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赣南民歌与苏区革命斗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赣南民歌,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世代传唱着苏区时期革命斗争的鲜活内容,传唱着党和红军与赣南人民的鱼水之情,传唱着赣南热血儿女在苏区革命斗争中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赣南民歌,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世代传唱着苏区时期革命斗争的鲜活内容,传唱着党和红军与赣南人民的鱼水之情,传唱着赣南热血儿女在苏区革命斗争中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苏区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人民,在创建和发展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进程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正是将苏区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才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苏区革命文艺,是在血与火的斗争岁月中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党领导下的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广大工农大众崭新的精神面貌.赣东北苏区的新戏运动是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的群众性的文艺运动.新戏运动对于鼓舞群众的斗争意志,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争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苏区革命文艺的精神是很有价值的精神财富,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学习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执着追求、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品德,对于我们今天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是党的群众路线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形成了我党优良的工作传统,造就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践行群众路线,弘扬苏区精神,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凝聚民心,汇聚起推动赣南振兴发展的正能量,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赣南苏区作为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书写了气势恢宏、动人心魄的革命史诗。去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  相似文献   

7.
1933年8月25日,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广泛开展了土改分田运动,这标志着横跨四县边区的安南永德苏区正式形成。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规模较大的一块苏区,并与闽西苏区相连接,其坚持斗争的时间长,真正实现了"造成第二个闽西"的目标,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鹏 《党史纵横》2011,(9):59-61
闽西苏区的建立与肃反的开始 闽西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也是比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与赣西南苏区连接成为中央苏区。闽西苏区位于福建西南部,包括龙岩、上杭、长汀、永定、连城、武平、宁化、漳平、宁洋、清流、明溪十一个县。此地属丘陵地带,西接赣南,南靠粤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民国之后,福建地区军阀割...  相似文献   

9.
苏区革命历史地位重要,需要从学理上高位推进,在区域上协同创新。"苏区学"是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兼及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历史文化研究和苏区精神传承弘扬创新的学科。构建"苏区学"学科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与重要的社会价值;构建"苏区学"学科的文献资料、研究机构、政策措施和苏区精神内涵的提炼等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苏区学"学科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基本明确;"苏区学"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历史分析、综合研究、比较研究和调查研究等,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0.
苏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它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而也就具有了它所独有的特征,即功能上的革命化和政治化,内容上的通俗化和形式上的小型化。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使苏区文学成为中国现代革命红色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1.
曹琳 《党史文苑》2007,(8):15-17
苏区文学是中国革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它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而也就具有了它所独有的特征,即功能上的革命化和政治化,内容上的通俗化和形式上的小型化.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进行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使苏区文学成为中国现代革命红色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2.
何斌 《党史博采》2013,(7):14-15
在革命战争年代,苏区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苏区红色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如何弘扬苏区红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正是我们深入研究江西苏区红色文化的真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80年前,才溪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受苏区人民的爱戴。一首颂歌《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出了苏区人民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之情。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如何形成的?首先是思想教育坚定了苏区干部的理想信仰;其次是作风建设促进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迅速形成;第三是法纪建设保障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良性发展。历史证明,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于新时期我党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区精神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区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和发展苏区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区精神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建立农村根据地,并在根据地上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即苏维埃政权阶段而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它继承了井冈山精神,开启了长征精神,并和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苏区精神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6.
湘鄂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中央曾计划把湘鄂赣苏区和赣西南苏区连接为苏维埃中心区。中共湘鄂赣省委隶属于苏区中央局领导,党政军群等工作都得到了苏区中央局指导。湘鄂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一个重要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17.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巩固和发展苏区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所培育、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总结苏区精神研究的现状,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可概括为: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革命精神三个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对于当下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赣南苏区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兴国县要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这一历史机遇,着力破除部分干部中存在的“阶段论”“务虚论”“无关论”的错误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两会”和省、市两级党代会精神上,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9.
略论中央苏区的贡献与苏区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苏区广大军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在坚持革命战争,建立和扩大红军,发展苏维埃建设事业,以及支援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与英勇牺牲。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创造和培育出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弘扬苏区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区精神,就是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是各个苏区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历程“精神”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熔铸苏区精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两者在思想渊源、精神内涵和传播原则具有密切关联性和共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