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对华环境外交力度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其对华经济外交的重要支柱。日本自1989年在世界各国中首倡环境外交以来,一直将环境保护视为拓展日本大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不断提升环境外交的战略意义。日本对华环境外交的特点主要是签订双边协定夯实法律基础、完善合作机制加速合作进程和建立多种渠道推动全面环境合作。虽然日本强化对华环境外交的背后有着试图在中日政治博弈中获取更多话语权、为日本的环保产业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目的,但同时也为促进中日经济合作、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对华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极大限制,公共外交就成为重塑其在中国的形象、重新赢得中国的理解与信任、促使中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与文化交流、经济与文化援助、外向型的文化教育、对华宣传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对华公共外交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其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加之受两国意识形态、价值观、发展战略等方面矛盾的掣肘,日本战后对华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积敏 《外交评论》2009,26(2):46-56
冷战后,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外交构成了新的挑战。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经历了由失望、恐惧、偏执的感性认知到冷静、全面、客观的理性认知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思想,即“遏制”战略与“接触”战略、“离岸平衡”战略和“诱导”与“融合”战略。随着中美关系重要性的提升,美国在应对中国崛起时更加谨慎,在政策中更多地利用国际制度和国际体系等“软制衡”方式来处理对华外交。这一战略在奥巴马政府中将得到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济外交是日本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强项,政府开发援助(ODA)是日本外交传递价值观和实施外交政策的载体与积极手段,是其外交战略的重要支柱.随着国际环境与国内条件的变化,日本外交目标与战略视野逐步超出亚洲地区而扩至全球,日本ODA的核心理念也发生转变,战略援助成分增加,作为综合安保的手段,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直接挂钩.日本对非援助外交经历了从重亚轻非到经援铺路、政经并举挺进非洲的演变过程,具有保持与国际援助潮流同步、牵制中国对非外交、保障能源资源供给战略安全、谋求实现“入常”政治大国梦等方面的政策意义,是考察日本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外交评论》2016,(6):45-83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战败后,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家基于对国家特性的重新认知,确立了以全力发展经济、轻军备及对美协调三大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吉田主义",为日本描绘出复兴的蓝图。在宪法的"和平主义"精神及外交本质的合力之下,日本外交得以挣脱战前的扩张路线,在摸索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其主要特征,则系于"宪法九条"、"日美同盟"、"经济中心"与"历史遗产"四位一体。其中,"宪法九条"与"日美同盟"这两大选择的目标、路径与方法并不相同,因此也屡遭质疑与局部修正,但"吉田主义"凭借其内在的强韧性,即使在冷战后依然维持了整体结构上的相对稳定。然而,这一局面在第二次安倍执政时期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外交的和平主义精神正经历实质性考验。日本明显加快了战略转型的步伐,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突破既有思维、法制及惯例的框架,外交体制也在经历重大调整。这一总体战略形态及外交体制的变化,无论对日本自身,还是对亚洲各国,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涵。展望未来,能否真诚反省历史,致力国际协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是日本外交所面临的"世纪性"课题。一个不甘衰落而积极挑战自己的日本,如何融入日新月异的亚洲?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日本须减少战略误判,戮力合作。没有健全的亚洲外交,日本外交难有未来。  相似文献   

6.
傅云龙的《游历日本图经》为清末日本研究著作中的经典之作,但中外学界未见有人对其征引文献进行研究。通过对该书最具特色的日本外交、日本文学、日本金石以及日本文征的考察,发现其主要参考了《邻交征书》等史书、《古京遗文》等金石著作,这些日本书籍,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大都系首次引进中国,傅云龙筚路蓝褛之功,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7.
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参与东亚的功能性合作,是战后日本东亚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对外政策工具的视角出发,对日本在东亚地区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历史背景与战略考量进行简要梳理,从战后国际环境和日本国内经济社会变迁中追根溯源,分析其动机、资源和手段之间的互动辩证关系.在特定的战略制约下,创造性地利用已有资源,从而在既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外交存在感,这既是吉田路线以降诸多日本外交战略倡议和政策主张的基本内核和共通之处,也是指导战后日本在东亚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参与功能性合作的战略初衷.在实践中,日本通过国内“善治”经验的外化、新的安全理念和治理理念从国内到区域层次的映射与推广以及官民并举、多元行为主体协同参与等方式,在地缘政治制约、历史心理牵绊下较为有效地开拓了战略空间,改善了双边认知,增强了地区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中华和合文化所提供的整体性、系统性的辩证思维视角,对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外交战略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的传统对中国当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区域和谐外交方针有深远的影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生”思想催生了维护世界多样性的和谐外交;“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伦理与处事哲学是中国国际秩序战略的哲学基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观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理念之源。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务实对华外交在德国愈发遭受质疑。中德经贸合作的压舱石效应不断弱化,德国亚洲战略重心逐步向其所谓“志同道合的民主国家”转移的倾向愈发明显,对开展对华合作的防范心理上升。对中国“制度性对手”和“经济竞争者”的认知推动德国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绿党及自民党入阁进一步冲击既往对华政策立场,价值观因素对德国涉华决策的影响上升,未来中德关系或面临下行风险。但是,中德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仍存在合作潜力,且德国对华友好声音及务实与平衡的外交传统仍在发挥作用,两国关系不会发生颠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政治现实演绎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小国均处于被人忽视的地位,但小国特别是关键性小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作用与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外交战略全局视阈下,可以把关键性小国作为中国外交的支点,实现“以点带面”以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实施以关键性小国为导向的支点外交,有着诸多的有利因素,也存在各种不利的环节。中国外交需要创造性思维以及转变思路,把关键性小国的支点维护好与夯实牢,从而实现中国外交的大突破与大跃进。  相似文献   

