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恩宝 《长白学刊》2010,(4):134-137
文化战线的反目斗争是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办革命刊物,创建抗日文化团体、占领文化阵地,领导东北作家和艺术家开展反日文学、文艺创作等活动,中共满洲省委促进了东北地区抗战文化的形成,有力地配合了群众反日斗争和武装抗日斗争,为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面对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怀有抵抗意识的东北民众组成抗日义勇军,一些伪满洲国军官兵也举行兵变,以此进行反满抗日。但这些抗日武装存在着政治意识不强、组织松散等缺点,因而在遭到日本关东军镇压后趋于瓦解。由于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义勇军和伪满洲国军开展大力的组织动员、爱国精神引导和提升政治意识等工作,使得这些抗日武装发生根本性变化,成为坚持反满抗日的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3.
开明士绅(绅士)这一历史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在抗战初期及中期,中共为团结开明士绅共同抗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的开明士绅工作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倾向.本文以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开明士绅工作为例,分析了这一弱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1933年11月20日,第三党(农工党早期的别称)会同十九路军在福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联共反蒋抗日"事变。这一事变在民族危难的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方针的鼓舞感召下,举起反蒋抗日义旗,废除国民党法统,改元易帜,创立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中共满洲省委对形势的判断是准确的。事变之后,省委立即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对推动东北各界群众奋起抗日起了重要作用。这时期省委的斗争是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战争的重要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6.
1931年夏,罗登贤受党中央派遣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开启了他在东北披荆斩棘的革命生涯。至1932年12月奉调离开东北,一年半时间里先后经历"九一八"事变、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日本全面侵略东北诸多危局,他以勇于担当的革命品格和总揽全局的开阔视野重建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东北人民坚持抗战。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聚居东北的朝鲜族同胞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与其他民族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同日本侵略进行了十四年的殊死搏斗。每支抗日队伍的初创,无不有朝鲜族同志的积极参与;在师团两级领导中,朝鲜族同志占了很大比例;广大朝鲜族战士,构成了抗日队伍中坚力量的重要部分;而为数众多的朝鲜族群众,则更为抗战胜利付出了高昂代价。朝鲜族同胞以其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卓越表现,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坚持和抗战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体现出这个民族的英雄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在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及第三党黄琪翔等反蒋派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  相似文献   

9.
共青团满洲省委1927年成立,1936年根据工作需要,宣告结束。共青团满洲省委虽然存在的时间短,但是围绕反满抗日积极开展活动,在组织和领导青年运动,宣传思想、舆论引导以及基层团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共青团满洲省委的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突出的特点。共青团满洲省委的活动立足于东北地区抗日形势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战时性特征,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易新涛 《前沿》2007,14(12):48-50
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1931-1937年苏联对中共的政策伴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和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而演变。"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仍然抨击国民党,但要求中共结成下层统一战线,反蒋反帝,武装保卫苏联。1933年初,苏联要求中共在广泛的基础上创建反日本帝国主义统一战线。1935年7月进而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国民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种政策的转变,有效地指导了中共制定适时的政策,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天福山起义     
张玉强 《春秋》2014,(4):62-64
正天福山起义,是中共胶东特委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的天福山上领导发动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因此,又称"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创建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建国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三十一、三十二、四十一集团军,都是由这支起义部队发展壮大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走进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树木参天、绿意可人.踩着青石板一路向前,一栋浙东明清风格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中共浙东区委旧址. 旧址内,展示着浙东抗日根据地有关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内容.一把锈迹斑斑的马刀、一张斑驳的烈士生前照片、一件褪色破旧的军装……拉着人们穿过历史云烟,回到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相似文献   

13.
正8月27日上午,参访团在满洲里市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口岸交流座谈会"。全国台联新闻处处长赵玉平,中共满洲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统战部长凌云,满洲里口岸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可,满洲里对外经济贸易局局长王凤林,满洲里中俄互市贸易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程国斌参加了座谈会。"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边境小城座谈会上,凌云介绍了满洲里市外经贸产业发展情况。她指出,满洲  相似文献   

14.
各地飞鸿     
《黄埔》2011,(3):13+33+35+43+47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暨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4月2日,由民革江西省委、中共宜春市委主办,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协办的"纪念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在上高县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隆重举行。图为抗日黄埔老兵秦然轩发言(赣埔)  相似文献   

15.
往事难忘     
我童年和青年时代住在天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步步进逼,1932年、1933年,日敌占据山海关、承德、热河,指派卖国贼殷汝耕成立了伪“冀东自治政府”,企图进而侵占我华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5年12月9日,中共地下党领导和发动了平、津各大、中学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  相似文献   

16.
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的推动下,驻守在福建的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及第三党黄琪翔等反蒋派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国民党决裂,他们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同共产党合作,开展抗日反蒋运动,这就是著名的“福建事变”。  相似文献   

17.
曾景忠 《长白学刊》2007,(4):109-117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占领华北、华中一些地区后,除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外,国民政府军留置一些部队在敌后,沦陷区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率领保安部队坚持在原地抗日,战区组织抗日游击武装,还有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这些汇成敌后武装抗日的洪流。敌后抗日游击战于是展开。本文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和中共有关敌后游击战的方针和部署及敌后抗日游击战初步开展的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杨圣清 《前进》2005,(8):32-3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了参政(大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和掌握全国政权三个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参政和执政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等人民武装,经过浴血奋战,在北起大青山,南止海南岛,东迄黄海、东海之滨,西至陕甘宁边区的普及全国19个省内,建立了19块(按行政区划是17块)抗日根据地,人口达1亿以上。并在19块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共积累建政经验最丰富的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际上是建国后中共领导下的全国政权的一…  相似文献   

19.
刘青环 《人民论坛》2012,(17):154-155
中共早期抗日主张深受共产国际的影响,并表现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在共产国际"第三时期"理论和"下层统一战线"的指导下,表现为明显的附庸性,就其性质来说,是"左"倾的关门主义;后期则在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影响下,逐渐形成一条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成熟性与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月28日夜,侵华日军突然进攻上海,国民党第19路军在代总指挥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第19路军和蔡廷锴将军因此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不久,第19路军被蒋介石凋往福建围剿红军。1933年11月间,蔡廷锴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在福建宣布反蒋抗日,成立了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