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论美国的民主》~②是托克维尔与其同伴周游美国九个月之后写出的传世名篇。托克维尔亦因此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蜚声遐迩。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与托克维尔同行的法国贵族也是其挚友的古斯塔夫·德·博蒙(Gustave de Beaumont)从美国回来后,也写了一部令其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的作品——《玛丽或美国的奴隶制:美国民情描述》。~③这部作品托之于小说体裁,当时还获得了法兰西最高  相似文献   

2.
余倩 《法国研究》2001,(1):203-209
自从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 1 797~ 1 851 )于1 81 8年发表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 ,科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长足发展 ,逐步摆脱了“一次性消费品”的形象 ,最终在文学殿堂上站稳了脚跟。科幻艺术能有今天 ,法国人功不可没。在小说方面 ,1 9世纪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 Jules Verne,1 82 8~ 1 90 5)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或称“科幻小说之父”)。他给后人留下上百部科幻小说 ,形象夸张地反映了 1 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儒…  相似文献   

3.
弗朗西斯·德沃 ,法国作家 ,历史教授 ,已出版小说三部 ,其中两部以中国明代历史为题材 :《光明之路》与《光明之子》。由周汉斌译《光明之路》 ,已于 2 0 0 0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应武大法语系之邀 ,德沃先生应于 2 0 0 2年 1 0月 2 5日来汉讲学 ,无奈命数无常 ,在他临行前一周 ,我们惊闻噩耗 :年仅 48岁的德沃在家中病故。我们深感悲痛。《法国研究》谨刊发德沃交付的两篇短文 ,藉此表达我们对这位法国作家的深深悼念。  相似文献   

4.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所写《法国病》(该译名更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以下均同。)于1976年出版后即成为突破八十万册的畅销书。该书于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也引起我国读者的广泛注意。阿兰·佩雷菲特是法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拥有极为丰富的政治实践经验,对法国政界内  相似文献   

5.
法国当代作家克洛德·米什莱创作的长河小说《圣利贝拉尔的芸芸众生》(包括可以单独成篇的上下两部《喂狼弱鸟》和《鸽徒他乡》)〈注〉。是一部反映法国当代农村变迁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上篇《喂狼弱鸟》共膺三项荣誉奖,即1979年的《欧也妮·勒瓦奖》和同一年的《农民文学大奖》以及1980年的《法国图书奖》。  相似文献   

6.
托克维尔(Tocqueville,1805—1859)是个在西方颇享盛名的法国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我国对他的了解和介绍十分有限。他出身贵族,复辟时期投身司法界,七月王朝期间受命赴美调查刑罚制度并在广泛研究美国社会的基础上写出《美国的民主》 (1835—1840)而一举成名。该书至今仍被欧美学者誉为对美国社会分析最深刻,最富有预见性的佳作。在一八四八年革命中,他投入共和派运动并当选为议员,1849年出任外交部长。路易·波拿巴上台  相似文献   

7.
去年秋天,一位同志从法国回来,赠送我们一册皮埃尔·米凯尔著的《第三共和国、人物和权力》,巴黎1971年版,博尔达斯袖珍知识小丛书之一。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是研究第三共和国史专家中的后起之秀。他二十九岁时,就出版了名著《德雷菲斯事件》(1959年)。后来陆续刊行了《普恩加莱》(1961年)、《现代法国的经济和政治》(1971年)、《现代法国的政治问题和政治力量》(1971年)、《第四共和国、人物和权力》(1972  相似文献   

8.
《阿道尔关》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贡斯当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夏多布里盎曾把他列为法国最早的浪漫派作家之一。其实,作为文学象的贡斯当,其小说创作实在有限,就目前所知,他只给我们留下了《阿道尔夫》《瑟茜尔》和《红色笔记本》三部小说,其中后两部还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且有些评论家  相似文献   

9.
1848年12月10日,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三年后,他又成功地发动政变,一跃成为第二帝国的皇帝。马克思在《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两部著作中,论述了二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说明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产生的两部民法典,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和1896年颁布、1900年生效的《德国民法典》,是世界民法史上的两座里程碑,它们“在民法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比较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两部“姊  相似文献   

