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翁基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自治县境内的景迈山地区,隶属于芒景行政村,是景迈山14个传统古村落之一,也是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村落。翁基坐落于景迈古茶园之内,是第二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布朗族村寨。走进翁基,村口的一棵冠盖如云的千年柏树,既像是把守寨门的将军又像是恭迎客人的老者。古树旁是一座布朗族建筑风格的庙宇,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古寺庙是小乘佛教传导布经的场所。块石垒砌的基座,重檐阔脊的正殿,乌瓦朱墙的城楼,面向两侧怒视的红石麒麟,这是庇荫居民的神庙又是族人聚会的会客室。村  相似文献   

2.
<正>丽江泸沽湖畔的普米新村、大理鸡足山下的秀雅村庄、红河壮美梯田边的诗意龙甲、普洱景迈茶山中的翁基古寨、保山高黎贡山深处的银杏古村、临沧南汀河源头的美丽腾龙……多民族的云南,一个个少数民族村落如同粒粒珍珠闪耀。  相似文献   

3.
<正>玉坎拉是一名布朗族妇女,布朗弹唱省级非遗传承人,她和她的"小花队"在云南小有名气。但凡有布朗族的重要活动,常可以看到玉坎拉或"小花队"的身影,她们的表演收获掌声无数。布朗族是云南省特有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却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化。其中,布朗弹唱,便是布朗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布朗弹唱,把布朗族的音乐、舞蹈、民俗、服饰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6)
<正>7月28日,"中华一家亲·布依风情浓"2017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六月六"活动在贵州省贞丰县纳孔布依古寨举行,来自吉林、云南、广西等部分地区及周边县市区布依族同胞代表、台湾阿里山邹族群同胞代表和当地布依族群众上万人汇聚贞丰纳孔布依寨,共享传统文化盛宴,同庆一年一度的布依族"六月六"民族风情节。国家级"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在贞丰县设立。"六月六"是布依族作为古老农耕稻作民族的历史见证,以祭祀、歌舞  相似文献   

5.
白荷 《今日民族》2006,(1):46-48
布朗族,是我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秦代为百濮群族的一支,濮人是施甸县的土著民族之一,属南亚语系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有语言,无文字。今习汉文,会汉话,自称“乌”或“埃乌”、“本族”;他称“本人”,为本地人之意。据考,现居住施甸县的布朗族,隋朝前,曾居住在洱海区域,唐代从大理喜洲一带迁徙永昌(今保山市),继迁勐底(今施甸),明代搬迁山区至今。定情信物“花草鞋”布朗族少年男女长到十三四岁,就要换上成人装束:男子穿白色对襟衣、青布褂,头上缠绕白布包头,末端用红线穗装饰,穿大腰宽腿布裤。女性整套服装是由上衣、外套褂、裤子、围腰和包…  相似文献   

6.
南龙古寨     
走进南龙,走进岁月尘封的历史,走进携带昨天凄凉的美丽。万峰湖畔万峰丛中这座山岗上,竟然积累下这么多古老壮美的景物,让有幸见者触目处处,都会感慨岁月沧桑,自然神奇,民风纯朴。一条进寨路叫你尝够爬坡上坎的滋味,导引你走进南龙古寨。高大的榕树群枝叶茂盛,巨伞撑天般为古寨撑满一片绿色天空。透过古榕绿荫的空隙,依稀  相似文献   

7.
局部 《今日民族》2013,(9):59-60
4月上旬,布朗山里早晚依旧有些清凉,中午的日光却已异常强烈,翠绿远山覆盖着的轻霾提醒我们一雨季马上到了。在布朗山,雨旱季的交接时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段,在这个中国最重要的普洱茶产地,春荼上市的消息一向牵动着全世界所有普洱荼爱好者的心弦。逢此时节,所有茶山都将迎来访客高峰,但今年布朗山人气更为火爆,原因是这里正在举行每年一度的勐海荼王节暨布朗族的新年——桑衍节。这天清晨,我在布朗山镇子上吃了滇南地区特有的早点“米干”,还没划几口,猛然抬头发现小店周遭的桌子上,全部坐满了盛装打扮的布朗族年轻美女。她们正是即将参加“两节”的礼仪和演员。布朗山,从名称即可知这里是布朗族聚居区,中国布朗族大部分分布于滇南勐海、临沧等地,其中布朗山是最重要的聚居地。有关这个古老民族与茶的古老渊源,本刊曾介绍过,很显然2013年度的茶王节与桑衍节之所以同时存布朗山举办,更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1998年,云南日报社组织优秀通讯员到西双版纳采风,当时还是通讯员的罗怀学参加了那次采风活动,采风团刚进到一个叫"曼囡"的布朗族村寨,罗怀学就被布朗族独特的房屋建筑和朴实的风土民情所深深吸引。他突然间发现:这不正是我多年梦寐以求寻找的拍摄题材吗?采风活动结束,他和另外两个影友相约,重返布朗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9.
澜沧三吃     
澜沧各地的饮食,虽然大致相近,但气候、海拔、土壤不尽相同,物产也不尽相同,澜沧人不仅能用不同的食材做出种类繁多的美食,而且同一种食材也能做出不同的风味来。1/吃茶在远古的傣族、布朗族的日常生活中,茶主要是当菜吃,今天的傣族、布朗族仍然保留着把茶当菜吃的习惯,"茶叶饭"、"酸茶"和"凉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民族一样,布朗族把年节视为最隆重的节日。布朗族的年节是桑刊节,大约是阴历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举行。节日里要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赕佛、聚餐、跳舞、放焰火等。因居住区域的不同,各地布朗族年节活动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西双版纳州的布朗族用泼水的方式祝福嬉戏,所以又称泼水节;临沧地区的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堆沙,所以又称堆沙节;澜沧县布朗族年节的主要活动是插花,所以又称插花节。其中西双版纳州布朗族的泼水节以人口众多、场面隆重,而极具代表性。布朗族与傣族自古交错而居,经济文化往来频繁,故布朗族文化中包…  相似文献   

