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刑法理论界存在肯定“黑客”行为价值的倾向,主要包括两类做法:一是部分肯定,即认为部分“黑客”行为是有益的、有价值的,应予以肯定和支持;二是完全否定“黑客”有害论,坚持所有的“黑客”行为均是对社会有益的,均对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进步起着促进作用,应当加以肯定而不应当加以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2.
黑客行为是指未经许可而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领域的行为。随着网络运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凸显,黑客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黑客行为的刑法规制予以讨论,以期使黑客犯罪相关的刑法制度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黄培岳 《江淮法治》2012,(20):28-29
这两个大学生“黑客”行走于灰色地带,令人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4.
王宏超 《法制与社会》2013,(32):288-289
这几年网络黑客犯罪异军突起,给予社会的危害也愈发巨大,不得不促使国内学者加入对网络黑客行为的刑法规制这一命题中来。网络对传统法律体系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传统刑法理论、理念和刑事立法规则的自我调整和时代转型自然无法避免,这需要理论研究的快速跟进。本文写作目的为了使我国此方面学者加深对网络犯罪的认识。让网络黑客行为德刑法规制研究进入一个较高的层次,加快与国际网络黑客犯罪学术研究相接轨。  相似文献   

5.
寻找网络缺陷 窥探各类机密 盗取巨额现金 “黑客”一词是英文HACKER的译音,其原意是指那些有造诣的电脑程序设计者,现在则专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技术.非法闯入他人电脑系统,或破坏程序、制造病毒,或偷阅、篡改甚至窃取他人数字机密资料.在电脑网络上进行电脑犯罪的人。  相似文献   

6.
顾清莉 《检察风云》2014,(24):48-50
曾经轰动上海的“攻击上海私车拍牌系统”案件,王永峰就是操纵“肉鸡”(黑客术语:意为被控制的远程电脑)进行攻击的犯罪人员之一。刑满释放的王永峰,收拾起所有行襄远赴泰国。他究竟在做些什么,没有人知道。直到2013年8月,他被中国警方抓获,并押送回国。面对盗窃300多万元网银账户的指控,王永峰却三缄其口保持沉默。这名屡屡作案的“资深”黑客,扬言要在法庭上与检察官一较高下,“研究一下技术问题”,该案的公诉人、上海市优秀公诉人、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察官吴菊萍是如何面对的……  相似文献   

7.
黄培岳 《检察风云》2012,(16):54-55
湖南籍大学生曹某毕业后即失业,于是当起了阿络“黑客”,伙同他人在网上从事所谓的“危机公关”赚钱。从2010年底到2011年底,他与重庆籍大学生吕某某先后对国内多个大型知名网站、搜索网站、论坛实施入侵,共计删除帖子700多条,获利140多万元。近期,海口警方跨省赴湖南、重庆将曹某、吕某某分别抓获。目前,两名“大学生黑客二人组”正面临着法律的审判……  相似文献   

8.
15月15日,四川某高校保卫处向绵阳市公安局网监支队报案:该校网络被黑客侵入,130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被改动,黑客给改分学生留下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政治、经济、教育、国防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黑客的破坏活动也随之变得日益猖獗,对经济秩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作者主要阐述"黑客"的概念,黑客犯罪的起因,黑客犯罪的特点,黑客犯罪的手法及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神秘黑客     
雅顿 《江淮法治》2010,(8):24-26
2009年7月18日上午,全国独有且已实行6年之久的上海私车版额度网络竞拍系统突遭攻击,致使这次拍卖活动被迫取消。造成此次停拍的原因立刻成了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猜疑的焦点,部分参与拍牌者甚至到拍卖公司聚众围访。上海警方经过22个昼夜的缜密侦查,终将隐藏在茫茫人海中的神秘黑客抓获。  相似文献   

11.
东山 《法庭内外》2007,(3):33-35
他是一个“黑客”少年,19岁,涉案金额上千万,已被公安部通缉数年,他活在黑暗和堕落中,他的手段老辣,连精明年侦探都被心思缜密的设计搞得焦头烂额,可是他落网时只有19岁。  相似文献   

12.
武伶 《法律与生活》2009,(10):44-45
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最大一起利用黑客病毒盗窃网上银行的案件提起公诉。经过多方的不懈努力,公诉人最终击败计算机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宋原 《检察风云》2010,(4):42-44
2009年7月18日上午,全国独有且已实行6年之久的上海私车车牌额度网络竞拍系统突遭攻击,致使这次拍卖活动被迫取消。造成此次停拍的原因立刻成了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猜疑的焦点,部分参与拍牌者甚至到拍卖公司聚众围访。上海警方经过22个昼夜的缜密侦查,终将隐藏在茫茫人海中的神秘黑客抓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黑客”悄然而生,行走于灰色地带,令人防不胜防。湖南籍大学生曹某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竞也当起神秘的“黑容”,伙同他人在网上从事“危机公关”赚钱。从2010年底到2011年底,其伙同重庆籍大学生吕某先后对国内多个大型知名网站、搜索网站、论坛实施入侵.共计删除帖子700多条,删一条帖的报酬为1000-2000元,共获利140多万元。海口警方跨省赴湖南、重庆将曹某、吕某分别抓获。  相似文献   

15.
葳蕤 《江淮法治》2011,(6):48-50
美国黑客阿尔伯特·冈萨雷斯,2003年窃取1.3亿张信用卡资料套现,造成2亿美元的损失。被抓后,特勤局震惊于他的天才,不仅没判他入监,反而启用他进行反黑工作。但2010年,当局发现,冈萨雷斯身份套红后并没停止犯罪,他攻破了欧美零售处理系统,如探囊取物般盗窃顾客信用卡资料……  相似文献   

16.
黑客行为简述 黑客行为的出现源于70年代中 期UNIX操作系统的流行。 UNIX作为一种安全开放式的系统,使得最早接触这一可随便使用和研究的操作系统的大专院校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读取系统和网络中那些不被许可读取的文件,使得满足其好奇心成为一种可能,并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黑客灰色产业链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冬 《政府法制》2009,(7X):34-35
<正>"黑客"并非就是"破坏分子",但充当"破坏者"的黑客已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链,年收入超过2亿元。  相似文献   

18.
电信     
《科技与法律》2007,(4):103-103
FBI将向100万台被黑客控制的PC发警报,德国日前通过一部反黑客新法规,伊朗推“手机道德”计划打击不良信息。  相似文献   

19.
网络黑客以各种手段潜伏于购物网站,利用木马程序截留客户汇往购物网站支付平台的现金,诈骗钱财。这些坐在家里.日进万金的木马程序制作者有怎样一副真实面孔?  相似文献   

20.
自命为“黑客学校”的黑客网站等通过互联网传授黑客技术,为他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技术帮助和技术支持,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刑法问题。此类传授黑客技术行为客观上催生了无数的正犯行为,从而在整体上的危害性远远大于正犯行为的危害性。应当考虑以传授犯罪方法罪打击传授黑客技术行为的可能性。但是网络犯罪的异化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传授犯罪方法罪的网络异化,体现在传授对象、传授行为以及犯罪主观要件等三个方面,对此传统刑法应当通过理论微调和扩张解释的方式进行积极回应。在扩张解释的边界之外,才应当考虑入罪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