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赏识教育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赏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心、兴趣和意志,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高校学风建设应将赏识教育贯穿全员育人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因材施教,促进整体教风、学风水平的提升。赏识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关心大学生的需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价值的有效实现。然而现实教育往往忽视了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能实施人文关怀对尊重人、塑造人、培养人、完善人的积极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情感培养,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完善网络和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合理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大学生的水平,实现对大学生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关怀具有社会变革和教育缺失的多元动因,因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高校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是明确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建康和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切实的人文关怀,高校必须构建具有互补性和综合性功能的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4.
李珍  向小玲 《学理论》2010,(25):289-291
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将人文关怀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注重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因材施教,关注校园文化,加强心理疏导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1)
人文关怀的研究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因此,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价值需求以及大学生成才和成长的必然要求三个方面出发,着重探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罗正红 《学理论》2012,(18):195-196
人文关怀视阈中高校班主任工作模式的构建要坚持以培养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性为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班主任在班级活动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导作用。为彰显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彰显情感关怀的师生互动模式、彰显人性关怀的班级日常活动管理模式、塑造和谐班级氛围这样三个途径构建高校班主任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5)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应该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相结合,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特征,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应有的作用。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走出信仰危机;要真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搭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前提和保障。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此,提出对策如下: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对青年中的中坚力量进行做人导向的工作,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显得十分重要.为此,需要首先考察人文关怀的三个维度,一是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二是满足受教育者的发展性,三是开发受教育者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提高其说服力,增强其影响力,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单纯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7)
思想政治教育以具有多层次规定性的人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关注人、教育人、发展人的特殊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特殊性,要求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然而,思想政治教育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并未对人文关怀有足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应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等方面全面提高人文关怀的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日常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需要完善的法制规范,但是要想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真正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体现师生有效互动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理想。  相似文献   

13.
李国祥 《学理论》2010,(11):180-183
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上,突出地存在着政治性与人文性的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思想理论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这对矛盾加以辩证认识和具体分析,任何片面强调矛盾的某一个方面、忽视另一个方面的观点与做法,都将违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只能增强而不能淡化其政治性与人文性,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正确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矛盾,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功能。高校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发挥应有的政治理论教育作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将人文关怀的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解决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与人文性矛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鸿雁  张维维 《学理论》2011,(2):278-279
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场宗教复兴的热潮。促使宗教复兴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以信仰教育为核心、以"爱"的教育为理念、以人文关怀为原则的宗教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对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启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发扬民族精神在信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弘扬"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注重对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必须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在其角色定位、教育方法、教育目标、日常管理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实现的新路径,重点从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工作环境、转变工作模式着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4)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社会需要大批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和管理者要借鉴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精华,尤其是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对其倡导的有教无类、关爱学生,强调才德统一、因材施教的理念加以弘扬与发展,在教育公平、人文关怀、人格修养等服务育人方面做好文章,保障城市管理专业教育的有效性,以培育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王豪 《学理论》2013,(4):149-150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民群众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方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之下,人文关怀更要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重视,并将其贯彻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期提高思想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2)
与其他高校相比,民族高校生源大部分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其宗教信仰、文化、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个性特点和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学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人文关怀思想渗透到日常教育中,当前,应坚持以人为本,彰显少数民族大学生个性;完善校园文化育人载体,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完善其他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林绸花 《学理论》2011,(1):233-234
高校贫困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近些年,他们成为问题频发的一个群体而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在国家的各种政策和高校的资助下,经济上的困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此引发的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却日益突显。从分析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入手,倡导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相契合的人文态度,是和谐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式,是以人文关怀提升思想工作的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