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一个人,从遥远的无名小城出发,走过漫长的路,抵达哈尔滨。出发时他是个孩子,名叫尹成,在路上,他获得了新的名字:“战士”。战士当然是队伍上的人,尹成以“战士”为笔名所写的文章,却怎么也看不到枪炮的影子。但尹成的文章是有气味的,有从他个人经验分泌出的不可混淆的音色和光芒。我也意识到有一种秘密的本质在支配着尹成写作的世界,我只是不知道这秘密如何萌动、生长。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 爱情让人想到美,见到你的那一刹,我的心突然有阳光亮起,绵密温暖. 辗转打听你的消息,知道你是法学系的师哥,名字有点放荡不羁的味道.司马赛,司马赛,我在初识你的每个夜晚都要轻轻地吐出你的名字,才肯沉沉睡去. 你说,报名参加戏剧社,可以让人忘掉自我,重拾另一个人生,另一处世界.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你高昂着头,眼里有忧伤浮起,我的心微微泛疼.  相似文献   

3.
我是你大哥     
那个夏日的中午,我正在午睡,电话响了.我迷迷糊糊地拿起电话:"你好,哪位?" "我是……"电话里面嚓嚓地响,名字我没听清. 他又说了一遍,我还是没听清. 好好的午觉被搅了,电话还听不清,我多少有点恼火:"请再说一遍,我根本听不清!" "我是你大哥!" 这下我听清了,睡意全无,不用自报家门我也知道他是谁——一个遥远的人,一个擦肩而过的旅伴. 他说他正在云南丽江,现在吃饭的小饭馆我们那年曾一起吃过饭,想起我就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又聊了会儿各自的近况,电话就挂了.  相似文献   

4.
陈洁 《新青年》2005,(2):12
写下题目时我忽然觉得对别人会有点误导,因为我这里的妹妹文文刚刚读到高二。不过又想她的另一个名字叫“北大”嘛,所以就算是我的北大妹妹了。“我一定要走到未名湖畔!”这是她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我便笑她:“是不是高考失利,去投湖自杀啊!”她眼一瞪,一副要吃人的样子“我不上北大,谁上北大?”从此她文绉绉的名字就被我换成了“北大”,响亮得多了。北大小的时候酷爱唱歌,且颇有天赋,于是一路唱着竟轻轻松松地跨进了县一中的大门。要知道5年前的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那里去的,重点呐,哪能那么好进,北大可好,音乐特招,专业全县第…  相似文献   

5.
遇见(下)     
雷景 《新青年》2007,(12):24-26
在命运的转角遇到你然后看到命运的脸孔恩慈拥抱了他,这个让他不敢碰触的女子,此刻就在自己怀中,再不是清冷,而是散发着温暖的气息。恩慈笑眯眯地问他,"想住得好一点还是和我一样住在小旅馆里?"从辉笑眯眯地望着她,不讲话,恩慈便也笑。他们一同到了恩慈住的小旅店,是一个中间有天井的小院落,二层小楼的小旅店,身边是或匆匆或悠闲的旅人,见到彼此或高声或微笑着打招呼。很多人见到恩慈上来拥抱她,和她亲密地说着什么,甚至有人将什么东  相似文献   

6.
迷上了Billy     
我迷上了Billy,迷上瘾.虽然我对Billy一无所知,不知道他(她)是黑发还是金发?是纤细还是高壮?是内向还是开朗?是男孩还是女孩?…… 是席琳·迪翁将Billy送到我的生活中的,通过她1996年发行的专辑《For You》.这是张法语专辑,整张专辑十四首歌听下来,就能听懂这首《Billy》中的"Billy"这个词,它是一个名字(一定是!),代表一个面目不清、身份不明的人,隔着一片纱、一层雾、一阵烟,隔着陌生的语言之林,望向我.  相似文献   

