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维汉  翟伟 《半月谈》2003,(13):26-27
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将于8月1日起实施.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即将终结。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2.
宋扬  陈子雪  廖毅 《中国民政》2006,(10):35-36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相应地,二十年前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走到了尽头,救助工作开始正式  相似文献   

3.
云翔 《人权》2003,(4):23-30
今年8月1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此前已经施行了20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也已同时废止。这项政策的“变革”,起因于一桩震惊中央政府高层、备受人们关注的收容致死案——孙志刚事件。  相似文献   

4.
解读《城市生活无着的浪流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武俊 《人大研究》2003,(11):37-39
对于依然沉浸于“孙志刚之死”愤懑之中的媒体和公众而言 ,这条来自中南海的新闻无疑令人欣慰 :国务院第 12次常务会议通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并正式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自 2 0 0 3年 8月 1日起施行 ,其实施细则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制定 ,1982年 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简单地讲 ,这意味着一部对弱势群体充满“傲慢与偏见”的“恶法”的寿终正寝和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良法”的诞生。立法背景和立法主旨解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显然是对实施达 2 …  相似文献   

5.
从管制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381号令,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并于8月1日施行,同时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废止。国务院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并公布这项法规,表明了政府工作的高效率,也反映出政府对弱势群体生活的关怀。由于我国正处于快速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规模巨大,流浪乞讨现象严重,所以,面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一法规出台具有特殊的社会背景,它反映了我国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于2003年6月20日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决定自2003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从上世纪60年代初为制止农村人口进城而设立收容制度,到1982年颁布《收容遣送办法》后演变为收容遣送与收容审查的功能分化,到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正式取消收容审查制度,再到今天国务院宣布废止《收容遣送办法》而代之以《救助管理办法》,这无疑是我国法制文明和公民文化建设的一个进步,是胡锦涛为首的本届党中央和温家宝为首的本届政府关于…  相似文献   

7.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l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为切实做好我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救助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救助管理办法》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的救助管理,是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全  相似文献   

8.
钱进 《中国民政》2008,(9):39-3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彻底改变了政府强制收容遣送流浪乞讨人员,实现人性化的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管理模式。但也派生“专业乞讨队伍”、“不法分子避难所”等问题,严重干扰社会正常秩序,影响城市发展。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探索救助方法、创新管理模式、破解工作难点、规范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推行了二十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不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变化的需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新法规将从8月1日起施行。所有关心孙志刚被收容并被故意伤害致死案的人都不难发现,刚刚出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缘于该案。湖北青年孙志刚一案已经成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基点,案件本身所反映出来的是中  相似文献   

10.
正一、城市救助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改变了以往收容遣送制度的弊端,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基本权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浪乞讨人员的成分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现行的救助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救助制度。这一改变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收容遣送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口流动与城市管理新形势的需求,限制和侵犯了基本的人身权利、自由,与法律的精神、规定相违背。一从收容遣送制度到社会救助制度,这一废一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制度性质改变。收容遣送制度,是一种“救济、教育及安置”(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第一条)流浪乞讨人员的强制制度,是要将收容遣送对象强制收容并遣送回户籍所在地的行政管制制度。多年来的演…  相似文献   

12.
马剑 《中国保安》2003,(9):28-30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称新《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旧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称旧《办法》)也同时宣布废除。新《办法》实施后,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将如何更好地救助应该得到帮助的人?将新旧两个《办法》加以比较,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与旧《办法》相比,新《办法》在名称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收容遣送”改为“救助”,这本身就体现出了一种人文的关怀,一种对人个体价值的尊重。而其实质上则是体现了政府职能部门的角色转变,从管理者的角度向服务者的方向转变。这样的变…  相似文献   

13.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标志着救助管理工作从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贯彻执行《办法》五年来,救助管理部门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保障和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权益,为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贯彻执行《办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本文试结合郴州市实际,对救助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子福 《中国民政》2012,(6):35+37-35,37
自从《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后..救助管理工作实现制度性变革,收容遣送从强制性变为群众自愿性求助、政府无偿救助。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对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多年的救助实践和探索,对妥善解决流浪精神病人的救助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1日,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将写入中国民政史和中国法制史。从这天起,《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开始施行,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 新制度从确立到完善,需要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8月1日只是揭开了救助制度具体实践的序幕,今后的工作还有很多,也许在实施当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从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工作动态     
各地认真贯彻施行《救助管理办法》 全国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确保了新办法和细则的施行,顺利实现了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的转变。 ——本刊编辑部 吉林:7月31日民政厅召开全省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工作会议.副省长李斌提出了全面实施好新救助管理制度的四项重点和原则:一要搞好新老救助制度的过渡和衔接。继续做好对原收容遣送站的清理整顿.做好原有规章和文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各地都及时将县收容遣送站改为县救助管理站,并按《办法》的要求,对站内人员实施了交通、食、宿和医疗救助。收容遣送站改为救助管理站以后,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鄢德新 《中国民政》2008,(11):41-41
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出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实现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管理到自愿接受救助管理服务的重大转变.转变的本质要求是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人性化。因此,做到救助管理人性化服务是救助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本文结合四平救助管理站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实现救助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20.
“孙志刚”事件催生了早在1997年、1998年就开始启动了的《收容遣送办法》的修改。2003年6月22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施行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寿终正寝。与《收容遣送办法》一样存在诸多问题的劳教制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劳动教养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40多年。随着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劳教制度的运作由于立法方面的粗疏,尤其是程序规范的缺损,使劳动教养制度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正当性普遍受到了社会质疑,在1997年刑事诉讼法取消“收审”后,劳动教养则取“收审”而代之,站到了国际人权斗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