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卓屏 《法制与社会》2010,(18):90-90,105
自2006年以来,增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形式也由过去的小偷小摸向抢劫、抢夺、伤害、强奸、贩毒等恶性犯罪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危害社会治安,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让未成年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健康成长?这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作了简要的总结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爽 《法制与社会》2011,(27):297-297
未成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其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毋庸置疑,而在法律层面上来说,未成年人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刑事责任能力人。近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呈上升趋势,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单纯的增加,更呈现出年龄低龄化、犯罪暴力化的发展趋势,这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本文就如何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略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的稳定。在这些犯罪案件中,辍学生犯罪占有一定比例,且涉及杀人、强奸、绑架、抢劫等恶性暴力犯罪,其作案手段、危害程度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1999年至2003年10月份范县检察院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6  相似文献   

4.
我国未成年人的刑事被害历来是困扰社会的一大难题,未成年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往往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刑事被害原因复杂多样,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乃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一、未成年人刑事被害的生活方式分析笔者以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被害的生活方式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发展态势。学校教育的缺陷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一定影响。如何全面改进学校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无疑是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龙运德 《法制与社会》2011,(30):262-262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由于社会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呈上升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在以后的未成年人工作中更好的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呈上升趋势的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失控的表现之一,已成为东西方国家目前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符合社会进步和世界潮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矫正未成年人犯罪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对贯彻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挽救、教育和改造方针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未成年人犯罪仍然呈上升趋势的严峻问题,阐述了检察机关在开展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所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突出了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联合国和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刑罚制度的法律。我国也相继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并探索在司法实践中对未成年人实行特殊刑罚制度。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完善未成年人刑罚制度,本刊专门组织专题,就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观念与刑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陆健 《特区法坛》2002,(71):24-25
青少年由于其年龄特征,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导致犯罪,究其动机,并无其目的性。据统计资料反映,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四个特点:一是14岁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二是共同犯罪突出,大多数是未成年人结伙或参与成年人至共同犯罪。据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70%左右是青少年团伙作案、共同犯罪。三是暴力性犯罪明显。少年犯罪案件的主要类型有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强奸、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等。四是在校学生犯罪率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而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也一直呈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犯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增长,而且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和预防,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实际权益,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我们应当从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入手,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法制、体制、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冯涛 《法制与社会》2013,(32):248-248,250
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始终处于高发且仍呈上升的趋势,如何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降低未成年犯罪率是摆在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阐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治、矫正与预防。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近年来根据司法部门统计的情况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较为突出且呈上升趋势。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分析探究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法制建设、政法部门的事后防控三个方面提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与法治》2009,(11):12-14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实施了危害社会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这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来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犯罪原因日趋复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治安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各国未成年人犯罪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控帛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实现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途径,关心和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又是民族发展的百年大计.为了给未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加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力度,我国于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了《中国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标志着我国预防未成年人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在离婚率呈上升趋势的今天,《婚姻法》对离婚的规定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提高离婚时子女抚养费的金额,以保障未成年人的成长,同时,还要关注家庭暴力对未成年人的伤害,给予立法保护,遏制家庭暴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对于涉世不深、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如何施行刑法处罚,如何试行社会改造即非监禁措施的处罚,使其重新做人,这是司法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一、对未成年人适用非监禁处罚的认识我们认为,对于犯了轻微之罪的青少年适用“非监禁措施”,至少有三方面作用:一是复康作用。通过悉心安排的社会服务工作和一定的辅导,帮助受“非监禁措施”处罚者遵守规则,重建积极的生活模式,引导他们,避免再度犯罪。二是体现积极的刑罚作用。“非监禁措施”只是让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9.
法社会学(或法律社会学)是法学和社会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张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来研究法律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以此促使人们从社会整体角度去研究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以便让人们更好的利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不仅较为突出,同时还呈上升趋势,而且其犯罪手段有向成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较之过去更加隐蔽、狡猾,反侦察、逃避打击的能力明显增强。为此,笔者试图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提出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建立和运行有效的社会防护网络,从心理矫治的角度来探求未成年人犯罪控制预防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史丽 《行政与法》2007,(10):111-11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各种家庭问题是形成青少年高犯罪倾向的重要根源。如何认定和准确地把握家庭责任的性质、特征,以及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则成为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