7.
范振钰是国家一级演员,我称他为“相声表演艺术家”,他不同意:“上面还有马(三立)老呢,我哪称得上艺术家呀!”我解释:“您是名人,现在不是都把名人称为这个家那个家的吗?”范老闻言正色:“什么名人?谁封的?”“还用谁封?范振钰这个名字,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吧!”范老不以为然:“40 岁往上的人,可能知道我,年轻的就不好说了。”这可能也是事实。如今的年轻人,迷相声的不多,何况范老早已退休赋闲,他又是个不喜张扬,不爱凑热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爱你     
素问 《新青年》2004,(2):25-26
有时候,我甚至不知该如何用这支不甚伏手的笔,将那一段缠绕不休的混沌记忆,春蚕吐丝般,织成一篇简洁明快、令人愉悦的文字。可是,如果我不将它写下来,等小白和我都老到失去记忆的时候,再去凭吊年轻的时光,除却一片云树模糊,就再也没有爱过的足迹可以追寻,那将是何等寂寞的事情啊。小白是一个人的网名。早已不记得是怎么聊起来的了,在我毕业之前,这个名字一直闪烁在陌生人里  相似文献   

9.
我站应用口噙冰片、吠喃西林粉治疗大家畜口炎38例,其中35例用药一次即愈,无一例不效。其方法是:取冰片5克、呋喃西林粉1克,将冰片研细,与吠喃西林粉混合拌匀,装入纱布袋内(无纱布袋可用纱布将药物卷成柱状)。两端结系绷带,噙在患畜口中,系于笼头上。当患畜饮水、采食时,解下药袋。尔后,再重新带上。如用药一次未愈,第二天可以原方再用一次。  相似文献   

10.
肖琳 《新青年》2006,(10):64
我一夜把它读完. 作者张洁在书中结尾处说,没想到这十几万字写得这样艰难.我终于明白:爱人是可以更换的,而母亲却是惟一的.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失去自己所爱的人的过程,而且是永远的失去.这是每个人必经的最大的伤痛.在这样的变故后,我已非我.新的我将是怎样,也很难预测.妈,您一定不知道,您又创造了我的另一个生命.  相似文献   

11.
与素质无关     
这篇文章我先给取的名字叫“渴望善良”,后来觉得不时髦,所以不顾一”,,切改头换面,生生和“素质”两字拉上关系。其实,也真的是和素质无关———我指的是那种喜欢伤害别人的人,可能从别人的痛苦中会得到快感的人,未必全是初中肄业,也有念过大学的,一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样子,偏就那么口无遮拦尖酸刻薄毫不顾及别人情绪,凭三寸不烂之舌将无辜者伤得体无完肤。有仇吗?没有啊,才认识两分钟。不懂吧?我也不懂。想破脑袋总结出仨字:不善良。对,就是不善良。别人已经一条腿残疾,够自己难过一辈子了,他仍狠下杀手伤口洒盐,“喂,花点钱雇个修路的…  相似文献   

12.
安宁 《新青年》2006,(6):5-6
我是最后一个将饭费交上的,握了许久,还带着我的体温。班主任看看那卷旧了的钞票,柔声道:“要不你还是回家吃吧,你成绩好,浪费一些时间没有关系,我可以给校长说说破个例。”我低头看着自己发白的鞋子,低声但却很坚决地说:“不,老师,我要和同学在食堂里一起吃。”班主任没再说什么,提笔将我的名字编到最后一个小组里。这是学校一贯的政策,到了高二,每个学生都必须住校,且集体在食堂里吃饭;这样可以更均衡地保障学生的营养,晚上亦能统一上自习,减少学生在路上的危险。二百元的饭费,对于食堂丰盛的饭菜,其实已是很少,但于我和薪水不高的妈妈,已…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人的名字各不相同,有常有短,读起来一长串,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互相之间也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阿拉伯人的名字很有规律,相互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知道一个人的名字之后,不仅可以知道其“高曾祖,父而身”的名字,而且还可以知道其“子而孙,至玄孙”的名字。名门望族的家谱甚至可以追溯  相似文献   

