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树昌 《先锋队》2012,(22):10-13
2010年12月21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庭栋因病逝世,享年87岁。这位曾与石评梅比邻而居,从山西平定走向革命的共产主义战士,用他一生的忠贞、坚韧、挚爱、勤勉、务实的高尚品格,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我是宝剑,我是火花"的崇高精神。王老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深深的  相似文献   

2.
大爱无疆     
每年学生放暑假后,近九旬高龄的离休干部王又新就像等亲戚一样,等待密云县太师屯镇残疾人胡云勇夫妇和其女儿的到来。连续六七年,胡云勇每年在孩子放寒暑假时,都要来看望王又新老人并领取老人资助孩子的学杂费。从1995年至今,王老先后资助了10多个孩子上学。当人们问她这些年捐助了多少钱时,王老笑着摇摇头说:"不知道,记不清了。"最让王老高兴的是,被她资助的孩子,现在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王又新是东城区的离休干部,今年89岁。1995年,她从报纸上看到有关"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又逢备受人们敬重的红军女战士王定国老人百岁。前不久,笔者和夫人及战友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王老家祝福、拜寿。一进客厅门,王老就从坐位上站起来,笑容满面地向我们招手说:"欢迎,欢迎!"看到老人家红光满面,精神这么好,我们都很高兴,祝王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王定国老人1913年出生在四川营山县安化乡一贫苦家庭,1933年10月参加红军。如今她乡音未改,用浓重的四川话与我们交谈着。"王老,您20岁参加红军,走过了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我们走访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首道同志。八十高龄的王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坐定以后,王老就近几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好形势,向我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谈话。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王首道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作为王老生前在广东工作时期的一位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王老身边工作期间所经历的几件事,以表达对老首长的深情怀念和敬仰。  相似文献   

6.
六月的福州,骄阳似火。怀着对革命老前辈的仰慕与崇敬之情,本刊记者采访了抗战老同志王禹。已80多岁的王老,气色红润,身体硬朗,精神很好,举手投足间闪现出革命者的乐观豁达、从容干练。王老非常热情,亲自为我们泡了两杯好茶。我们品着茶,静心倾听着王老讲述他那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程,思绪一起回到了60年前的大西北高原的三晋热土:  相似文献   

7.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前夕,我有幸在我军诞生地南昌接待了一位老太太。这位老人虽年愈耄耋,却是鹤发童颜,容光焕发。瘦高的个头,稍显前弓的腰板,走起路来仍有一阵劲风。瓜子型的脸上,泛着微微的红光,双目虽已凹陷,却仍显得炯炯有神。她便是当年红军中赫赫有名的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王泉媛。 王老此次远离她的故乡泰和,路经南昌,是应中央电视台之邀,前往甘肃祁连山区,参加妇女先锋团幸存女战士的聚会。 “王老,您这么大年纪,去得了吗?”我对她不无担忧。 “怎么去不了?别看我今年83岁了.可身板还结实得很呢!”王老提高嗓门,中气十足地说。继而叹一口气,不无感慨地自语道,“60多年啦,做梦都想见见我那些患难姐妹啊!”  相似文献   

8.
<正>"在舟坝镇夏寨村当了6年村官,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连日来,"乐山好干部"先进事迹报告团深入机关、深入一线,巡回宣讲,唱响为民服务的"好声音",传递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营造比学赶超的好氛围。树立标杆弘扬真善美"乐山好干部",其实是一群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人。但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  相似文献   

9.
正一位同事走进我的办公室,将一本很贵的关于建筑方面的书放到我的写字台上。"一位心存感激的学生送的。"他说。"成绩公布之前,还是之后?"我问道。当然,是在开玩笑而已。他很不高兴,轻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故作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给我讲萨姆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感谢党的恩情、弘扬劳模精神、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新疆农垦科学院工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职工在活动中受教育。一是举办了"党在我心中、我和我的祖国、三热爱一加强、我的兵团情、我的科研情"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在职工中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正汪冰在6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撰文指出:质疑自己的人生可能是件"危险"的事情,因为质疑的结果可能是对既有生活的否定。特别是当我们从小就被高度地"统一"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似乎都渗透着一个人生原则——"努力学习,找一份大家认为的好工作,你才可能有好人生"。至于这样的人生适不适合我  相似文献   

