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次,唐朝后期宰相王铎正率军抵御黄巢起义军,忽然听说妻子离京前来,心中顿时忐忑不安:"黄巢渐以南来,夫人又自北至,旦夕情味,何以安处?"他的幕僚看到长官如此不安,就打趣说:"不如降黄巢。"可见在王铎的心目中,老婆之可怕竟然有甚于黄巢那样叱咤一时的敌人  相似文献   

2.
念山梯田     
在阴雨连绵之后艳阳高照的日子,好友相约我一同骑车前往欣赏念山梯田。为更好欣赏念山梯田的美景,我们将车停至山脚,便一路步行而上。念山原名黄念山,是政和县星溪乡的一个山村。据说: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率起义军曾据此为根据地,修筑防御工事,扎营练兵,迎战唐朝招讨使张谨。为了纪念起义军将领黄巢,后人将陈屯、厝角、后山仔、上园仔、北新、余屯、后门厂等7个村庄统称为黄念山。居住在这里的先人们充分引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利用黄巢的防御工事开沟引水,围筑造田。经过后人一代又一代的耕  相似文献   

3.
6岁的迪蒙蒂拉夫抱起他5个月大的弟弟,艰难地向新奥尔良市区考斯威大道走去。6个几乎是蹒跚学步的孩子,手牵着手,坚定地跟在迪蒙蒂的身后。在7个逃难幼童的背后,是混乱的人群和刚刚吞没新奥尔良的滔天洪水。  相似文献   

4.
逃出北平     
1943年9月8日早晨10时,匆匆地连早点带午饭都吃了。其实,我一个人料理全家逃难的事,心里纷乱如同一团乱麻,哪里吃得下,睡得稳?在沦陷区受尽无数的欺凌和压迫,我一天也不肯在这死城中多停留。不过一因有老母亲在,二因三个孩子太小,怕吃不了路途的苦,又因我的丈夫屡次来信说:“在外生活种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6,(3)
正不生二胎,父母难受;生了,孩子又难受。当"老大"们对二胎的反应过大时,需要父母仔细地观察,孩子的心结,有时只在一个细节之中全面"二孩"开放,能不能生仍然是个难题。政策限制已经不在,难处居然在于,"老大"们对二胎的反应太大。有报道说,山东青岛一所小学四年级的一位老师发现,班里几个学生搞了个"反弟弟妹妹联盟"。以前常听说孩子  相似文献   

6.
封面人物     
"儿童是人,儿童是成长的人,儿童是儿童。"这是杭州市人大代表陆亚伟担任景华小学校长时常说的一句话。一句听起来有些拗口的话,却充分体现了陆亚伟近20年来"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的从教理念。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少体校、少年宫,他始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大朋友",是一位"可爱的邻家大哥哥",彻底颠覆了那种"严肃、不苟言笑"的经典校长形象。为此,《青年时报》曾以《用孩子的视角实施教育——一个"理想"校长眼  相似文献   

7.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尽管时光己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但每逢菊花开遍的金秋时节,总会有人想起这首诗和它的作者-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相似文献   

8.
小小 《新东方》2000,(8):75-75
1914年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好心的人们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饭食,他们个个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只有一个年轻人除外,当镇长杰克逊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这个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逃难者问:“吃您这么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干吗?”杰克逊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你来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立刻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9.
富有的生活     
小榕 《小康》2008,(2):89-89
美国孩子出生以后,从学说话开始,有一个字被父母反复灌输,从不放松,这个字就是"请"。孩子有什么要求,如果忘记说"请",父母就会提示"PLEASE"让孩子重说一遍。等孩子学会了说"请",其它如"MAY","对不起","很抱歉","没关系"等,差不多都学会了。学会说"请",  相似文献   

10.
烙印     
正这一年,孩子6岁,上幼儿园中班。有一天,父亲看到孩子在房间里玩的一个小玩具,以前从没见过。父亲问孩子:"这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孩子说:"爸爸,这是我从幼儿园拿的。"父亲说:"儿子,告诉爸爸,幼儿园里的玩具,可以拿回家吗?"孩子说:"不可以。"  相似文献   

