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五九现象”就是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他们即将退侏之际,贪污受贿,走上了犯罪道路。“五九现象”的产生,有主观原因,更有客观原因。企业经营者双重身份的存在是深层原因: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重要原因;一些经营者素质低下,私欲膨胀是主观原因。要消除“五九现象”,一要政企分开,加快推进企业家职业化、市场化进程;二要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网络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犯罪猛增,危害巨大。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智能性、连续性等显著特点。网络犯罪的发生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要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采取措施,加以规治。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侦破的大量流窜犯罪案件看,当前流窜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文章认为流窜犯罪大量增多,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积极探索打击流窜犯罪的新方法、新路子和强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观原因表现在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上,客观原因主要涉及到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等几个层面的因素。为防范和减少知识产权犯罪,应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立法,增强司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5.
加罗法罗的“自然犯罪观”是道德犯罪学的启蒙。他从基本道德出发构建犯罪概念、犯罪原因论和犯罪对策论 ,对西方犯罪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解读加罗法罗 ,对中国“以德治国 ,以法治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犯罪成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产权犯罪的主观原因表现在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和犯罪心理上,客观原因主要涉及到经济、体制、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等几个层面的因素。为防范和减少知识产权犯罪,应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立法,增强司法部门的执法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7.
在刑法学犯罪论领域有一块“风水宝地”,那就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问题。对此,我国刑法学者进行了长期而又深入地开垦,从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对有关社会危害性地位问题的诸多成果反复思索探讨中,笔者仍有一些新的发现,愿借此文表达出来,以期切磋。关于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我国刑法学界历来众说不一。除了通说“三性”说之外,还有“四性”说、“六性”说、“二性”说等不同观点。纵观这些学说,可以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认为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引者注:“二性”说中有一种观.或认为犯罪的基本特征为刑事违法性和有责性…  相似文献   

8.
综观 2 0余年来严打整治斗争的历程 ,出现了一个“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怪圈 ,这既有客观原因 ,又有主观原因。有效预防和减少犯罪 ,既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又取决于我们解决犯罪问题能力的提高。公安机关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 ,标本兼治 ,重在治本”的指导思想 ,努力使公安工作变被动为主动 ,主要斗争方式变专项斗争集中统一行动为依靠经济性的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和严格管理 ,积极探索出一条长治久安之路 ,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官员挟私报复犯罪者 ,古今都有 ,危害之大 ,高于其它犯罪。这种犯罪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不外于“三欲”、“二盲”和“一个条件”。遏制这种犯罪的办法应从经济、政治、思想、法律和制度着手 ,综合治理 ,严刑重罚也是必要的手段 ,更应加强对官员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经济发达程度和人们的贫富程度即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一直是与犯罪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古有“饥寒出盗贼”之训,今有犯罪的贫困论,白领犯罪和犯罪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论等。这些论说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物质因素和犯罪之间的影响关系,但亦有不尽科学、不尽完美之处。传统的犯罪贫困论实质上是犯罪的绝对贫困论,主要是指犯罪  相似文献   

11.
证券内幕交易、泄露证券内幕信息罪侵犯的是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投资者公平交易的权益。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方面为一般主体,除自然人外,单位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才能构成,行为人因过失而泄露证券内幕信息,不构成本罪。确认主观方面应用客观归责的原则。判处罚金刑时,应正确确定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到主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根据唯物论的观点,犯罪心理观念性的本质决定了主体外因素是犯罪心理形成的根源。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提供了分析的另一角度。即应从两个方面分析主体内外因素在犯罪心理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将犯罪心理的形成作为一个过程展开分析;二是将犯罪心理形成作为一个结果,将犯罪心理形成的特定时点隔离出来,根据内外因的理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犯罪构成特征是: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现实案件中多表现为"单位+自然人"的形式;犯罪主观方面只能为故意,且大部分为间接故意;犯罪客体为复杂客体,其现实客体是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可能客体则是投资人的财产权利,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客观方面,统而言之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现实中更多的是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打击防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要重点加强经济主体的市场监管和信息透明度建设,改进公安工作思路,从就案破案的被动型向无案防案的主动型工作模式转变,加大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情境预防理论的深入发展.情境已逐渐应用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领域。犯罪情境就是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总和。情境预防理论认为,通过对这些主客观因素的控制,可以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不同的情境在犯罪行为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犯罪人、被害人以及旁观者的行为选择,最终将可能影响到犯罪的走向。从广州市白云区的情境预防实践案例,可以了解一些情境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情境预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犯罪是对被害人的直接侵害,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过程中,被害人对犯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有着切身的体会和直观的感受。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听取被害人的意见,并在量刑时加以考虑。但被害人谅解是否对于法院有必然的约束力则不能一概而论。笔者从被害人谅解影响量刑的依据、限度、条件及监督保障等方面对被害人谅解与刑罚适用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只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和保障,将被害人谅解作为量刑的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是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的。  相似文献   

16.
论单位人格否认之法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位人格否认法理,是指对于缺乏独立人格的单位所实施的犯罪,否认该单位具有单位犯罪主体的人格,进而直接追究单位背后操纵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刑事责任。单位人格否认论,以单位人格的二元构造和间接正犯的理论为基础,其适用范围包括单位缺乏合法身份、缺乏犯罪能力和缺乏刑罚适应能力的场合。幕后操纵者是自然人的,以自然人犯罪处罚;幕后操纵者是有独立人格的单位的,以单位犯罪处罚。  相似文献   

17.
单位犯罪集团,是指包括单位在内的三个以上的人,为了共同实施犯罪而结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单位犯罪集团的成立是我国有关规定及理论的必然结论;单位犯罪集团具有主体构成的复杂性、犯罪主体的独立性以及成立的限定性的特征;单位犯罪集团中的单位必须是合法成立的,其在犯罪集团中的地位不影响单位犯罪集团的成立;对于单位与自然人相勾结实施依法单位不能构成犯罪的情形,对此按照自然人犯罪集团处理;对于单位与自然人相勾结实施纯正单位犯罪的情形,可考虑按照刑法中身份犯的理论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分属于司法实践中的难题。要就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展开判断主要包括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两环节。而在盗取财物后又故意毁坏财物的,应该认定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均成立。  相似文献   

19.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作品中,作家讲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面对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选择了铤而走险去杀人及其杀人之后和面对刑罚的心理过程的故事。从一个层面看,《罪与罚》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从犯罪学的角度看,《罪与罚》中的犯罪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曾将犯罪的概念划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两种,但是实际上这两种犯罪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至于犯罪原因,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原因可以从犯罪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来考察。犯罪预防的困难之一是如何预防再犯或累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