12.
正我曾在王震同志身边工作10多年,耳闻和亲历了关于他的许多事情,经常被他的共产主义情怀所感染。王老去世已经25年了,我们一直怀念他。今年4月,是王老诞辰110周年,一想起他,一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形象就真切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王震一生波澜壮阔、功勋卓著。他政治上十分敏锐,又十分清醒,在重大历史关口,或在重大问题上,他立场坚定、敢于担当。比如,1931年11月中华苏维  相似文献   

13.
课间,值周班长小文气冲冲地跑来找我:“老师,小刚又捣乱,他把桌子踢得乱七八糟,涎水吐到地上也不擦,我实在不想和他同桌了。”唉。又是小刚,这孩子好欺负同学,又不讲卫生,同学们都怕他,都不愿意和他同桌,这孩子该怎么办呢?中午,我来到教室做课前准备,学生一见我便叽叽喳喳地告起状来:“小刚又打我。”“小刚乱翻我的书包。”“小刚骂人。……一听到这个令人头痛的名字,我的火气就禁不住直往上冒,刚想把他找来训一顿,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只得强压怒火进行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开始做练习。课堂上,我准备给学生当面批改作业,不巧的是,我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4.
2020年4月疫情防控期间,我又在油田公司机关楼见到了王启民老人。一出电梯,王老总在门口等着我。“老人家,我从春天来看您了!”“你啊,一到春天就出来啦!”王老总眉开眼笑。不用再介绍,一直保持联系的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记者赶赴本溪满族自治县,采访当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所见所闻,给记者带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学习教育方式:追求不一般的灵活5月16日上午,观音阁街道观音阁村的大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来自小市镇及各村的党员干部,正聆听着一场触及心灵的报告会。坐在台上的,是本溪县"我身边的好党员"事迹报告团的成员:全国道德模范武秀君、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祁佐宽、煤炭社区爱心服务站党支  相似文献   

16.
可以换吗     
正生育医生诊所里坐满渴望怀孕的太太,有一位流泪说:"真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堕胎。可以换就好了。"还有,珠圆玉润的人正愁身上脂肪请之不走,看见厌食症人士住院增肥,也忍不住大叫:"换给你,换给你!"成了名的演员、歌星遇着记者喊打喊杀,厌恶到极点,正往上爬的艺人黯然神伤:"换给我就好了,来缠住我吧!"有些写作者爱出风头不爱写,有些情愿写不喜亮相,两者均叫出版社头痛。  相似文献   

17.
人物长廊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王首道老人令年已是90高龄。在今年春节前的一次座谈会上,王老不顾工作人员的阻拦,即席讲话长达一个小时。虽无事先准备好的讲稿,可讲话条理清晰、思维敏捷,使人很难相信他的实际年龄。 我问王老:“您有什么独特的养生之道吗?”老人很是幽默地回答:“没听说过呀!”不过,下面这个故事还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看了《党建》杂志开展的“三问”讨论,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老共产党员。老人叫王遐方,是总参兵种部北京第八干休所离休干部。他12岁参军,15岁入党。王老说,当时,介绍人和我谈,你入党就是党的人了,要做英勇作战的模范,要做努力学习的模范,要做团结同志的模范,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要做群众工作的模范,用这五个模范来规范自己。这五个模范,我记了一辈子,也努力做了一辈子。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岁月,王老曾先后参加了大小56次战役,可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从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他却因为一…  相似文献   

19.
正自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纠治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等问题,效果非常明显,许多领导同志不仅边接受教育边纠治问题,而且逐渐养成习惯。由此,笔者不禁想到,在这个问题上,作为下级或基层,又应该如何作为?我觉得应当同时执行好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有关规定,既不沿袭不良习惯,也不必过分"客气",更不要迎合个别人的不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一位患者手臂溃疡、流脓不止,登门求医.医生当机立断,将溃疡面挥刀割去,说:"好了."患者惊愕地问:"好了?"医生反问:"你是来治什么病的?"患者答:"溃疡、流脓."医生说:"对呀,现在溃疡没了,脓也不流了."患者急了,嚷着:"可我在流血呀!"医生耸耸肩,无奈地说:"那我没办法.这不归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