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2020,(16)
正人工的绚烂,敌不过自然的平淡;自然的平淡,更是一种高级的绚烂。"明朝的紫霞仙开了,咱们去双塔寺看牡丹去。"这是前段时间太原的朋友们打招呼时最打动我心的一句话。双塔寺的大雄宝殿是明代典型的无梁殿建筑,殿前花圃中有一株明代栽植的牡丹花,被称为"紫霞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牡丹品种之一,堪称太原牡丹之祖。  相似文献   

2.
我畫牡丹近三十年,最近有了點名氣,於是有人稱我為“牡丹王”鋵?我只是因為生在牡丹之鄉,自小喜愛牡丹、熟悉牡丹,畫起來比別人多一分情,而且也順手,於是越畫越多而已。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產花卉,富貴華麗,有“國色天香”的美譽。我的家鄉山東省荷澤市,古稱曹州,四百多年來廣植牡丹,歷久不衰,是著名的牡丹之鄉。從童年起,每逢仲春時節,牡丹盛開的時候,我便隨着賞花的人流,到城區東北角的趙樓鄉牡丹園中,踏着花間小路,盡情領略牡丹芳姿。年復一年,終成習慣,即使在北京作畫,也要?袒厝ベp花。這就是我與畫牡丹結緣的由來。  相似文献   

3.
张华 《春秋》2013,(3):62-63
《来禽馆帖》是明代著名书法家邢侗主刻的一部书法丛帖,内容以二二王书法为主。《来禽馆帖》共刻八帖,其中以《庸人双钩十七帖》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十七帖》第一”、“明《十七帖》之冠”。  相似文献   

4.
“南无阿弥陀佛”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佛教用语。该语为何意 ,许多人全然不知。“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南莫”或“拿莫”) ,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于佛的用语 ;“阿弥陀”是“无量寿”之意 ,阿弥陀佛语就是无量寿佛。在佛寺里 ,它的像常常与药师佛分列于如来佛两侧。“南无阿弥陀佛”在中国流传广泛。据载 ,佛教传入中国后 ,由唐代和尚创立了“净土宗” ,倡导“称名念佛”的修持法 ,即无需选择地点 ,只需口诵“阿弥陀佛” ,一心以“阿弥陀佛”为教主 ,就可“顿超三界 ,根据往生时品级不同而渐…  相似文献   

5.
在中山大学西区,有一幢教工集体宿舍,它是一幢普通的楼房,却有一个很不普通的俗称--“夫妇宿舍”。多年前,人们一提起“夫妇宿舍”,便知道它所在的方位,至于其门牌号码,反而没人晓得。  相似文献   

6.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市,向以栽培牡丹品种多、种植面积广而著称,是中国著名的牡丹生产基地和观赏旅游区,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92中国友好观光年”一百个旅游景点之一。牡丹花盛开季节,菏泽吸引了海内外一百三十多万宾客,真是“花似海,人如潮”。牡丹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花,至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栽培历史。自古以来它被誉为“花中之王”、“羣芳之首”。唐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使“国色天香”成为牡丹的代名词。牡丹作为和平、幸福、繁荣昌盛的美好象征,一向深受人们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郊,在著名風景點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三山環抱之中有一個幽静之處,坐落着一幢新建的小紅磚樓,大門旁的名牌上寫着:‘中國社會科學院台湾研究所’。‘研究所的“年龄”比這幢樓還短些,至今尚不满週歲。’瘦瘦的副所長、研究員李家泉微笑着說,‘我们的宗旨是:積極開展對台灣全面情况的研究,促進海峡兩岸學者的聯繫和交流,促進祖國統一。’  相似文献   

8.
牡丹花鲜艳富丽,气味芬芳,有超逸万卉的“天香国色”之誉。提到牡丹,人们不仅会马上想到种植面积很大的洛阳牡丹、山东菏泽牡丹,而且会说到柏乡县仅有的七株汉牡丹。区区七株汉牡丹,何以闻名华夏,且代代传颂不息?追寻汉牡丹的踪迹,它确有许多不同凡响之处。汉牡丹的历史最悠久。牡丹作为“天香国色”的一种落叶小灌木,在我国虽然种植年代久远,但多是用于药物,如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的《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的中药“丹皮”,即指牡丹的根皮。一直到隋、唐时代,牡丹才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植物花卉。而柏乡汉牡丹,最晚在汉代已作为观赏植物来栽…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城中,鼓楼之西,后海东岸,有一座古刹。它虽靠近繁华闹市,却显得清静庄严。此寺即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广化寺。广化寺创建于元代,原有殿宇房舍329间。全寺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按虚实相衬、多重对称的中国传统美学原理进行布局,基本呈四合院式结构,其建筑风格、殿堂设置都充分体现了我国汉传佛教的特色。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正殿。“大雄”是佛陀释迦牟尼的许多名号之一。殿内主佛设置各寺不同,广化寺在大殿  相似文献   

10.
钟祥,钟聚祥瑞,久负盛名,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为楚国陪都,名郊郢。钟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代有名人,古迹众多,有“大地博物馆”之美称。境内现有古文化遗址27处,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区有著名的“三台十八景”。距城北六七公里处的明显陵是明嘉靖皇帝朱厚炼亲生父母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单体明代帝陵,占地2700多亩,内有古建筑群30余处,四周城墙随山势起伏呈波浪状,雄伟壮观。紫禁城内的殿宇楼台。汉白玉浮雕,龙飞凤舞,金碧辉煌。西晋人张华所著(博物志)载,“《白雪)者,昔太帝使素女鼓五十…  相似文献   

