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新任命的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领誓。这是《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施行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依法进行的宪法宣誓。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并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仅以立法形式将党  相似文献   

2.
贺云 《四川审判》2002,(5):30-31,33
一、我国劳动教养的适用范围 我国设立并实行劳动教养制度,源于1957年8月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8月3日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此后,1979年lO月29日,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同日由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简称补充规定),为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3,(22):25-25
2013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该法此次修改对网络购物、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等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热点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政府动态     
《专利法》修改通过2008年12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该决  相似文献   

5.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主要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诉前程序等问题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从立法上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予以明确。《决定》在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公益诉讼试点工作的决定》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法制月报     
10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三次法制讲座《检察日报》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工会法的决定10月29日《检察日报》刊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0月30日《人民日报》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检察日报》刊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0月31日《检察日报》报道,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正发生重大变化《检察日报》刊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法制日报》刊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1月1日《检…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治》2017,(1):6-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2016年7月22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为改革确立了思路和框架。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授权“两高”在部分地区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授权决定...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于2005年5月1日正式实施。河北省有3000多名经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于法定时间统一上岗,与职业法官一同参与司法审判工作。这是司法民主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鉴于目前人们对人民陪审员制度还不太了解,特对此制度的有关问题作逐一解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2005,(4):4-6,52-56
随着中国诉讼制度、审判制度、审判方式的不断改革与完善,近年来关于改革现行司法鉴定体制。加强统一管理,规范司法鉴定活动的呼声非常强烈。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将于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个规范司法鉴定活动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以下是本刊记者就这一话题对中国司法部张军副部长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1,(10):64-64
全国人大: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为了有效惩处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  相似文献   

11.
法制月报     
8月28日《检察日报》报道,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检察日报》报道,国土资源部称基层政府往往成为土地违法主体8月29日《检察日报》报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8月28日闭会。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电子签名法等法律和公路法、公司法等10部法律修正案。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批准了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8月30日《检察日报》报道,我国已建立起较完整的现代版权保护制度8月31日《检察日报》报道,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监所检察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国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法律方案正式出台。为落实这一《决定》,最高法院9月10日召开知识产权法院筹建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组建知识产权法院的各项工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于1982年8月23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1983年3月1日起施行。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该法部分条文作过修改。根据我国面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修改草案并于2000年12月22日提请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经初步审议后,将修改草案印发征求意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了修改,并提出了关于修改《商标法》的决定草案。2001年10月27日第九…  相似文献   

14.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国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法律方案正式出台。对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及司法体制改革来说,《决定》尽管带有“试点”的性质,但它仍不失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也奠定了知识产权司法制度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立法快递     
《律师世界》2001,(5):48-48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年 4月 28日通过,自 2001年 10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根据 2001年 4月 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年 4月 28日修订通过,自 2001年 5月 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年 4月 28日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根据 2001年 4月 1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6.
孔繁岭 《法制与社会》2010,(25):168-169
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决定》第二十八条设定了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复验制度。这既是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一项义务,本文就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复验制度,保证复验程序、结果公正、公开、真实、准确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法律法规     
《中国法律》2014,(5):5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二号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通过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公布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27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该决定主要从进一步明确专利内涵、完善专利保护、提高专利授权标准、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作了补充和完善,将使专利法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9.
2005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对完善和统一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将产生重大影响。《决定》赋予司法行政机关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登记管理权,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立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  相似文献   

20.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15):64-64
全国人大:城管被纳入行政监察对象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适当扩大了行政监察对象的范围,城管人员、社会上聘请来协助行政机关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人员等,不再是行政监察工作的“盲区”,而是都将接受监察机关的监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