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日本、亚洲“四小”的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东盟国家成为投资热点。这些亚洲资本的大量涌入,加快了东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发展。本文拟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因及其影响作一分析。一、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投资的现状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继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货币普遍升值,引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在东盟国家,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一、初级产品出口贸易不断趋于下降在世界经济衰退不断深刻化的形势下,东盟各国在八十年代看来已经不容易再取得像七十年代那样显著的经济增长了。特别是因为东盟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扩大贸易来实现的。工业发达国家的低经济增长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日益增强给东盟国家扩大出口贸易的希望投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在八十年代,东盟国家的出口势头受到了在其外部经济环境中所出现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变化的挑战。在八十年代的一开头,所有的主要工业化国家就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同时还出现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和美元汇率的迅速上升。由于东盟国家出口目的地的格局以及东盟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比率实际上已确定,上述变化往往使东盟国家将其制成品出口额在七十年代的成功扩大延续到八十年代的努力归于失败。另一方面,由巨额预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东盟国家采取了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这样一种外向型的经济开发政策,取得了出口和政府主导型经济的高速增长。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由于扩大出口的障碍增大、国际收支的限制等原因,东盟国家不得不重新修订它们的经济开发方针。除了历来实行开放经济体制的新加坡之外,其他四个东盟国家都不得不谋求提高经济效率和搞活民间部门经济。但目前出口和财政的紧缩乃是七十年代经济迅速增长的结果,对于曾经被誉为发展中国家当中的优等生的东盟国家来说,它们在八十年代的经济开发可以说是其经济开发的第二个回合。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新问题。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东产油国、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很快,成了世界资本输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新加坡、南朝鲜和台湾,它们的对外投资大致始于六十年代,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后半期以后更有了明显的发展。例如,香港在197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只有11亿美元,到了八十年代初就超过了20亿美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矿业部门(包括金属、石油、天然气和煤)是世界发达和发展中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新兴工业化国家、日本的世界发展中国家迅速扩大矿业的开发,以及随后七十年代中期石油的冲击清楚地表明,所有国家都深受不断变化的矿业资源问题的影响。近期金属价格自1981至1986年的下跌并于1988和1989年又迅猛上升带来的冲击显示了矿业部门的周期性及其对全面发展(尤其是象东盟国家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出口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年间,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双边贸易产业互补性大于产业竞争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规模、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中国贸易出口额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较大,双边贸易存在广泛的合作领域。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发展,双方应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双边关系,高质量地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共同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同时,中国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中国对东盟贸易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东盟各国均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以企提高各国的工业化水平,增强经济实力,力图在九十年代跻身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东盟国家的目标能否实现,不仅受国内因素的制约,而且取决于这些国家能否进一步发展与改善国外的政治经济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东盟的发展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亦才能解决东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商品市场、资金来源和技术供给的问题。日、美、中、苏是亚太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东盟区域内FDI流动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宏 《东南亚》2006,(3):1-5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利用外资主要来源于欧美、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东盟国家的对外投资、包括区域内部投资日趋活跃。到90年代初,区域内FDI已经成为东盟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但随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东盟区域内FDI流动出现了大幅下降。近几年,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复苏,区域内FDI开始走出低谷,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同时,这一时期,区域内FDI的来源地、行业构成也表现出一些引人关注的特点。一、区域内FDI流动出现恢复性增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它们离新兴工业化国家应具备的条件还有不小差距。今后十年,东盟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仍将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1.
独立以来,东盟国家均积极推行出口商品多样化、市场多边化和稳定出口商品价格等对外贸的战略措施,不断促进了外贸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其外贸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已从六十年代的5.3%,低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9.5%,提高到七十年代的25.6%,高于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20.6%。外贸事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各国工业化建设。七十年代期间,东盟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高达7.8%,成为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但是东盟各国(除新加坡外)片面地依赖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的殖民地经济结构尚  相似文献   

12.
东亚的成功经历一直促进了80年代和90年代发展中经济和原社会主义经济的经济改革。在世界上没有别的地区能象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和台湾等所谓新兴工业化经济和东盟的三个成员国那样保持着持续优异的经济成就。这些国家属于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列,而新兴工业化经济则是仅有的从发展中国家逐步变成的发展中国家。鉴于新兴工业化经济是资本输出国,而且台湾和南朝鲜已建立了自己的开发援助计划,很多人都认为它们已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脱颖而出。虽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三个东盟国家还比它们穷得多,但近年来其经济增长已加快了。这三个国家已成为该地区的最新增长点,而且据认为将成为下一批的新兴工业化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一、回顾(一)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1981—86年期间,东盟经济处于衰退期,这一时期内导致东盟经济趋向衰退的主要原因为:80年代上半期由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普遍衰退(1981一85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2.4%)、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尤其是美国的经济衰退严重地影响了东盟国家的出口与经济增长。80年代下半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所复苏(1986—90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5%)、特别是亚太地区出现了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东盟…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香港、台湾和南朝鲜经过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众所周知的所谓“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六十年代已经开始经济“起飞”,但它们在七十年代期间的经济高速发展却更加引人注目。七十年代世界各先进国,家经历了“石油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普遍下降,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却仍能保挣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水平。1970年至1978年期间,南朝鲜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相似文献   

15.
序言七十年代有许多发展中国家形成为工业制品输出国家,给世界工业制品贸易的概貌带来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趋势首次出现于六十年代,当时一些东亚国家(现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进入工业国家市场以销售其轻工业品,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的市场。到了1980年,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沿着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指引的道路而成为工业制品输出国家,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准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在将其出口产业扩展到更加高级的产品去。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并制订了相应的战略。这种战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方面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其中一项重要课题就是社会福利。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七十年代的东盟国家也开始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并且碰到社会福利问题。重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奉行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东盟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根据《1975年世界银行统计图集》的统计资料,从1960年至1973年期间,东盟国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 亚洲经济(本文主要以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这四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这四个东盟国家及中国为对象)自1980年前后有了急速的发展。来自日美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间的外资直接投资均对这种奇迹般的迅速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谓“直接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新兴工业化国家”一词看来已是目前的一个流行术语。七十年代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书》一谈到“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一术语就立即获得普遍承认。再者,在使用“新兴工业化国家一地区群”一词的同时,中进国家、准工业化国家、上位中等收入国家等名称也随之而生,且在研究人员之间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9.
一、东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动向东盟国家的城市人口虽然不断有所增加,但到了1980年为止,农村人口仍然占绝大比重(新加坡除外,其他四个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最低的也高达64%)。七十年代,东盟国家的高经济增长率(东盟五国的经济增长率均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制造工业部门的增长所带来的;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结构看或者从劳动力的部门结构看,农业部门所占的比重均已在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在取得独立后,为了改变殖民时期形成的畸型的经济结构,将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马来西亚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近几年来,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势头,1987-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82%,在亚洲仅次于中国。1993年人均收入达3280美元,是泰国的2倍,印尼的5倍,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文莱和新加坡。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报告已将马来西亚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它在其中的竞争力已超过韩国而位居第四位。上述工业化成就主要得益于马来西亚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有关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