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湘文化,特别是作为其主干和实体的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是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底蕴和源泉,成为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顽强而鲜明的文化履印。湖湘学派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宇宙观上,青年毛泽东对大本大源的探求秉承了湖湘学派崇尚哲理思维的旨趣;在辩证法上,青年毛泽东辩证法的萌芽浸润着湖湘学派“气化日新”的主变精神;在知行观上,青年毛泽东的知行观体现了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在历史观上,青年毛泽东的圣贤观突显了湖湘学派对德业俱全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养料,又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政治观是以“大同”思想为中心的和谐政治观,马克思政治观中的“共产主义”与此有类似之处,“和谐社会”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结合升华。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谈到中世纪时往往称其为“黑暗的中世纪”,这实际上低估了中世纪这段历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比如在中世纪政治思想中就蕴涵着深厚的宪政传统。中世纪宪政传统主要体现在王权既要受到源自神圣权力的制约,又要受到源自世俗权力的限制。中世纪宪政观的主要缺陷在于除非人们诉诸暴力手段,否则并不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规约。中世纪宪政观要向现代宪政观进行转型,既要强调建立一个“有限政府”,又要强调建立一个“有效政府”。  相似文献   

5.
文化内涵制约制度的设立及形式。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制度要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其运行机制深受“天人合一”观、报应观、“无讼”的仁政观和盛世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慎刑”法律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列宁的著作尤为钟爱和推崇,且十分注重从中获取解决中国问题的经验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若就个案考察而言,此点尤为典型地体现在其对《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的政治实践性阅读之中。自1932年首次接触该书以来,毛泽东在随后40余年的政治生涯中频繁联系中国实际对其加以阅读、论析和推介,并以此作为理论学习、思想改造、党的建设等政治实践性活动的重要依据。毛泽东对该书的阅读和推介虽然出现过偏差,但整体上是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深化和发展的,而且对于新时代建构科学的马列主义经典文本阅读观亦具有重要的镜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与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相契合的思想因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积淀了深厚的思想文化,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奠定了深厚的政治民主精神基础,中国现代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资源。因此,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根植于中国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理想主义、道德主义、民本主义是其主要内容。传统爱国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在为求民族独立解放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价值指向,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是对传统哲学经世致用"求实之学"的新解,对传统伦理化认识论"知行之辩"的改造。传统理想主义于毛泽东哲学,表现为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传统文化"大同社会"理想相联系,从价值哲学层面,表达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憧憬和豪情。传统道德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标准与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相融合,从道德哲学层面,对社会主义的道德理想、原则、规范、教育、修养、实践等理论的系统阐释。传统民本主义于毛泽东哲学,体现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主权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相结合,从政治哲学层面,对共产党的理论宗旨、路线策略、执政理念、主体动力、群众路线等理论的全面论述。这种传统虽然存在缺憾,但创造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诸多思想中包含着审视和分析问题的全球性视角,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至今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审视问题的全球性视角体现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政治和外交方面突出表现于他的国际战略思想,经济方面主要集中在反对民粹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和利用外资,文化方面则蕴含于他建设民族、科学、大众的新文化主张。毛泽东的全球性视角有其历史局限性和宝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在精神上是相通的,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很多思想,都对儒学精神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对儒学的"民惟邦本"、辩证思维和实践观分别进行了传承与发展,并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观、唯物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这既是对儒学精神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短短的24个字,涵盖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厚的渊源,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文化资源.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个层面,无不渗透着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继承并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获得了基本养料,既而受到康有为的启蒙,并在流亡日本期间接受大量西方政治法律思想的熏陶,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宪政观。梁启超对中国宪政制度模式的设计,历经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再回归君主立宪,走向开明专制,最后拥护共和这样一个过程,体现了他对近代中国宪政道路的理性思考。梁启超宪政思想的精髓,为当下中国宪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构成毛泽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构成毛泽东社会主义政治和谐思想;平均主义构成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构成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和谐思想;“人民公社”论构成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思想。这些思想既闪烁着真知灼见,又具有认识局限。辩证地分析这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联盟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和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革命的法宝。统一战线中贯穿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体现“和衷共济”、“兼容并包”、“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来,统一战线不断发展。统一战线强调协调作用,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也符合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5.
薛金刚 《理论前沿》2004,(15):24-25
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三代领导人,依据不同的时代背景、环境和自身经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毛泽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早在建国之初,他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基础上,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推进中国特色军事文化建设的方略和举措主要有:一是坚持主义治军,用进步的政治精神动员组织官兵,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改造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二是创建新型的“政党领军”领导体制,保证我军牢牢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三是坚持政治与军事的统一,政治作战与军事作战相结合,发挥总体战功能;四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创造了军民一致的好传统;五是加强民主建军,在我军内部创造出民主与集中高度统一、官兵上下紧密团结的新氛围。毛泽东对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一是辩证掌握战争本质的军事思想文化,成为建设现代化军队、打赢现代化战争的主流文化思想,完成了中国军事思想文化建设的现代转型;二是新型“政党领军”模式的建立和发展,解决了军政关系的核心问题,具有军事制度文化建设上的划时代意义;三是革命战争年代武装斗争所形成的一套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成为中国社会发展和新文化形成的强有力的促进力量,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话语体系;四是以机动灵活的人民战争为主要特色的军事谋略文化,使传统军事谋略文化实现了革命性的升华;五是军队是一所大学校的建设理念,使人民军队在革命和战争中形成了名将辈出,战将如云的新气象。当前,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军事文化的本质不是武器装备等物质成就,而是中国人民和广大官兵思考和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进步的理想信念为核心要素的价值体系。毛泽东对中国特色军事文化的伟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以中华民族复兴为旗帜、发扬军队革命和拼命精神、发挥官兵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的强军目标和世界观,并且带领和影响几代人满腔热忱地围绕强军目标献身于这种世界观,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没有直接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概念,但是他从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这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和谐。这些精辟的论述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渊源。探析毛泽东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立足高校实际,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坚“持一个指导、三个吸收”相统一,构建内容体系。构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精华,吸收世界思想文化精粹,吸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创造出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的内容体系。内容体系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主要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问题,必须具有鲜明的导…  相似文献   

19.
任人唯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选贤任能的智慧。任人唯贤的思想理念来源于以人为本的中华人文精神和为政以德的传统政治智慧。在传统的政治文化视域下,其内涵主要体现为三大部分:“德才兼备”的基本原则、“举直错枉”的社会效应、“识贤用贤”的方法策略。任人唯贤不仅是中华传统政治智慧的典范,对当下中国共产党的干部考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坚持政治标准,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近距离接触、多角度考察的干部考察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不能漠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民族化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含有现代思想政治工作可挖掘的教育资源。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警惕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与借鉴外来文明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