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1 毫秒
1.
《史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人物成就最高的两部作品。作为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文本《史记》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对《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有一定的原型意义。曹雪芹继承并发展了司马迁的进步女性观,吸收了《史记》中女性描写的艺术手法,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经典的女性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史记》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彰显了《史记》的文学典范意义。通过对《史记》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结合《史记》中具体的女性形象和《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比较,显而易见《史记》中的女性形象对《红楼梦》女性塑造极有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名著与文学名著。它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春秋时代的历史。它主要是叙事为主,但人物刻画也略加细腻深刻。而《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和语言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在人物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善于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环境和矛盾冲突之中,较好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战国策》在人物刻画上,较《左传》更深刻,生动,细致入微。而《史记》主要是通过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社会的面貌。这些人物除了帝王将相,贵族官僚以外,还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如游侠刺客,医卜星象,高人,艺人等等。司马迁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写得非常真实。因此,纵观这三部作品,在人物刻画方面,从《左传》到《战国策》再到《史记》是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屈原的<九歌>塑造了众多美好的人物形象.<九歌>写人多注意人物的容貌举止,重视以服饰、道具和居处环境来映衬人物形象,赋予人物以"情"的特征,其写人物形象之美存在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她们在各自的代表作《简爱》和《呼啸山庄》中都使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来烘托主题。本文试从环境氛围、人物和梦幻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比较,以便读者能更好地欣赏这两部作品。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跨越时空魅力不减的传世佳作,除了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外,还在于作者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体验和揭示,书中蕴涵的丰富寓意,该书具有的神话色彩,以及对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高度浓缩和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情节设计方面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7.
李红 《工会论坛》2006,12(2):125-126
典型化典型是小说艺术形象塑造发展的高级阶段,但这一阶段的形成却不是偶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类型化典型到典型化典型转化的漫长过程。《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类型化典型的基本特点,而且典型化典型的一些主要特征也已初露端倪,从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小说塑造典型化典型史上的开拓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金瓶梅》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并列,被称为"四大奇书"。全书的故事内容以男主人公西门庆的生活为线索来写,塑造了西门庆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历史内容和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通过女人世界,描写了一个黑暗和腐朽的时代。《金瓶梅》不仅是为一个富商、恶霸、官僚三位一体的人物立传,而且是一幅生动地展现市井生活的时代画卷。这是《金瓶梅》在小说创作上一种新的开拓,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走上了更加成熟道路。  相似文献   

9.
顾长卫导演的电影作品《立春》通过娴熟的摄影艺术和细腻真实的表达方式,演绎了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小人物理想与现实的抗争。《立春》通过景深镜头、框架式构图和对比色调等多种视觉元素的运用,在回望时代历史的同时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影片塑造的独特人物,丰富了中国电影画廊中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对各种讽刺手法的娴熟的、全方位的综合运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威克姆和宾利小姐、凯瑟琳夫人、等等。通过人物形象的讽刺,作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极端物质化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宣扬了作者自己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通过探讨《傲慢与偏见》中对贝内特太太的讽刺来管窥奥斯汀博大精深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1.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60年代以来,在文坛中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家。《收藏家》是他的成名作,作家用两个人的口吻讲述了一部悲剧性的故事。小说中的米兰达就是个悲剧的人物形象,她在一次出于好心去帮助人的时候,丧失了自由以至生命。本文分析《收藏家》中米兰达悲剧的根源,进而揭示女性生存环境之恶劣和阶级社会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王熙凤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红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已有不少研究者发现王熙凤形象在《红楼梦》整体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王昆仑是较早注意了这个问题的,他指出:《红楼梦》“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在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去,《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的.”在《红楼梦》众多的人物当中,王熙凤被公认为是最成功最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一.王朝闻先生甚至认为,王熙凤比贾宝玉还要真实、生动,是《红楼梦》中写得最活的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相似文献   

13.
柳青在《创业史》中对三位主要女性人物徐改霞、梁秀兰和赵素芳的塑造,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制于日常生活经验与时代书写要求之间的矛盾,并由此显现出诸多叙事悖论。徐改霞的“美貌”在小说构设的意义世界中不被看重,却在小说叙事意图的呈现上扮演重要功能;梁秀兰的包办婚姻在小说中被塑造为一种正向的模范爱情,却与反封建及妇女解放的时代要求构成潜在冲突;赵素芳对富农姚士杰的屈从及相关文本的修改,暗含小说人物发展的自主性与时代要求的叙事规定性之间的悖离。细察这些文本内容的断裂之处,不仅能够透视作家创作意图与生活经验的矛盾,并对小说试图弥合这些矛盾的艺术处理加以把握,以探讨柳青“为何写”以及“怎样写”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从这些叙事缝隙所呈露的形式政治中,窥见彼时彼刻的时代情感与妇女解放难题。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工会论坛》2014,(1):131-132
艾略特名篇长诗《荒原》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生活中的几组典型女性形象,展现出女性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当时欧洲社会严重的精神信仰危机造就了一片爱情与婚姻的荒原,女性精神世界的荒原,至今仍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诗化的艺术情境和复杂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情态,在文化和审美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红楼梦》以较重的笔墨描写了各种人物所患疾病,其各自不同的病征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引导情节走向的关键,与人物的命运发展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关联,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相关的社会历史情态,本文分析了书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病征,并由此对其背后所隐含的当时整个病态社会的社会情态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刘姥姥是《红楼梦》里刻画极为成功的一个艺术形象。通过作者写这个人物用意之分析,我们了解到刘姥姥在书中的结构作用、映衬作用、以及人物本身所具有象征性。通过分析刘姥姥的“本色“特征,看到其出色的交际才华。也是因了刘姥姥,红尘中的宝玉和佛们中的妙玉才让我们看得更加真切。  相似文献   

17.
以描写人物为主旨的《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战国人物。它引入和变用了艺术虚构手法,发展了中国史籍工于记言的传统,为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刻画了为知己死、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侠义文化精神。《史记》中的刺客精神更多的是表达司马迁的主观理想和悲剧精神。刺客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但刺客的行为动机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19.
《大唐新语》是唐代刘肃所撰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记载了唐初至代宗大历年间的历史人物及其言行故事。该书保存了大量的重要史料,其中很多为《两唐》书所不载。同时,《大唐新语》的语言表述和写作方式也很有特色,其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新旧红学派之所以忽略《红楼梦》及其主人公贾宝玉的审美意义,是他们缺乏一种能够达到洞察作品人物深层意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中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新文化运动引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审美文化观构建了《红楼梦》的革命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揭示出,只有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能认识《红楼梦》特别是贾宝玉的审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来源于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人创造或者改变世界,必须见之于一个具体的对象,然后人在这个被改造的对象上留下自己的主体性痕迹,使之成为可以直观自身———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无论是人创造的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都是如此。《红楼梦》之“善写人情”,本质上就是创造了人性的感性化对象化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