11.
明正德《归化县志》记载,滴水岩,又名“玉虚洞”,位于武夷山脉中南段,距城东北3公里,为石灰岩溶洞,有滴水,亢旱不竭。约阔数丈,有石,叩之有声。又有隐流约数十里,相传仙人堂宝水坑即其水出处。虽处偏僻山野,可滴水岩还是闻名遐迩,为此,古今游人络绎不绝,吟诵甚多。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游历,将它和将乐县的“玉华洞”、永安市的“桃源洞”相提媲美,称为“武夷三绝”。明代文学家、“后七子”之一、抗倭英雄宗臣写下了《游滴水岩记》,洋洋洒洒千余字,生动详细地记述滴水岩的神奇景色。此外,宋儒杨时和罗从彦常到玉虚洞游玩,陈璀、李侗、朱熹、裴应章等名人也曾慕名前来游览。  相似文献   

12.
弘扬民族文化著书呕心沥血———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书碧潘长顺砚,是文房必备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明代学者陈继儒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济源天坛砚,是我国较著名的砚种之一。“磐谷,即李原归隐处,产石可为砚,亦具焦叶、...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西郊有一座占地5亩,被农田环绕的小院。小院里数名石匠正在一大难汉白玉中锤打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也锤打出一串串悦耳动听的音符。这些叮叮当当的玉音随着春风飞洒在小院后面一条缓缓向东流去的小河里。/J‘院的主人、著名公众艺术家朱成说,这条河是府南河的上游。对于他这个成都府南河音乐广场雕塑的设计者来说,这样的环境是再好不过的了。院里有一幢两层的小楼,它的外表看上去如同是一件永远没有完工的半成品。一楼有作品陈列室,那是凝聚着艺术家生命与精神的物证。没有扶手的木梯伸向二楼,这仍使我想到“待建”“半成品”…  相似文献   

14.
多福寺     
多福寺又名崛寺,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呼延村附近的崛山山巅,距太原市区24公里。以漫山红叶的宜人秋景而著名。寺庙建于唐代贞元二年(公元786年),坐北朝南,处于松柏、山峦包围之中。唐代寺内佛事鼎盛。宋代末年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重建,后曾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以及壁画、塑像等,均为明代遗物。重修时,建筑布局保留了唐代特点。现存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殿顶琉璃剪边。殿内3尊大佛、4尊菩萨,神态自如,塑造逼真。有壁画84幅,描写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画面生动,色彩艳丽。寺内的红叶洞…  相似文献   

15.
入夜,在著名的上海杨浦大桥上俯览上海浦东,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五光十色,极为壮观。在摩天大楼群中,浦东新区东方大道1192号是一幢不起眼的四层楼,只能算是“小阿弟”,但它却象一颗特殊的心脏,牵动着浦东若干高层建筑的脉搏。因为这里是“浦东人才交流中心”,亦是“浦东人才市场”。 一踏进浦东人才市场,一股开放气息扑面而来。 信息量大,“才源茂盛”,是该市场给人们的强烈的第一印象。人才交流大厅的迎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巨  相似文献   

16.
花乡卫士     
花乡卫士韩健,永峰素有“牡丹之乡”盛名的山东省菏泽市,成功地举办了六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担负花会执勤任务的荷泽保安,以严整的阵容,优良的作风,一流的服务,被人们誉为“花乡卫士”。多年来,曹州牡丹园一直有块“心病”:牡丹花期,大门口明明白白写着的“凭票...  相似文献   

17.
云南,这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在新中国建立后,使极富于创造力的各个民族的能工巧匠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于,为丰富人民的生活,展示中华各民族的和睦团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的巨大成就,提供了一个个不同凡响的窗口。大理市有名的“洋人街”上的金花大酒店里,陈列的剑川木雕壁画、桌、椅、床上的木雕装饰就是这样的一个窗口。这条著名的“洋人街”第二条十字街口,有一幢金碧辉煌的“金花大酒店”,银光闪闪的两根圆形巨柱里,返射着十字街来往的本地人,外来人,洋人……的身影,里外有华贵多采的灯光装饰。然而当你迈进它的大门…  相似文献   

18.
在豫园商城方圆5.3公顷围城内,分布着高高低低、大大小小许多建筑,有20多幢,好多是明清时代的,也有仿明清的。这些建筑,是豫园有别于现代商业的独特符号,时髦的说法叫“融商业与历史建筑于一炉”。  相似文献   

19.
《春秋》1994,(2)
菏泽古为曹州治所,故菏泽牡丹又名曹州牡丹。栽培牡丹始于明嘉靖元年(1522)。“谷雨三朝看牡丹”是牡丹之乡菏泽流传几百年的一句农谚。每逢谷雨时节。牡丹盛开,争奇斗艳,享有“曹州牡丹甲天下”之美誉。  相似文献   

20.
重庆山美、水美,山水牡丹更美,其美艳绝伦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所谓山水牡丹,可上溯至唐时。相传武翌为太平公主于忠州之西太平铺(现属重庆垫江)取得疗疾丹皮、赤芍后,钦命“于忠州太平铺之西山簏建牡丹仙子庙”,由是当地山民种植甚广,一至阳春三月,绵亘数十里的西山一片花海,形成了辉映壮观的山水牡丹。[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