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肯定、支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经济资源、志愿者资源和服务设施体系、政策、法律法规、精神激励、舆论环境的总称。本文对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与不足,探讨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立法原则与内容。  相似文献   

2.
志愿服务作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增进社会公益的重要方式,被视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法的调整范围、志愿服务管理体制问题是志愿服务立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应当充分总结地方立法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独特规律,本着有利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立场寻求妥善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进而影响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调查表明,目前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氛围不浓,志愿服务的内容较单一、缺乏服务持续性,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较成熟,更为注重精神激励。为使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深入开展,需要加强宣传力度,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拓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域;推进志愿服务立法进程;建立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与校外的志愿组织结对。  相似文献   

4.
董润芸  耿越  丁雪 《工会论坛》2014,(3):167-169
志愿精神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而且代表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当前,志愿服务活动已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风气,作为一个思想觉悟较高、专业素质较硬的群体,高校学生逐渐成为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由高校学生组成的志愿大军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同时志愿服务也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管理方式的一种变革。本文通过对高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两类不同群体志愿服务对比问卷的调查,揭示问卷中所呈现的问题,对研究生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精神发端于人类悠久的慈善文化和慈善救助行为,迄今为止已成为许多国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中的传统文化蕴含的慈善思想进行梳理,志愿服务的精神同传统慈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论述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总结青年志愿服务最具影响、最有成效的活动;探讨慈善法助推青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的空间更加广泛、活动更加规范、措施更加完善、气氛更加浓厚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发展志愿服务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对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环境、树立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共青团承办,强化制度建设,以社区为依托,广泛动员民间力量,使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目前应该完善激励机制,从而深化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7.
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个体心理调适是新的时代性课题。针对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应该展开辩证的、理性的分析,立足志愿者个人心理特点,借助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构筑适应志愿服务活动的新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论志愿服务立法中的政府促进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治理与志愿服务的契合关系已得到二十年实践运行的佐证,但回视志愿服务和国内立法现状,政府促进角色定位的缺失却造成了相应的制度空白.因此,在现今本土法治语境下,欲推进全国性志愿服务的立法,当应首先明确政府对志愿活动的促进角色定位,即:在完善志愿组织管理、保障志愿组织经费、为志愿活动提供激励、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应有责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以人为本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与民主治理、志愿服务与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志愿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志愿者个体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认为今后志愿服务研究将更多地趋向于实证或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将涉及志愿服务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上来。此外,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增多,其中志愿服务的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教育保障、志愿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与民主治理、志愿服务与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志愿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志愿者个体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认为今后志愿服务研究将更多地趋向于实证或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将涉及志愿服务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上来。此外,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增多,其中志愿服务的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教育保障、志愿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