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全方位地推动和建设之中,乡村旅游开发也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社区主导开发模式是协调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能全方面照顾乡村居民的最大利益,完备旅游社区功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真正形成开发合力.通过对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的分析,能有效衔接社区、农业、旅游业三者关系,是社区主导开发模式的有力实践.  相似文献   

2.
作为乡村传承与创生文化的主要场所,农村学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大的文化使命: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先进文化建设,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了完成新农村建设赋予的文化使命,农村学校要转变教育价值观,关注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转变教师观,使农村教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知识力量;转变课程观,促使优秀农村文化资源得到传承与发展;转变教学策略观,追寻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湘北H镇历时1年的田野调查发现,乡村社会秩序的"灰色化"变迁现象已呈明显与发展之势。出现这种状况的表层原因是乡村地下六合彩和地下赌场的冲击,深层原因则是基层政府公共权力的日渐消退与乡村内部舆论、社会结构的蜕变。因此,作为国家力量象征的基层政府在农业税取消之后,应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塑村庄的价值道德系统与社区自助系统。  相似文献   

4.
村级组织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障碍,表现为行政村行政的低效率、乡村体制在功能上的弱化和民主政治运作淡化。要克服这些障碍。必须遵循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商业化带动农业市场化、乡村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和信息化、产业化协同发展规律,构建党政企合一式乡村体制,推动三农转型,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新农村发展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概念和发展,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并着重研究了乡村旅游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6.
黔东南州要实现"旅游活州"战略,就应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借助独特的民族文化来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速度。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的基础,因此,在民族文化富集地区,应统筹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以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乡村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民族乡村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的全局。在全力推进民族乡新农村建设中要增强责任感,把握“六个”优势,实现“六个”新目标,同时,要发挥统战工作在民族乡村新农村建设中的“五个”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是头等任务。要想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和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劳务输出"、"招商引资"是不够的,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借鉴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县情、真正促使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本地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建设让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要让中国美,关键是要乡村美;要让乡村美丽,关键是要让农业的生命力在乡村得以延续。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青山绿水,还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一体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途径,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唯此,才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贵州城镇化率低,但发展空间广大。在已有的城镇建设中,存在着轻视规划、建筑千篇一律等问题。在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将城镇化与新农村、"最美乡村"建设同举,着力打造文化城镇、个性化城镇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1.
王蔚 《理论前沿》2009,(6):35-36
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灵魂和核心,乡村旅游能够加速乡村文化体系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三农”问题十分突出,实现强国梦,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首当其冲。事实证明,乡村旅游是一种促进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及解决“三农”问题都有促进作用。倡导“以农村社区现有的资源客体为发展基础,以多元化行为主体为主导,以农村社区和乡村游的互动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多方位监督和调控确保目标实现”的四位一体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体系在乡村解体,农民始终在苦苦找寻美好生活的"幸福源"。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要求。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乡村文化存在着传统生活方式改变、乡风民俗淡化、乡间伦理价值消解、乡村文化主体缺失的"现实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通过确立强化乡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新导向,搭建"农民、乡贤、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文化建设主体格局,构建乡村文化与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体系,以此激活乡村发展因子提升乡村文化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而且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整治乡村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是在新发展阶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战略规划,也为基层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提供了实践历练的发展平台。为此,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农村年轻干部的队伍建设,要在坚持权责明确与监督完善相结合、能力建设与政德建设相统一、教育培训与真抓实干相呼应、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支撑的逻辑进路中引导农村年轻干部对党忠诚、德才兼备、开拓进取、斗志激昂,从而在书写乡村振兴美好篇章的同时,谱写新时代农村年轻干部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内生力量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动农民。通过外部资源的激发和带动,促成村庄内部经济、社会、文化组织的建立,探索全面进行乡村建设的内源性机制,是新农村建设必然的路径选择。乡村能人是重构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与新时代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它所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有利于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而要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对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必须促进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农村融合发展,必须推动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融入当代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是追求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针对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生态整体性视野中,在农业、农民、农村协调发展的思路中,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建设金字塔式的立体模式,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就是农业产业化道路。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除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外,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不仅要求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更是要求实现乡村主体——农民的现代转型。在乡村主体的现代转型过程中,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当下乡村文化存在制度、功能、内容危机等问题,而文化认同危机是其根本问题。乡村文化危机表明了乡村文化现代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为乡村文化的现代重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苏南乡村文化建设也可以将此分析作为制定建设规划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