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心读书     
书籍是用无数心血浇筑成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心灵才能自如地驰聘。书籍里,有鲁迅的博大精深、睿智思辩,林语堂的轻松幽默、开合自如,朱自清的清新自然、质朴隽永,闪烁着独具魅力、独自清新、独特美丽的人文风采。书的实质也是"心",它是哲人、伟人与智者的心,用心读书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读书,要用心选择最适合读的书,哈钦斯在给我们列出许多"人生必读书目"的同时,又给了我们一段精妙的论述:"书籍的出版仿佛是作  相似文献   

2.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头脑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日常  相似文献   

3.
遐想黄昏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嘈杂的世界里。难得一个人去遐想黄昏,体味静谧。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能从杂乱的氛围中逃脱出来,在黄昏里静静地呆在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那实实在在是种最美的享受。黄昏是一天之中最辉煌、最美丽、最璀璨的时刻。黄昏给人以悠闲的诗意,给人以宁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我虽无力使海上无浪,但是经你正式决定了我们命运之后,我很相信这波涛山立狂风统治了的心海,总有一天风平浪静,不管这是在千百年后,或者就是这握笔的即刻;我们只有候平静来临,死寂来临,假如这是我们所希望的。容易丢去了的,便是兢兢然恋守着的;愿我们的友谊也  相似文献   

5.
读书三感     
正文学书籍起码使我们的内心可以达到这样的三感:善感、敏感和美感。美感不用说,生活不如意时,文学书籍给我们提供了可以达到一种比现实更美好的境界——书里面的水可能比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水要清,天比我们现实中的天要蓝;现实中没有完美的爱情,但在书里有永恒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读书,会弥补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不堪和粗糙。什么是善感?就是别人没有感受到的,你能感受到,多愁善感嘛。爱读文学书的人,他容易感动。  相似文献   

6.
正好多时候,我们跟这个世界过不去,其实只是跟身边的某个人过不去。比如上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一直有两个分裂的自己:一个是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的自己,一个是在上司背后骂骂咧咧的自己。于是,就有了一场漫长的拔河,你与领导,心与世界。用力吧,你会混得狼狈;撒手吧,内  相似文献   

7.
刘燕荣 《奋斗》2010,(4):60-61
<正>据说,世界读书日源起于勇士乔治屠龙救出公主、公主赠书以报的故事,可见古人将书籍看得是何等重要,有时甚至需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几千年来,读书从来就是我们获得精神滋养的最重要的过程。在阅读中,我们与大师对话,与经典交流,"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从中得到极大的教益和精神上的愉悦。文化的血脉,思想的精髓,文明的积累,道德的完善,都在绵延数千年的读书声中传承和发展,成为人类进步  相似文献   

8.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在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教育,帮我们慢慢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傲慢与偏见。然而生活里总有一些或好玩稀罕或出人意料的奇谈怪论蹦出来挑战我们多年的常识于是我们又变得更有见识了一些美国《新闻周刊》在一份合  相似文献   

9.
<正>(英)马丁·雅克著张莉刘曲译中信出版社2010-1过去20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生活在西方制造的世界中,生活在一个"西方"概念等同于"现代"概念的时代里。马丁·雅克,一位学贯东西的全球顶级学者以  相似文献   

10.
智慧之书     
在浩瀚的书籍中,有的书是闲暇之书,有的书是娱乐之书,有的书是平庸之书……有的书读来如观海,波澜起伏;有的书读来如赏花,灿烂夺目;还有一种书是燧火,在你的大脑里迸起火星——这就是智慧之书。《老子》不过五千言,却让后世读之不尽;孙武的一部兵法,穿越时空,令世界惊叹;东方的孔子,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数千年智慧不灭……。当我们为这样的大智慧惊叹时,我们便认定什么是好书。智慧如金,人们喜欢沙里淘金,一个怀着淘金梦的读者,会成为智慧的富翁。人类的双重财富,金子和智慧,后一种比前一种更耀眼。谁的大脑里储存的智慧越多,就越富有。不断地往自己的大脑里增加智慧,一个重要的途径就  相似文献   

