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7月18日,由省作协和思南县委、县政府共同创建的我省惟一文学专项奖“乌江文学奖”首次在贵阳颁奖。该奖每两年一届,首次评选共收到全国各地78部送评作品。8部作品获“乌江文学奖”,排名以作者姓氏笔画为序:《桥溪庄》(长篇小说·王华)、《行吟乌江》(散文集·安元奎)、《车坠安江》(长篇小说·宋渤)《、散淡之吟》(诗集·李发模)《、为你流泪是我的欢笑》(诗集·陈春琼)《、乌江上的太阳》(长篇小说·赵朝龙)《、爱别离》(长篇小说·谢挺)、《独走乌江》(长篇纪实散文·魏荣钊);获“乌江文学刊物奖”的有2部作品《燃烧的乌江》(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2.
石定小说论     
无疑,石定是我省最有成就的小说作家之一,他以数量并不太可观然而佳作迭出的一系列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丰富了贵州当代文学的宝藏,为当代贵州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可贵的贡献。对此,我省文学理论界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成功的召开了研讨会,发表了为数不少的评论文章。然而,这些评论文章俱胶着于石定小说对诗情画意的追求,展示黔北乡土的变革,对崭新人生理想的激赏这些方面,却几乎没有却探索石定小说艺术的转捩,以及转捩之后所产生的新的美学内核,大致以1985年中篇小说《天凉好个秋》的发表为分野,石定的小说实现了艺术风格的转捩。一个作家的作品所表出来的艺术风格,往往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其基本色调的基础上,富含着丰富多样性的统一。石定前期的小  相似文献   

3.
1969年,叶辛作为知青下乡结缘贵州,50多年来与贵州结下深厚情谊. 作为知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叶辛多年来写下了长篇小说《巨澜》三部曲、《五姐妹》和散文集《打开贵州这本书》《爱上荔波》等大量的贵州题材作品.  相似文献   

4.
茹志鹃(1925—1998)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优秀短篇小说家。从1943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生活》,到1958年《百合花》的发表,才形成自己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用茅盾同志的话来说,就是“清新、俊逸”。从此以后,作家不断开拓生活视野,而且思想的触角也进一步深化,尤其经历了十年浩劫,以《剪辑错了的故事》发表为标志,作者在思想上、艺术上又向新的高峰迈出了一步。在基本保护过去固有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又在揭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开拓和性格的刻划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艺术风格中注入了新的…  相似文献   

5.
王华印象     
王华,仡佬族,青年女作家。从发表《桥溪庄》肇始,短短几年,在文坛上已颇具名气。言及印象,唯觉其艺术天赋高,且勤奋好学、朴实低调、个性鲜明而已。我历来认为,对文学艺术,仅是酷爱,百倍刻苦追求,倘无天赋,绝难成功。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在我看来,应该理解为"天生我材各有用"。人各有志,不能强勉。人各有才,更不能强为。有艺术禀赋者,  相似文献   

6.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经济大潮之下,贵州文学所受的冲击颇大:省作协的专业作家,或调离、或下“海”,坚持创作的只剩下两人;另一些有实力的作家吴恩泽、戴绍康、罗吉万、赵剑平等也相对沉寂;虽有一批年轻作者开始活跃,如潘年英,黄晓延、戴冰等,但终未形成气候。这期间,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收获》等全国性有影响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仅有何士光、余未人、石定、伍略、汤保华、赵剑平等几个人,除汤保华一人引起全国评论界注视之外,余皆反应平平。 而就文学出版物来看,由于贵州作家队伍严重创弱甚至解体,我省仅有的《山花》、《花溪》、《杉乡文学》、《夜郎文学》均出现稿源枯竭的危机。再加上经济拮据,文学读者随着文化消费的多样化而日趋减少,无不气息奄奄,陷入窘境。这种文学状况,在全国一度掀起的长篇小说热、散文热等文学浪潮中亦未稍有改观。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三家巷》作为5卷本鸿篇巨著《一代风流》的第一卷,是杰出的人民作家、  相似文献   

8.
徐光耀。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1925年8月,河北雄县段岗村人。13岁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冀中抗日烽火中逐渐锤炼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自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如今他已在文学道路上不懈地跋涉了67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小兵张嘎》《少小灾星》《四百生灵》,  相似文献   

