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近来到一些机关办事,发现此类招呼在流行:“昨晚没有找到你,你到哪儿腐败的?”“你这包不错,哪儿腐败得来的?”言者问得热切,应者答得直率:“呵呵,朋友请(送)的”,等等。而事实上这类招呼不仅体现在口头上更落实在行动中,部分手中有权的人,只要用心设计,衣、食、住、行就都可以不用花自己的钱。可是对一些明显不合理的东西,为什么人们耳熟能详,见怪不怪,难道腐败真的变成了一种时尚?我们知道,腐败问题是国人关心的重点;我们也看到,现如今,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一个个贪官被严惩,各地都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可让我们…  相似文献   

2.
田微 《法律与监督》2008,(11):25-26
自“荣昌现象”大讨论开展以来,学了“荣昌现象”的人也许要问:“其实,他们的一些做法我们同样做了,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干出好的成绩?”在这场“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不少检察院都动了真格,找差距,摆问题,添措施,但就是没有荣昌县检察院的进步大,取得的成绩好,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他们有制胜法宝吗?”  相似文献   

3.
佚名 《政府法制》2013,(6):16-17
“文艺贪官”谢亚龙为什么翻供?眼见他贪污受贿,眼见他以权谋私,眼见他被调查了。然后呢?在“双规”时交代问题、在看守所等待审判以及在监狱里服刑,那些落马高官要经历一段段“非常”生活。从身居高位到阶下之闪,他们如何下落,有哪些反省,  相似文献   

4.
多余的东西     
不少贪官在忏悔时都会说:“自己本不缺钱.可是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贪占这么多钱?”贪官的这一疑问让我想起了四个字:欲壑难填。在欲望面前.如何把握自己,不仅仅需要高远的境界.还要有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这贪官女儿的眼泪还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不久前,笔者所居城市告破了一个贪病青案,十余名厅、处级贪官被送上了审判席。他们将贪得的钱或交给亲友窝藏,或购买房产,或化名存入银行,在反贪部门的穷追猛攻下,不但将原赃全部追回,有的还追出了一大坨“不能说明来源”的财产,但也有一个副厅级贪官例外,他的赃款有几百万元没有追回。为什么?因为他把赃款交给女儿,大多数被女儿“高消费”了。  相似文献   

6.
梁恒 《政府法制》2010,(24):45-45
贪官被行贿者视为“狗”,一些商人则被受贿、索贿者当成“猪”?这便是这对勾肩搭背的“利益兄弟”对彼此的真实印象。  相似文献   

7.
仔细研究当代贪官的发迹史,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比较共性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贪官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贪婪的妻子。这些“贪内助”自以为比丈夫更懂得“为官一任,富足一生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和坤是清朝的大贪官,对吧?他富可敌国。可就是这样一个大贪官,却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为什么呢。因为和坤不光才思敏捷,而且巧舌如簧,很对乾隆爷的脾胃。一次正值中秋,乾隆大宴百官,望月兴起,信口出联:“中秋八月中”,并要百官对下联。和坤忙起身作揖对出下联:“半夜二更半”。于是龙颜大悦,忘记了他是一只“硕鼠”。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中,一些职务高、数额大、社会反响强烈的案件处理偏轻,其原因往往与“贪官”具有立功等从宽情节有关。“贪官”有了退赃、自首、立功这些足够多的从宽情节,无论是贪污几百万还是几千万,都能免予一死,甚至三年五载就能获得自由。立功成了“贪官”的一张“免死牌”。,这一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孙欣 《法律与生活》2009,(14):27-28
人尽皆知的大贪官,被司法机关认定时都被一再“缩水”,缩成了小贪官。是谁玩的猫腻?是谁纵容了贪官?从已经尘埃落地的数起贪污案,也许可以看出端倪。  相似文献   

11.
2012年新年伊始,副部级贪官周镇宏落马。周镇宏贪腐案除了与茂名腐败窝案有关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此人具有理学博士、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头衔,是个爱出书的学者型“雅腐”贪官。近几年来,中央加大反腐肃贪力度。大力加强制度化反腐,加紧构建科学反腐体系,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但像病菌抗药性一样,一些贪官的“抗反腐”伎俩也在“升级”,官员贪腐的花样不断出现新的变种,不仅有送名贵字画和艺术品的“雅贿”现象,还有一些可以称之为“雅腐”的行为,比如这些年蔚然成风的官员出书热现象。周镇宏的落马,引发了公众对“雅腐”官员爱出书乱象的担忧和抨击。  相似文献   

12.
从“躲猫猫”到“洗澡澡”,再到“做噩梦”。最近发生在看守所内的一系列被羁押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让公众很是迷惑:生命究竟有多脆弱?死因还会有什么新名词?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尽管贪官语录一直被人关注,但是,贪官们并没有意识到人们关注其语录的本意。因而,依然屡屡出现贪官“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现象。笔者总结一下2008年贪官们“发表”的语录,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练洪洋 《政府法制》2009,(20):42-42
重庆大渡口区副区长顾绯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收受多个规划设计公司和开发商的“好处费”200多万元。顾绯在受审时称“那只是礼尚往来,不是受贿”。为什么贪官总爱把收受贿赂说成“礼尚往来”?盖因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讲求礼尚往来。如果从传统意义上说,受贿的行为当然不能界定为“礼尚往来”。“往来”是平等的、互动的—像过年,  相似文献   

15.
贪官之“潜伏定律”: 之一、“潜”得越久的贪官越难查。一是贪官有“经验”了,手段更狡诈;二是事隔多年,很多线索也不好查。倒是一些“新手”贪官更容易“栽”,或是新近发生的腐败更容易暴露。因此案件突破,往往从“新”开始。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和朋友聊天,谈到贪官话题,一人“放炮”:“55岁以上、地市任职、副处以上,一准是贪官,‘老虎’‘苍蝇’之别罢了。”此话一出,立刻引来激烈争论。虽然最终持此观点者承认过于偏激,考虑欠周,但亦可看出,中央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竟让一些人误判腐败形势,放大实情,动辄把一个群体一棍子打死。何以至此?  相似文献   

17.
一说特赦贪官,许多人就愤怒、谩骂,高呼“杀无赦”。这种情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囚为他们把对政府和制度的不满都砸到贪官个人的头上了。然而.贪官都是十恶不赦的妖魔吗?这些年,我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贪官。其中,有些人是真坏;有些人本来不坏,或者说不太坏,但未能把持自我、约束私欲而陷入泥潭。我感觉,后一类人所占的比重可能更大些。  相似文献   

18.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19.
魏斌 《检察风云》2013,(21):22-24
田学仁在工作中深入基层,做出一些成绩,在下属和当地群众中“有口皆碑”。然而,贪官就是贪官,无论他披了多少件“马甲”,依然会露出“马脚”。  相似文献   

20.
劳德荣、刘光明、潘玉梅、安惠君、顾慧娟……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名字如今却都被贴上了同一个标签--“女性贪官”。十八大后,随着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强,落马女官员的数量也有所攀升。然而,透过舆论对于落马女性官员的评论,笔者发现,相较于对男性贪官“利欲熏心,为所欲为”的愤懑,舆论对于女性贪官的评论似乎更多地透露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那么,舆论为何表现出对女性贪官额外的宽容?这种宽容又是否符合法制社会的平等观念?笔者拟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