11.
<正>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历史的前进,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喜欢读《王阳明》,并非因为书中有颜如玉或黄金屋,而是书中蕴含的精气神。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浩瀚星空中,王阳明是一颗闪耀的星星,他曾升起在黔中大地。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再现了王阳明命运多舛而光明磊落的一生。《王阳明》一书为我们全面了解王阳明的思想提供了很好的帮助。王阳明的心学,包含了人的感知、认知、情感、意志、意识以及中枢神经、大脑神经活动内容,整个理论体系是中华民族探索真理的一个里程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光清 《求实》2004,(10):75-78
从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苏东剧变后非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发展态势、各类社会主义流派的发展情况等三个方面 ,我们可以看出 ,从现实角度和近期发展看 ,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仍然处于低潮 ,但已经走出谷底 ;同时 ,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体处于低潮的情况下 ,仍然涌动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潮。  相似文献   

13.
杨柏 《当代贵州》2009,(15):59-59
反贫困,不仅需要金钱,还需要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正如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的,为世界更美好的明天,除了付出金钱外,我们还可以付出时间、实物、技能,甚至某种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在汉语里面,"万"字有形容很多和极、很等意思。对于我们每个现代人来说,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有知识有文化、高素质的人,就要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拓万丈胸。读万卷书。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文化品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5.
研究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需要一个“中国与世界”的视角,包括注意世界史的重大事件所引致的思潮反应;注意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呈现的全球化特征,以及中国思想界提出的诸种方案。它意味着把复杂的社会思潮及其互相争鸣,看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通过研究此进程来透视中国的现代性。这种考察中国思想的视野,有助于我们发现,中国思潮尽管各有诉求,但是在一点上极为相似,即都从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或政经国情出发,对全球化浪潮提出了批评性的回应。它以中国经验证明了,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同质化倾向的同时,造成了本土意识的高涨、对传统纽带的重视和认同意识的冲突。“中国与世界”的视角,有助于我们超越知识生产的不对等关系,从而发现,中国思潮无论与西方思潮关系多么密切,凡是能在中国成为思潮者,通常总是在中国获得了植根性的;后者又总是或多或少地迫使外来思想发生变形。更有一种反向的“影响”:以批判西方思想为缘起的中国思潮,也会奇妙地利用西方思想不同派别的冲突,以建构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夕阳情思     
<正>悠闲的日子,一个人走进温柔的黄昏,走进桔红色的夕阳里,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境界?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挤嘈杂的世界里,难得一个人去享受黄昏,体味静谧。如果我们能从杂乱的氛围中脱离出来,在夕阳下静静地站一会儿,那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所有解不开的心结,所有展  相似文献   

17.
在书籍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先民们靠口耳相传的记忆术。记忆神话。记忆历史。记忆传说。这无疑使他们的记忆官能远远超过了书籍发明之后人类对于世界和自己部族的记忆能力。非凡的记忆力构成了他们整个精神世界的核心部分。但是头脑记忆的脆弱性就在于一旦拥有整个部族记忆的人离开世间。随他而消逝的.是一座密藏丰厚的记忆宝库。  相似文献   

18.
<正>我出生在甘肃老家高台县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饥饿几乎填满了我童年和少年全部苦涩记忆。可以说,是书籍拯救了我,彻底洗涤了我蒙昧的心灵,改变了我的命运和人生。书籍是茫茫黑夜里的一座灯塔,照亮了我奋力前行的梦想之路。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福     
高尔基在他倍受磨难的坎坷经历中,曾经发出深沉的感叹:“书籍启示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溺死在这片泥塘里,就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高尔基凭借书籍赋予的力量,丰富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尘世喧嚣,我们总是很忙。为工作,也为生活,须付出体力,付出心智。付出的多了,就需要补充。就像人每天都要吃饭才能恢复体力、维持生命一样,我们的灵魂,也需要滋润。有了精神养分的浇注,我们精神家园的鲜花才会常开不败,芬芳永溢。茶余饭后,独处家中,抽出一本书静静地读起来,那常常是…  相似文献   

20.
读书真好     
关于书,古今中外的先哲们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说。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生活中的阳光和鸟儿的翅膀。高尔基也说:’’每一木书是一级小阶梯,每向上爬一级,就更脱离牲畜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的生产观念。” 我更欣赏美国物理学家凯勒说过的一句话:“一木新 书就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小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产海洋……” 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就像天上彩云,雾里长虹,令我无限想往的意愿时时萦绕在心,只是无缘外出游览。不能出门,只好用读书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缺憾。下班以后,把喧嚣推出门外,静静地坐在小书房里,与巴尔扎克‘攀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