9.
为及时总结提炼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日报》、《当代贵州》、《理论与当代》、《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于2005年12 月至2006年3月联合举办“全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李陈续在6月1日的《光明日报》上报道:"妙笔成章,警示一方……宛如一部当代版的‘拍案惊奇'。"这是军旅作家徐贵祥对长篇小说《罂粟果》的评语。5月30日,在合肥出  相似文献   

11.
桑林峰 《新湘评论》2012,(16):15-15
2009年,我在贵州参加《当代贵州》创刊5周年庆典时,就“党刊如何吸引读者”这一话题采访过郝安社长,也算是我与《新湘评论》的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7,(1)
林予被誉为"北大荒文学的奠基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在40年文学生涯中,共创作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逾300万字。其中以1958年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雁窝岛、建设农场为生活原型而创作的《雁飞塞北》,是他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叙述了林予如何走上革命文学道路及经典小说《雁飞塞北》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3.
桑林峰 《学习导报》2012,(16):15-15
2009年,我在贵州参加《当代贵州》创刊5周年庆典时,就“党刊如何吸引读者”这一话题采访过郝安社长,也算是我与《新湘评论》的第一次谋面。  相似文献   

14.
获奖背后     
正前不久,我突然接到一个熟悉的电话:"你发表在《当代贵州》的文章获奖了,证书和奖金已寄你单位……"原来,2014年4月,我采写老支书杨国武的稿件《老支书的最后一次会议》几经编辑老师修改后,刊发在《当代贵州》2014年第19期上。后来,经过编辑老师的推荐,文章又被评为2014年度贵州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新闻作品一等奖。这是一次意外之喜,其实,我更享受采写过程中的精彩,更在意与编辑之间的交流,也更喜欢品读《当代贵州》的人物报道,从中汲取灵  相似文献   

15.
读者评刊     
《当代贵州》是一扇让外界了解贵州的窗口我是一名在北京读书的贵州籍学生,从大一起就收到了赠阅的《当代贵州》。在此,感谢当代贵州杂志社对我们在省外求学的莘莘学子的关怀,你们的工作作风令人感动。每当我收到从遥远的家乡寄来的《当代贵州》,仿佛就见到了故乡、亲人。两年来,《当代贵  相似文献   

16.
《普定县龙场乡构建山林防火长效机制》是我工作后模仿《当代贵州》文章风格写的第一篇工作信息,受到领导肯定。自此以后,更增强了我阅读《当代贵州》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贵州作家王华的《傩赐》(《当代》2006年第3期)是个令人心情沉重的过程。这篇小说讲叙了一个人们闻所未闻的故事,因为极端贫困,傩赐庄存在着罕见的“一妻多夫”的婚姻形式,外乡女秋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嫁给了兄弟三人,他们拼命挣扎求生甚至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仅仅是为了争取过上一妻一夫的正常生活;傩赐庄不散的雾气和阴冷的环境,田里小得象老鼠般的玉米,乡亲们一贫如洗以人拉犁的极端贫困,矿难所造成的亲人们的残疾与恐惧,甚至连他们在苦难中闪烁的人性善良之光也让人觉得忧伤;这里流淌着一条由眼泪、汗水、痛苦、哀伤、鲜血和绝望…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8日图文报道:《助学长征到达遵义》《人民日报》2005年3月5日图文报道《助学长征路上的”布依族式婚礼”》《人民日报》2005年3月15日报道:《贵州建成第一千所希望小学》《人民日报》2005年7月25日《中国之窗》图文报道:《贵州200名城乡儿童“手拉手”》●新华社2004年12月27日通稿《“助学长征”步行筹款团到达遵义》(图文)新华社2005年3月3日通稿:《助学长征路上的“布依族式婚礼“》(图文)  相似文献   

19.
读编往来     
<正>《当代贵州》编辑部:2013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后,我开始接触《当代贵州》。《当代贵州》权威性高、影响力强、覆盖面广、发行量大,我最喜欢看《当代贵州》中其他县(市)的基层故事,从中学习在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当代贵州》对基层的关注,让我们这些基层工作者倍感开心。希望贵刊在关注基层的同时多报道一些具有推广意义的基层工作方式方法,比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编读交流     
《当代贵州》应有网络版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新党员,在读了2004年第一期《当代贵州》后,感觉杂志上没有那种压抑感,信息量大,总体质量较高。但是作为贵州省委机关刊物,贵刊的网站还在延用原《当代贵州》的网站.这在对外宣传和CI形象上都十分不利于贵刊的发展。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新闻单位更是应该利用好网络的优势,以此来加快自身的发展。希望在不久后就能够看见贵刊的网络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