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奠定的理论创新观是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牢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观,我们就能创造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的核心是揭示理论创新的背后根源,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的关键是分析了实践发展规律和理论创新规律,马克思主义创新观的途径是:在实践中创新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创新理论;创新成果由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当代发展彰显了其三个方面的内在理论逻辑:树立科学时代观,坚持"大时代化"与"小时代化"结合;树立理论与实践结合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实践时代化的统一;树立与时俱进观,坚持时代精神和时代语境的统一。正是这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既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党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而且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树立了理论创新的典范。在新世纪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培育创新主体与营造创新环境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8,(12)
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提出的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着力点。创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升华;协调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均衡分布理论的具体和深化;绿色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开放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思想的延伸;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当代实现形式。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指南。  相似文献   

5.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观理论丰富,其中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一种"总体性理论".这种总体性就体现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也就是说涉及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涉及学习意义、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原则、学习途径、学习重点、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等多项内容,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在每一个方面的论述都不是浅尝辄止,体现了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一贯的逻辑严密性和思想科学性。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温和学习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认真梳理和把握其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不仅是全党进一步树立马克思主义学习观,进行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更好地确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全党理论武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将国家治理与现代化结合起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元治理主体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看,其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是体系与能力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看,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看,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40年,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布局中并非一直处于关键性地位,表明党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系统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40年政治建设的艰辛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四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坚持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科学谋划党的政治建设布局;传承创新灌输理论,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威观,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行动;坚持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努力增强党的政治向心力。  相似文献   

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理论创新的自觉呈现出理论自觉、方法自觉、意义自觉三位一体的特征,其中方法自觉是关键.理论创新的方法自觉推动理论自觉和意义自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的统一,使党在不断的理论创新中保持活力,形成了理论创新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等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科学认识和系统把握时代发展变革规律性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集成,从世界体系和全球战略上科学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历史阶段性,系统把握时代构成基础变革、时代中心问题转换、时代发展道路创新的规律性,是马克思主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根本方法和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当今世界时代发展变革问题的出发点和科学方法,而且构成马克思主义当代化创新发展的科学基础和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道路的理论旗帜与方向指南,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旨归。两者统一于中华民族解放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具有辩证的运行逻辑和内在的客观规律,其话语范式包括革命范式、建设范式、改革范式,并具有结合性、曲折性、斗争性特征。现阶段,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全方位领导。  相似文献   

12.
渗透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哲学逻辑:一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实践观;二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观;三是"创新论"与"治理论"相统一的唯物史观;四是价值目标与价值举措相统一的价值观;五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世界史观;六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的思想建设观是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思想领域的现状,着眼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建设观突出地强调党的思想建设对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武装全党,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总结新经验,获得的新认识,有力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6)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群众观与实践观的统一、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的主要特点。继承和发扬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机遇,及时总结人民创新实践,不失时机地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需要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需要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与根本范畴。以马克思主义需要观为视角审视中国梦,启示我们:现实的人与现实的需要指明了中国梦的主体是有需要的主体;需要动力思想揭示出中国梦实现的动力来自于人民的需要;需要的理论意义表征了中国梦的最终价值指向是需要的解放与人的解放。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既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观作为其理论基础,同时又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需要观,是其在当代的真正践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蓝强  薛雪 《学理论》2012,(30):49-50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完整性和发展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我们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坚持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整体性及学科的整体性四个层次,集中表现为"四个内在统一":在基本内容上,它是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在统一;在发展进程中,它是历史发展的内在统一;在学科建设上,它是六个二级学科的内在统一;在逻辑结构上,它是研究方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我党马克思主义观,从一大到十六大经历了两次创新。通过第一次创新我党克服了根据马克思主义本本粗浅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具体结论的教条主义错误,较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精髓--"实事求是";通过第二次创新创立了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革命理论到建设理论的彻底转变,进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经验看,除了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这一基本关系外,还有几个重要理论关系必须处理好。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教条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指导思想统一与学术研究自由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党的纯洁性包括思想纯洁、组织纯洁和作风纯洁。保持党的纯洁性同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有机统一。保持党在思想上的纯洁性,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与时俱进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持党在组织上的纯洁性,需要严格党的制度和纪律,并通过先进性建设实现党员队伍质和量的有机统一;保持党在作风上的纯洁性,需要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并通过路径创新提升作风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薪火相传的重大战略意义出发,多次在讲话、座谈、回信中围绕青年奋斗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意蕴深厚、独具特色的青年奋斗观。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的内涵要义在于教育引导新时代中国青年具有崇高奋斗理想、高强奋斗本领、主动奋斗担当,内在表现为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驱动性和内生性的统一、先进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三个基本特征,其哲学意蕴在于以马克思主义合力观为前提、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