的贵州,山峦叠翠,流光溢彩。7月16日,以"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第十三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从江县銮里侗寨举行。在全省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会上,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全省要提高对旅游扶贫重要性的认识,把旅游扶贫放在脱贫攻坚大局中去部署实施,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5.
正六盘水坚决摒弃有损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绿色"已成为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题曲。近年来,六盘水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大生态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重大战略行动,与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并举同抓齐推,走出了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7年,六盘水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  相似文献   

16.
正优质安全的服务造就了西江旅游品牌,景区先后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旅游扶贫示范景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贵州省服务业名牌"等荣誉称号。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雷山县最大苗族聚落的西江千户苗寨,已经成为旅游兴、百姓富的旅游扶贫典型,寨中居民已在2017年全部脱贫。2017  相似文献   

17.
<正>宾朋云集,凉都欢腾。今年8月,六盘水第二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水城县成功举办。这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适应新常态、立足新基点,践行省委、省政府"四轮驱动"战略的生动探索,是贯彻落实第十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水城县旅游资源、民族文化的一次集中亮相,是六盘水热情好客、豁达大气、开放包容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全面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坚定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六盘水旅游业发扬"弱鸟先飞"的精神,坚持"旅游+"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机构改革、产品建设、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贵州屋脊·中国凉  相似文献   

18.
正建校40年来,六盘水师范学院秉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为黔山贵水、乌蒙大地培育了三万余名各界英才,为六盘水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1978年,乌蒙腹地,改革开放春风中,六盘水市与贵阳师范学院联合创办的"贵阳师范学院六盘水专科班"应运而生,开办之初,三地分散办学,九个教学点,五个学科门类,177名学生。此即为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前身。栉风沐雨四十载,偏隅西南的六盘水师范学院秉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为黔山贵水、乌蒙大地培育了三万余名各界英才,为六盘水市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景观奇特,民族风情浓郁,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高铁"大十字"贯通、县县通高速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贵州旅游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全域旅游建设成效凸显,旅游业发展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强大拉动力,让旅游扶贫成为贵州各地脱贫攻坚的新抓手。近年来,贵州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应当以创新为抓手,创新旅游刺激政策、市场推广方式、服务就业增收渠道,让乡村旅游成为疫情背景下高效服务贵州脱贫攻坚的助推器,实现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旅游业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突出作用。贵州通过2017年以来实施的发展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9项旅游扶贫工程。截至目前,已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帮助89.7万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贵州通过优先推动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