11.
鄂璠  杨皓钧 《小康》2013,(7):71
在甘肃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学科,没有精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为何担不起这"第一任教师"的重任呢?在教育孩子方面,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答":教不好孩子。"您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答":找一位老师来教孩子。"这是一位45岁的父亲在"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之"走进西部农村·甘肃教育现状与困境"调查问卷上的作答。  相似文献   

12.
薛涌 《乡音》2013,(9):46-47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当今中国父母的教育信条。当然还不仅如此。许多父母,其实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抢跑"。几年前,教育部将为义务教育的年龄限制"松绑"、准许将满六岁的孩子到小学就读的消息被广为报道,但一天后教育部就出来辟谣,称仍然将严格执行孩子满六岁才能入小学的政策,虽然个别情况可以个别处理。这一波三折的新闻,体现了这一"小"问题的复杂性,更透露了这个"小"问题背后中国公众在教育问题上的"大"心理。  相似文献   

13.
《人民公安》2012,(17):7
9月伊始,学生们陆续回到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每一个孩子会遇见一茬又一茬的老师和同学,但有些人却始终如一,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陪读"的家长们从送孩子进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几乎注定了要为此倾注半生时光。为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幼儿园,园门外的大街上,家长们排了一夜的长队;为观察孩子的听课效果,教室窗外  相似文献   

14.
逃难     
一个人在幼时留下的心灵伤痕,是很难平复,也是难于忘却的。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蹂躏之中。记得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中,就都记述过各种各样的“逃难”经历和感受,我想那是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的苦难心声。我的青少年时,虽是经历了两次最大的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但要讲到“逃难”,平生还只有一次,即1937年“通州事变”的两次战火之后。  相似文献   

15.
<正> 他,是解放军驻五指山某师一位并不富裕的军官; 她,是出身在五指山黎族贫穷家庭的一个孩子。于是,一位军官与一个孩子的故事在五指山麓演绎,军官奉献出的是爱心,孩子升腾起的是希望……孩子的处境深深触动了唐仁安的心,他对小女孩的父母说:"让孩子去上学吧,没有钱,我来资助!" 军官名叫唐仁安,1989年,他在  相似文献   

16.
云溪子 《小康》2013,(6):102-103
豆粒大的橘子籽儿变成高大的橘子树,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然其中深含道理。既然万物皆可以由小变大,那吾辈则不可轻视"小事"一日,春暖花开,吾带着小孙女在公园里玩耍。年届古稀,忙碌了几十年,哄孙辈玩玩,也是一种放松和开心。公园一处宽敞的平坝里,聚了好些玩耍的孩子,带孩子的大人们三三两两闲聊。仲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地有些醉人。吾坐在长凳上看着孩子们游戏,不觉间头脑有些朦胧,仿佛自己也在跟孩子们一起跑跑跳跳,打打闹闹。是几个孩子稚声稚气的争执使吾睁开了眼睛。原来,孩子们一边吃橘子,一边七嘴八舌争论着。"橘子是哪里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你是我的小朋友,我是你的大朋友,我们都是好朋友。——黄永腾"孩子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一天不工作我就觉得很烦恼。和孩子们这样的亲密朋友关系,让我觉得弥足珍贵。"在78岁高龄的"孩子王"黄永腾心里,孩子是这样的一种存在。一辈子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06,(6):26-27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家庭的宝贝,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孩子总是最受关注的,是被照顾、保护的重点.问题是,意外随时可能,隐患防不胜防.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一则"四成儿童服装不合格"的消息不合时宜地被披露.然而,服装问题不过是诸多儿童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不洁食品、问题玩具、交通事故、校园安全,一个个隐患和陷阱随时等待着孩子们掉进去.他们已经逐渐被诸多的安全"杀手"包围了.  相似文献   

19.
五年前,卢英洪还在河北科技大 学计算机专业读研究生时,在燕赵晚 报大周刊上看到一则贫困孩子的照片 资料,周末就跟着一个民间慈善组织 去了山里,看望他惦念的那个孩子, 结果他看到的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太行山中的那个小村庄家家户户过得  相似文献   

20.
雪虎 《乡音》2012,(5):40-40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写过一部名为《两百年的孩子》的小说,讲的是三个孩子从现在分别到"过去"和"未来"的冒险。第一次冒险是回到过去,利用"现在"带去的装备,帮助一个因反抗强权而入狱的少年"铭助"越狱。小说中就此写道:"过去是已经发生的事,所以无法改变。话虽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