11.
《论法国变革之路——法令改变不了社会》(On ne change pas la societe pardeclet)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译丛》的一种,198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程小林、沈雁南、王大东、杨祖功译。作者米歇尔·克罗齐埃(Michel Crozier)是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克罗齐埃长期从事对有关政府部门、企业等社会结构体系的研究,《论法国变革之路》就是作者对这些权力和组织的实际功能进行社会学调查的结果。作者从社会学角度,在充实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当代法国社会的弊病,提出并探讨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与艺术》里,就提出他的"回归自然"的观念,主张以自然的美好来代替"文明"的罪恶。他的"回归自然"就是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近二十年,欧美掀起生态文学批评的新潮流,本文举证不同时期的三部法国生态文学的作品:乔治·桑在《魔沼》中描绘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米歇尔·图尼埃在《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中告诫人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勒克莱齐奥在其小说《沙漠》里揭示了大自然才是人的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卢梭的自然观开拓了法国生态文学,他无疑是法国生态文学的先驱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3.
丰富多彩的法国当代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思想艺术成就。在为这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作家队伍里,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小说家,他就是埃尔韦.巴赞(Herve Bazin,1911)。他的作品先后被译成二十八种不同文字畅销于世界(共两千五百万册),并在法国和国外多次获奖。五十年代的法国《文学新闻》周刊经读者投票,评选他为战后“十年最佳小  相似文献   

14.
法国大革命期间创作的著名歌曲《马赛曲》,自一七九二年诞生以来,不仅为法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它还超过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思格斯指出:《马赛曲》中超出民族界限达到全人类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马赛曲》传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晚清著名政论家王韬在一八七○年至一八七一年编写的《普法战纪》卷一中,首次将《马赛曲》(王韬将其译为《麦须儿诗》)的歌词译成中文,并介绍此歌的作者是炮兵军官鲁实棣厘士(今译鲁热·得·利尔)。王韬共译歌  相似文献   

15.
盛成同志在本世纪初期留学法国,在法国诗学,文学上卓有成就。曾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他在法国发表过其代表作《我的母亲》(Ma mère),《在疯狂的年代》(Les années folles)等小说和诗篇,颇为法国人士所称道。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现任北京语言学院教授。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给法国文学家格拉蒙(Maurice GRAMONT)而作的。来稿因邮寄延误,特在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16.
<正>梅特涅:帝国与世界(上、下)[德]沃尔弗拉姆·希曼(Wolfram Siemann)著杨惠群译2019年6月/168.0元ISBN 978-7-5201-4599-2他是马克思笔下旧时代的开明专制领袖,也是基辛格极力推崇的"均势外交"代表人物,还是加富尔和俾斯麦体制革新的先行者。他既见证了奥地利帝国、哈布斯堡皇朝的兴衰沉浮,也左右了世界秩序的走向,更预见了1848年革命后的世界格局。从反对拿破仑、遏制法国大革命,到恐惧欧洲革命,这位世界  相似文献   

17.
《法国民法典》(或称《拿破仑法典》)是19世纪以来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民法典。这部法典的制定掀起了经久不息的“制典运动”(Codification Movement),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笔者拟在前人探讨基础上,拾掇有关材料,对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某些重要问题试作进一步论述。一、法国民法典的产生1799年雾月18日,一代枭雄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成为法国的最高统治者。1800年,拿破仑正式下令编纂法国民法典。关于民法典的编纂,众多学者多归因于法国大革命,认为是法国大革命导致了民法典的问世。窥诸史实,此说当然不无道理,但细思之,又似失之偏颇,流于…  相似文献   

18.
<正>基辛格最近出版了一部新书——《世界秩序》(World Order,Penguin Press HC,2014)。前不久我与基辛格会晤,他表示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世界秩序。基辛格认为,目前的世界秩序是西方秩序和非西方秩序两种。他提出三点:首先,一直以来都是《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确立的西方秩序,现在非西方也要参与和塑造一个世界秩序,西方秩序能否承受非西方秩序的介入,这是一个问题。其次,美国历来是世界秩  相似文献   

19.
袁志英 《德国研究》2002,17(2):57-62
文章介绍了世界级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生平和业绩 ;并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对他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文章还着重论述了他的主要著作《文明的进程》在世界文明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什么     
灵子 《新民周刊》2012,(48):96-96
接连两天看了三部"城市情歌",侯麦的《人约巴黎》、安东尼奥尼的《云上的日子》、伍迪·艾伦的《爱在罗马》,相互映照,颇有意趣。法国人侯麦讲了三段巴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人安东尼奥尼讲了四个法国的爱情故事,美国人伍迪·艾伦则又投桃报李,讲了四个罗马的故事。三部片子都由创作者自编自导;都不约而同采用了平行结构,讲述并无交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