11.
彭云 《外交评论》2009,26(2):94-104
援助理念是塑造日本援助国际形象以及争取国内支持的重要途径,反映了日本对政府开发援助的自我定位。战后日本的援助理念在表现形式上经历了从省厅文件到内阁决议、从模糊到清晰的发展过程。其内涵则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各个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特性和侧重点。不论日本的援助理念如何变化调整,其演变的核心逻辑始终没有改变,作为外交的组成部分要服务于外交战略,作为经济协力的一部分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其落脚点始终是寻找外交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最佳利益均衡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进入21世纪后,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现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都需要我们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对“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发展。“韬光养晦”战略将使中国把握机遇、有所作为,从而开创我国未来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甘钧先在《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虽然表明美国愿意放弃“先发制人”的单边主义行为,转向以“巧实力外交”为主要手段的多边主义外交,但与小布什时期的安全战略报告相比,  相似文献   

14.
制约俄罗斯能源战略与外交实施的因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超级大国”俄罗斯于2003年5月出台了《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使油气能源成为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俄罗斯政府在推行能源外交过程中,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第一,油气工业本身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第二,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三,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变动对能源出口战略造成直接影响;第四,地缘政治也是掣肘能源外交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俄罗斯政府在能源战略上出现重大判断和运作失误,也可能给外交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促进和平与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王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不少文章系统和深刻地揭示了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非常精辟地论述了国际形势、国际战略和我国的外交路线和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概念。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16.
该书《作者前言》中介绍说:“欲知中国的潜力、前途和局限何在,首先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本书在费正清、赖肖尔(E.O.Reischauer).及克瑞格(AlbertM.Craig)著《东亚:传统与变迁》(1978年版)的基础上,对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章进行了修改与增补。本书第一章的部分、第二至第六章由赖肖尔撰写,其余九章由费正清撰写。两人在撰写的过程中者曾互相提出过建议、批评和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7.
该书《后记》中介绍说:“全书的田野调查由主编组织,写作提纲由主编拟定,各章节初稿完成后,由副主编协助主编统一定稿。撰写分工如下:陈金全、李剑:上篇第一章;杨玲:上篇第二章;李胜渝:上篇第三章;周欣宇:上篇第四章;杨丽英:上篇第五章;袁春兰:上篇第六章;陈金全、潘志成:中篇各章节;潘志成、张璐:下篇各章节。”  相似文献   

18.
“药性裁成”初探李慧芳(安徽中医学院门诊部合肥230061)关键词:中药性能;炮制;配伍;食疗中图法分类号:R285.1“药性裁成”一词,首见于明·韩天爵《韩氏医通》,该书第七章即名为“药性裁成章”。韩天爵说:“药有成性,以材相制,味相洽而后达。”〔...  相似文献   

19.
小布什入主白宫后,美国新政府便开始调整对华战略,将克林顿时期的对华“接触 +遏制”战略,改为“遏制+接触”。其原因是小布什政府看到了对华战略的侧重点发生了 重大变化,其动机是企图达到谋取建立世界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霸权的目的。美国调 整对华战略,必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新的威胁,对此,我们应予以正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中国外交工作的“四项主张”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 ,体现了中国外交战略的新态势和新发展 ,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拓创新精神的展现 ,是对邓小平外交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全面研究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 ,有助于在风云变幻莫测、形势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