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黎余 《当代党员》2021,(6):25-27
寻路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人数最多的省份,重庆则是四川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四川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达511人,而重庆仅巴县和江津两地就有93人。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全国各地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者达一千七百余人,其中仅湖南一省即达四百余人,占全部人数的近四分之一。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规模之大(人数仅次于四川),涌现与造就出来的风云人物之多,在全国名列前茅。笔者认为这与以毛泽东及其  相似文献   

3.
本文围绕1919年至1920年间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上海的开展情况,重点从为什么从上海出发,留法学生到上海报到,查验赴法资格和订购赴法船票,在沪候船期间的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详细分析以上海华法教育会为主的各种学生团体和机构,如何帮助约1600名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走上留法勤工俭学之路,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赶上了1919年至1920年在中国出现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高潮,在湖南赴法留学工作中出力最多的毛泽东却最终留在了国内,他为什么没有赴法勤工俭学呢?这首先与毛泽东"为了实现目的,天涯海角都要去人"的想法有关。青年毛泽东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志有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特别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在北京接触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5.
1919至1921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学生兴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全国先后有1500多名青年学子赴法。其中,四川80多个县共计有492名青年勇出夔门走向世界。当时仅简阳一县,就有10名学生投身到这一波澜壮阔的勤工俭学行列中。这10名学生是:刘子华、叶济澜、王秉乾,法国巴黎大学;周芗琴,法国南部大学;毛克生,法国里昂大学;陈文,法国中法大学;姜毓荣,法国农业学校;霍家新,法国所末尔高等工业学校;彭宝珊,法国巴黎工程专门学校;张国权,法国杜威工业专门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之际,曾经留法的教育家和国内名流蔡元培、吴稚晖、…  相似文献   

6.
勤工俭学就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五四时期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爱国知识青年学习先进科学技术,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和民主精神,反对国内的封建文化思想的一支潮流,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早期建立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石月 《党史文汇》2000,(12):23-23
自 1919年3月 17日第一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至1921年以后,再很少有青年以勤工俭学为目的去法国留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之后便很快归于沉寂。这一骤起骤落的运动,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勤工俭学使青年学生体验和实践了“劳工神圣”和“与劳工为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当年勤工俭学运动的参加者子晖曾总结说:“我们至少做到了三件事:一、没有钱的穷学生也能出洋,打破了官费阔少的专利;二、中学甚至小学的也出西洋,打破定要大学专门然后出洋求高深学问,即人才教育贵精不贵多说。尤其很…  相似文献   

8.
1930年2月11日,一架军用飞机从重庆广阳坝机场成功起飞。驾驶这架飞机的吴宥三因此成为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第一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飞上祖国蓝天的梦想。而这一梦想,在他赴法勤工俭学时便深植于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带着梦想赴法留学"五四"运动前夕,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浪潮在全国掀起。四川地区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由吴玉章亲自倡导和领导。在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戴安林 《湘潮》2015,(3):68-72
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一共有20批大约1600多中国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湖南籍的有300多人。本文试就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所作的重要贡献做一番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一、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错误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湖南,由于有以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等为首的新民学会的积极推动,投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为国之冠”。  相似文献   

11.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5,(1)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生于湖南有醴陵县阳三石,1919年,积极参加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先后在法国组织了领导勤工俭学运动的“劳动学会”和留法勤工俭学学会。1921年4月,李立三和赵世炎曾写信给蔡和森建议创建  相似文献   

13.
2、五四运动和中共 创立时期 “五四”的启示/尚吟了福建论坛,1986。 3。29北洋军阀在福建的统治和福建人民反对北洋 政权的斗争/黄志仁了党史资料与研究, 1986。5。19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福建/吴国安了党史资 料与研究,1986.5。27福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出版物一一漳州 《闽星》/安闽、晓钟了党史资料与研 究,1986。4。51北洋军阀周荫人在闽期间福建简况/王命能 ,福建党史通讯,1986.12.37五四运动与厦门工人/马兰了福建工运史研 究,1986.总45期。4早期建既捎排工会点滴/吴碧珍、陈子荫产 福建工运史研究,1986.总46期.23我省工人第一次纪念…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9,(10)
1918年4年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13名青年发起成立了我省第一个进步青年团体——新民学会。该会自成立到1921年解体,存在3年时间,会员最多时有70余人。从1918年夏开始,会员分成两部分活动:一部分以毛泽东为首,在国内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部分以蔡和森为首,赴法勤工俭学,积极寻求革命真理。1921年年初,学会宗旨由“革  相似文献   

15.
正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石院子。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今江津中学)。1919年,"五四"爱国学生运动爆发,聂荣臻因参加家乡学生爱国斗争,遭到反动军警当局的抓捕。为了避开眼前的危险,学习西洋先进的科学,心怀"实业救国"大志的聂荣臻于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并积极投身旅法学生运动。从20岁离家,到1992年93岁逝世,聂荣  相似文献   

16.
红梁 《新湘评论》2020,(4):58-59
从青少年时代起,蔡和森就追求真理,立志拯救国家,改造社会。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共同发起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在长沙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同年6月,为了求得新民学会的“向外发展”,蔡和森积极倡导和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受学会的委托,北上联络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从他赴法国前后的一些事情中,我们能深深感到这位建党先驱孜孜以求的理论求索。在河北保定高阳县布里村,坐落着我国建立最早的留法预备学校“布里留法工艺学校”。1918年10月,蔡和森和毛泽东一起,带着30多个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生来到这里。蔡和森既是学生,又兼任国文教员,生活了半年多。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6,(10)
正历史定格在古老而美丽的法国小城——蒙达尔纪。上个世纪20年代,约300名中国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尤其是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新民学会会员聚集在这里,这是一批头脑清醒、志向远大、"真心求学、实意做事"的知识青年。他们在这里讨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了建立革命政党的大胆主张;他们在这里进行革命宣传,并凝聚、积蓄革命力量,传承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他们在蒙达尔纪度过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成就了他们的美好初心。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他从事辉煌的革命活动的开端,其间他的两次非凡的举动:“二十八画生征友”和组建“新民学会”,使他名震湖南,备受同学、青年的拥戴,进而不负众望进京主持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远离湖南北上进京。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所见所闻,使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飞跃,逐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为了恢复重建,急需大批劳动力,因而放宽了对中国青年的入境限制。在一些进步社团的鼓励和帮助下,当时不少中国青年学生先后赴欧洲勤工俭学,从而形成了一股勤工俭学的热潮,史称勤工俭学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1919年五四运动中,就读于四川省江津(今属重庆)县立中学的聂荣臻因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触怒当局而被迫辍学。同年10月,他胸怀"实业救国"的理想,说服父母,在亲友的资助下毅然踏上赴法勤工俭学的漫漫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