11.
刘应枚 《今日民族》2014,(12):54-59
<正>勐海是一块令人浮想联翩的乐土。众多的民族,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风情,傣族"泼水节"的隆重热烈,哈尼族"嘎汤帕节"的豪迈奔放,拉祜族"拉祜扩节"的神秘悠远,布朗族"桑衎节"的欢乐纵情……在这里,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团结的力量化为一片绚丽的彩云,装点着勐海蔚蓝的天空,扮靓了茶乡苍翠的大地。  相似文献   

12.
杨福林 《前沿》2014,(17):85-87
有历史的民族都是从传说中来的,也都是从宗教信仰和神之中走出来的。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历史和神话,也有专属于自己的信仰和神。原初的制度、法律也出自信仰和宗教。布朗族作为云南土生土长的特少民族,经过历时与时间的积淀,对古老的传统和习俗做了很完整的保留和传承。正是有了这样完整保留和传承,布朗族人的小社会才和谐,才有序。  相似文献   

13.
吴学忠 《今日民族》2005,(10):40-41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扑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布朗族的自称和他称很多,住在勐海一带的自称“布朗”,住在镇康一带的自称“乌”,在澜沧一带的自称“翁拱”,住在双江、云县、墨江一带的自称“阿娃”等;汉族和其他民族通称他们为“濮满”或“濮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大多数人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布朗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云南省澜沧江和怒江一带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邦丙乡生活着67…  相似文献   

14.
刘睿 《今日民族》2016,(7):31-33
正走进布朗族弹唱传承人的家布朗弹唱作为布朗族特有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调子和传唱性,已被视作研究布朗族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我到了勐海县打洛镇曼芽村,走进了布朗弹唱国家级传承人岩瓦洛老师的家。岩瓦洛,布朗弹唱国家级传承人,1961年生,8岁开始随父母学习唱歌,10岁拜师寨子里的老艺人学习,自小就听师傅说:"布朗族的男孩子会喝酒就会唱歌,布朗族的女孩子会走路就会跳舞。"岩瓦洛15岁便开始走出  相似文献   

15.
正站在大荔县范家镇福佑古寨远眺,黄河岸边的华原"多彩渔村"美丽迷人,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水墨画,有种身在画中游的感觉。"多彩渔村"有七色功能区,红色为"福"文化区,橙色为时尚动漫区,黄色为黄河风情文化区,绿色为自然亲子区,青色为民俗生活区,蓝色为科技前沿区,紫色为爱情主题区。由彩色妆扮的福佑古寨充分响应了人与水、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令人眼花缭乱,如同进入仙境。  相似文献   

16.
正布朗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历代称为"濮满""濮人"等,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布朗乡。2000多年前,濮人首先定居于此,称"濮满山"。古时曼桑、曼新属车里宣慰使司地,期于属勐混土司。因以族称,名布朗山。布朗乡全乡面积为1016平方公里,共50多个自然村寨,总人口为1.6万人;其中布朗族1.1万人,其余为哈尼族、拉祜族等,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人,是滇南最为地广人稀的边境民族乡。由于受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虽然新中  相似文献   

17.
陶玉明 《今日民族》2006,(12):50-52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全国惟一的由四个自治民族组成的自治县,自治民族之多,堪称全国之最。全县居住着25种民族,其中,布朗族属云南省人口在10万以下的7个特有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双江历史最悠久的世居民族。在双江25个民族中,布朗族经济发展较滞后,贫困程度较深。因此,认识布朗族聚居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布朗族地区与其他民族地区在发展上存在的差距,分析布朗族地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布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尽快实现布朗族地区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  相似文献   

18.
<正>布朗族是我国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其音乐文化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受到布朗族及其周边地区群众的广泛喜爱。布朗族乐器主要可分为管弦乐器与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包括羊角号、唢呐、竹笛、牛角琴、四弦琴以及三弦等,通常在婚庆等喜庆的节日当中使用;打击乐器有铓锣、鱼罄、鼓等,其中鼓的种类非常多,包括长鼓、大鼓、木鼓、象脚鼓等,此类乐器通常在宗教活动当中使用。  相似文献   

19.
施甸布朗族婚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朗族是我国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大部分生活在云南。其中生活在保山施甸县木老元乡、摆榔乡的布朗族至今仍保留着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布朗族少男少女到了婚恋的年龄,总是会在打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糯干傣族古寨,知晓的人或许不多,但要提到云南普洱有一座神奇优美的千年万亩古茶山——景迈山,众人皆知,首先想到的就是景迈古树茶浓郁持久的茶香。却不知在景迈山中有一个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傣族村落——糯干傣族古寨。此次探访,是课题调研的需要。在前往古寨的途中,半睡半醒中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