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性骚扰”侵权行为的认定及责任承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性骚扰"是一种不受他人欢迎和公众支持的行为,是对他人人格尊严的侵犯.在我国法治完善与进步的过程中,对该行为在立法上应予以规制,使行为人有效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受害人能够获得法律的救济,最终遏制该行为.该文从"性骚扰"的概念界定、特性分析入手,指出其承担民事责任的理论依据,"性骚扰"是侵害一般人格权的行为,可以适用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来确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性骚扰事件频发引发了我国舆论对性骚扰相关立法的关注。《德国刑法》新设性骚扰罪更是为我国性骚扰立法提供了素材与启示。但是,性骚扰入刑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对性骚扰的社会治理重心应在刑法之外。而且,在适用缓和的解释论将性骚扰纳入强制猥亵、侮辱罪的射程范围内时,不能以偏概全,应当维持"暴力、胁迫"与"违背被害人意志"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性实际遭受性骚扰的总体情况是稳中有降,性侵害/性骚扰问题"愈演愈烈"的认知,更多是媒体重点呈现建构的结果。男性遭受性骚扰的比例并不比女性低,权力均衡主体间的性骚扰远多于权力高位者对低位者的性骚扰。包括高校在内的机构,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反性骚扰/反性侵机制,但没有必要另行设立专门的工作部门。处理性骚扰案件,应坚持法治原则和程序正义,不能搞"有罪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性骚扰具体范围的确定,既要考虑权利保护的需要,也要考虑本土文化情境,将一些在具体文化语境中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行为排除在外,避免过度规制和处罚的"扩大化"。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反性骚扰立法,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对保障妇女权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但是该项规定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其法律实效令人担忧.为解决这一问题,现阶段首先应当以禁止工作场所性骚扰为切入点,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修订<劳动法>、完善证据规则,建立健全反性骚扰法律制度,以保障反性骚扰条款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性骚扰在我国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司法诉讼的难点。对性骚扰应进行合理的界定,针对我国性骚扰立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性骚扰立法的具体建议。用立法的方式来规制性骚扰,是应对性骚扰的现实选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中性骚扰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与一般的侵权行为相比,其具有普遍且损害结果严重的特性,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研究性骚扰行为发生的原因,了解性骚扰行为的发生规律,从而进一步制定针对性骚扰的防治措施就成了当务之急.性骚扰行为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但就其主要原因而言,主要包括自然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及个体原因四个方面.这四个原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导致了性骚扰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美国工作场所性骚扰的雇主民事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作场所性骚扰在美国被认为是性别歧视行为和对妇女平等工作.就业权的侵害行为,包括交换利益性骚扰和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两种形式,雇主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对于交换利益性骚扰.雇主应承担严格责任;对于敌意工作环境性骚扰,应根据性骚扰者属管理或一般职员的不同身份,食用不同的规责原则,但雇主得以自己无过错提出抗辨。美国法院在审理性骚扰案件所建立的较为合理的证据运用规则,以急对雇主及加害人施以惩罚性的赔偿制度,更有甚者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性骚扰是文明社会的怪现象,也是一个颇具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地制裁性骚扰,是各国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性骚扰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造成我国性骚扰蔓延的主要原因还是思想观念的陈旧和相关法制的匮乏.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行动、立法三方面入手,标本兼治,才能真正的遏制性骚扰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从性骚扰看我国雇主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近期发生的数个性骚扰案例说明性骚扰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我国对其的法律规制尚为空白。各国关于性骚扰的立法表明适用雇主责任制度来规制性骚扰行为是一个不可阻挡的立法潮流。文章将性骚扰定性为一种侵权行为,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构建雇主责任制度,并建议在我国的《民法典》中规定该制度以规制性骚扰,尤其是工作场所型性骚扰行为。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关于性骚扰的立法发展及法律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关于性骚扰的立法发展历程为:20世纪70年代性骚扰的提法在澳大利亚出现,但法律未明确规定;1984年奥可拉汉(O'callaghan)诉罗德(Loder)案的判决是法律对性骚扰的首次界定;1984年澳大利亚制定<性别歧视法>专章规定性骚扰,1992年该法经过修正.本文亦对性骚扰的概念、性质及表现、责任人和赔偿等的法律原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性骚扰日趋成为我国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法律对性骚扰的干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导致性骚扰得不到有效遏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预防和惩治性骚扰的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职场性骚扰严重侵害了雇员的权益,同时也扰乱了职场秩序.从民事侵权理论的角度,对雇主侵权责任的形态、选择进行对比与研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我国制定《劳动法修正案》对职场性骚扰进行规制和责任承担,同时提倡欧美国家的工作单位内部防止性骚扰制度,来有效防治性骚扰.  相似文献   

13.
性骚扰问题探讨——由全国首例性骚扰案引起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性骚扰及其特征 ,并结合全国首例性骚扰案 ,针对性骚扰在我国令人堪忧的现状 ,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法律对策———行政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职场性骚扰问题不仅是当前世界的一大社会难题和道德难题,而且成为十分棘手的政治难题和法律难题。本文对职场性骚扰的特点进行了梳理,着重研究了职场性骚扰的雇主责任,并针对我国法律相关规定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教师对学生性侵犯中学校特殊民事责任的比较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教师利用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性骚扰已成为严重威胁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 ,学校及教育部门的雇主责任也成为法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无论是以无过失责任为原则的美国雇主责任制度 ,还是以过失责任为原则的德国雇主责任 ,就本质意义而言 ,性骚扰中雇主责任是由于特定的雇佣关系存在 ,体现一定价值判断的雇主与受害人自由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而二种责任制度的差异 ,根本之处在于其不同价值判断对雇主和受害人自由的态度 ,取决于相应利益的相对重要性或相对价值。从未成年学生权利为宪法上公民权利的高度、从保护未成年学生至高无上的自由权利出发 ,应建立起学校及教育部门在教师对学生性骚扰中的严格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前 ,性骚扰已成为各国较为普遍存在的法律问题 ,对此 ,各国立法情况不一。我国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如何从民法角度理解性骚扰的含义 ,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以及怎样对受害人救济等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