14.
赏石、藏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遗泽。我的恩师,当代著名学者、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名字与“石”结下了终生之缘;人们常常喜爱用石头来形容美好的事物,也就是说石头与人有着一种特殊的机缘与情缘。在《可人集》一书中,欧阳中石老师的《石颂》是这样写的:“石者天成有巨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神舟”号飞船上天 ,有他的一份功劳。但他却是一个“小人物” ,没有人知道他内心的几多稳秘……“三剑客”之一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他是一个铮铮的硬汉。第一次与他见面 ,是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家招待所里。那天上午 ,是我的朋友把他领进我的屋子里的 ,介绍他说 :“你不是要采访航天专家吗?这也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 ,你们谈吧。”我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陈祖贵。他是航天领域内的一个控制专家。这次中国要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 ,他是北京航天城指挥中心飞控组的一个负责人。在我们一上午的交谈中 ,他给我强烈的印象就是他的快人快语…  相似文献   

16.
笑话十则     
哭 墙 一个美国游客到耶路撒冷后,想去看看哭墙。可他不知道这墙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于是,他对出租汽车司机说:“请把我带到你们犹太人哭泣、叫喊并且把头往墙上撞的地方。” 结果,司机把他带到了税务局的高楼前。 坏习惯 约翰对乔治抱怨说:“哎,有两个坏习惯,困扰着我……” 乔治:“是什么坏习惯呢?” 约翰:“第一个是裸睡。” 乔治:“还好呀!那第二个坏习惯呢?” 约翰:“梦游。” 日本人的姓氏 老师给学生介绍日本人的姓氏习惯,“如果有个日本名字里有‘太郎’,二字,那他一定是长子;如果他名字里有‘次郎’二字,那他一…  相似文献   

17.
吃过臭冬瓜     
张港 《新青年》2005,(8):36
论山珍海味,那咱不行,但要说对臭的认识,我敢说,比一般人深刻。因为我吃过臭冬瓜。那是在宁波人家里作客。宁波人有钱且好客,一桌子都是我们这里不常见的新鲜物,可是无味,因为没有白酒,只有啤酒、可乐之类。若是无菜倒也罢了,有这么多的好菜却无酒,我一个东北人,哪受得了这个,吃着无味的菜,眼睛四下搜寻。说了丢人,您可别笑——我在找酒。别说,还真让我找着了:橱上一个瓷坛,古拙而凝重,颈上还系着红绸,喝酒的经验告诉我,这里一定是陈年佳酿的住所。犹豫再三,再三犹豫,终于说出了口,“唔,真漂亮,那坛子,那酒坛吧。”主人笑了,“不,不是酒坛,…  相似文献   

18.
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把一切都安排得整整齐齐的年代,所以,每个人都好像对装东西的器皿非常热心.凡是容器,总是越大越好,我们已经有各种各样的盆盆罐罐来装东西了,可是我们还是不满足,这不,适应潮流的需要,有一家商店的名字就叫:什么都能装下.还有一家连锁店干脆就叫容器店.我想我们居住的地球不久就得需要一个特别助理来管理全球容器连锁店.  相似文献   

19.
1.沈家明大我五岁,是哥哥的同学.认识他,是在我十六岁里某一天的一个早上,彼时我正在房间里练习一支新学到的芭蕾舞,旋转间听到楼下有人喊哥哥的名字,掀开窗帘来看.楼下的男生踩一辆蓝白相间的山地车,倾斜着车子,一只脚踏地,仰头冲着二楼的窗台扬声喊:“苏若松!”  相似文献   

20.
我不能考驾照,我不能学我喜欢的化工专业,我甚至不能给我自己画一个色彩配搭得体的彩妆。因为我是色盲,却有个讽刺的名字冯彩颜。妈妈是大学美术系的教授,本想培养我做个画家才取了这么五彩缤纷的名字,直到有一天我在红灯的时候对妈妈说:"绿灯了怎么不走?"妈妈就绝望了,收起了家里所有的蜡笔、水彩笔,对我的爱跟着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