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权力自身的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诱惑性和腐蚀性决定了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对权力主体产生的制约、权力行使过程的制约以及权力运行后果的制约构成了整个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我国权力监督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必须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更好地硬化人大监督,发挥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2.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概念界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一个老话题,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则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议题。由于学界对于"什么是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问题尚未引起关注,因而相关研究还处于有待破题的阶段。在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组成"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术语的词语或短语和"权力运行机制"、"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等相关概念加以界说的基础上不难发现,"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由若干个"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构成,而所谓"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则是指由若干个对权力主体分配和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约束、限制、观察和纠正的机制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统一体。权力配置、程序控制、信息公开、复合监督、责任追究等机制就是作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构成要件的五大"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权力与腐败相伴而生。健全防治腐败的党内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是用系统控制论方法研究解决防治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从当前反腐败的实际出发,要以健全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监督制度为基础,以构建制约有效的党内权力监控机制为重点,以完善党内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为保障,使权力运行中的各种制约要素和监督主体环环相扣,紧密衔接,良性互动,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的整合功能和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蒲晓光 《学理论》2009,(5):42-43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我国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权力行使主体、权力实施的全过程、权力运行的后果进行有效制约的机制;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包括重点监督、程序监督、民主监督、职能监督等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体制机制,这是破解腐败高发、多发的基本途径。只有组建一个由预防腐败署、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构成的预防与惩治腐败完整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结构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效的功能,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各职能机关各负其责、相对独立、依法治理的运行方式。完善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巡视制度和"一案双查"等制度,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遏制腐败。同时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作为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这是我们党实现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新思考,是跳出历史周期律支配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一个形象的表述,并不是说要把权力禁闭起来,权力不需要在阳光下运行了,更不是关死,而是要把权力运行制度化,纳人到制度的轨道上来,在民主、科学的制度下运行。  相似文献   

7.
党内权力制约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党内权力运行方面的最大弊端,就是实际存在的各级党委过于集中的权力长期得不到对等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其原因在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配置不合理、不均衡,所导致的决策机关虚化,执行机关权力扩张,监督机关权力萎缩,党员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党内权力制约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调整党内权力架构和配置,推行党委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力三分".二是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内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党内权力.以德行政,发挥道德在权力运行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对于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而言,这三种制约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是十分必要的,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结合十六大关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关精神,针对目前公共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取措施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指出,反腐倡廉建设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在这里,习总书记明确地告诉我们,如何做到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易腐的应对之策,就是建立惩戒、防范、保障三大机制,以制度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做到慎权、分权和限权。  相似文献   

10.
构建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是促进权力运行阳光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一般要求,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高校自身变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要以权力配置科学化助推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促进高校党政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合理配置与相互制约,保障党委内部权力的划分与权力结构的有序化;以监督体制的协调化推进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巡视监督制度,规范专门机构监督,积极鼓励广大民众的监督;以监督成果的长效化巩固高校科学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权力运行的内部动力,完善权力健康运行的外在条件,发挥文化制度的惩戒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形势下 ,公安机关必须使权力过于集中、监督制约机制薄弱、执法者特权思想严重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为此 ,必须从思想基础、制度保障、方式方法、根本措施等方面建立长效的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涉腐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敏感诱发性、随意偶发性、主观猜测性、虚拟隐匿性等特点,表达了民众对公权公正、廉洁的政治诉求。网络涉腐舆情具有高效高质监督、保护参与个体安全等优势,同时也存在网络暴力倾向、规范性合法性不足等问题。要加强网络反腐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建立政府及时回应机制和政府、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机制,完善网络涉腐舆情信息工作体系,加强对网民和网站的培育监督,以实现对网络涉腐舆情的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对政府财政收支账目的监督权是英美议会掌握的最重要的财政权力之一。本文通过对英美两国议会账目监督和信息辅助系统的比较研究,详细阐明英美两国议会通过向议会负责的独立的监督审计机构的运作,以公开化和制度化的方式代表纳税人行使对政府财政收支账目的监控过程。本文力图证明,议会建立完善的账目监督和信息辅助机制,是实现财政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电子监察是指行政监督权力的主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再造权力运行流程,规范和监督权力行使,以实现提高行政效能和预防腐败的目标的一种手段。相对于传统的行政监察,电子监察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丰富"预防腐败体系"的内涵和效能,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预防腐败。构建"电子监察预防腐败分析框架",要从清除腐败的权力基础、减少腐败机会、弱化腐败动机这三个方面着手,利用电子监察、电子政务等科技手段清理行政权力,消除腐败的权力基础;规范权力行使,减少腐败机会;实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弱化腐败动机。青岛市电子监察在预防腐败方面存在着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不够全面、依然受到现行监察体制的制约和缺乏全面的绩效评估三方面的不足。因此,青岛市电子监察还需要拓展预防腐败的领域和层次;改进监察点设置,优化权力监督;完善廉政监察体制;构建电子监察绩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张录荣 《学理论》2010,(4):116-120
公正审判基本人权视野下的司法独立,其全部目的是为了公正审判。为防止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司法权本身也需要约束,因而司法独立也不是绝对的,存在公正审判的诉讼机制下司法受制的必要性,印司法要接受司法内监督和司法外监督。司法内的监督包括审级监督和再审监督,司法外监督包括媒体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其他监督等,而司法外监督以不代替司法审判、不构成对司法权的不正当干涉为底限。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共同统一于公正审判。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现行法律监督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制虽然体系完整,但实效不大,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加强法制监督的思路,要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之下,合理地配置国家权力,充分发挥各权力部门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和,以减层层设立监督机构耗费的社会成本,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抑制权力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7.
积极构建组织监督和网络监督合力长效机制,既是现实中监督工作的困境诉求,也是组织监督与网络监督具有互补性之必然。基于现实,为进一步达到两者优势的互相叠加和劣势互相规避的效果,尤其需要从对接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四个维度,构建一个完备的组织监督与网络监督的合力长效机制。同时,要妥善处理好组织监督与党委政府、其他监督主体及网络监督之间的关系,加强在理论上、监管方式上和技术上的创新,以促进和保障组织监督和网络监督合力长效机制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8.
高校纪委监督同级党委作为党章赋予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强化党内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手段,是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内在需求,是确保高校科学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针对当前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不顺、监督制度设计滞后、部分监督对象接受同级监督意识不强、纪委监督乏力等问题,高校要进一步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高校权力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并培育监督文化,营造同级监督的良好环境,从而最大限度提高高校纪委监督同级党委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