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引用】"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学者有无思无虑而得者,何也?曰:以无思无虑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无思无虑为不思而自以为得者,未之有也。——(宋)程颢、程颐《河  相似文献   

2.
道不欲杂     
正【引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  相似文献   

3.
正【引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3月26日在捷克《权利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奏响中捷关系的时代强音》【原文节选】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相似文献   

4.
《前线》2014,(6)
<正>【原文节选】"今日自一命以上,孰不知作邑之难。既知其难,要当专心致志,朝夕以思,自邑事外,一毫不可经意,如声色饮燕不急之务,宜一切屏去。盖人之精力有限,溺于声色燕饮则精力必减,意气必昏,肢体必倦,虽欲勤于政而力不逮,故事必废弛。"——陈襄《州县提纲·专勤》  相似文献   

5.
沈聪 《前线》2016,(8):77-77
正【引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费祎使吴,吴主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对曰:"仪、延之不  相似文献   

6.
正【引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2014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原文节选】"臣等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皋陶之论治曰:‘率作兴事,钦哉,屡省乃成。’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  相似文献   

7.
高斌 《前线》2016,(12)
正【引用】"自知者英,自胜者雄。"——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子曰:"我未见勇者。"或曰贺若弼。子曰:"弼也戾,焉得勇?"李密问英雄。子曰:"自知者英,自胜者雄。"问勇。子曰:"必也义乎?"——《中说·周公篇》【原文释义】文中子说:"我还没有见过勇敢的人。"有的人说贺若弼(隋朝著名将领,以武猛而闻名)。文中子说:"贺若弼也就是凶暴点,哪里称得上是勇呢?"  相似文献   

8.
沈聪 《前线》2016,(8):76-76
正【引用】"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里语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战战兢兢,尽敬朝廷,如此则无求不得。若弃忘先帝法教,怀轻慢之心,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遗诏,宁为大王所怨疾,岂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诏敕不行于藩臣邪?此古今正义,大王所照知也。夫福来有由,祸来有渐,渐生不忧,  相似文献   

9.
为政以正     
申洁 《前线》2016,(1):82-83
正【引用】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原文释义】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端正的意思。您本人自己带头端正,那么还有谁敢不端正呢?"孔子说:"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按他的旨意去做;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相似文献   

10.
魏晔玲 《前线》2016,(6):77-77
正【引用】"浇风易渐,淳化难归。"——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语曰:"动之斯和,绥之斯来。"是知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大道起而仁义息,神化周而市狱定。虽复体元立教,眚(shěng,过错)灾耀知远之书;顺时宰物,宥(yòu,宽恕)罪发精微之典。而况浇风易渐,淳化难归?孔明耿介于当朝,子舆殷勤于易箦(zé,书席),盖有由也。——《上刘右相书》  相似文献   

11.
正【引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传习录·卷上》【原文释义】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圣人的学问只有一个功夫,知和行不可以分开看作两样事情。  相似文献   

12.
公则天下平     
正【引用】"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文中引用【原文节选】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  相似文献   

13.
正【引用】"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原文节选】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强不能,毋告不知。与不  相似文献   

14.
<正>为学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典出:《论语·为政》原文:同引用释义: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不学习,思考也会陷入困境。注重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学习包括从书本上学,也包括从实践中学。"思"可以理解为问题意识,只有带着问题学,学习才有方向。"言必称希腊"或者认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制  相似文献   

15.
魏晔玲 《前线》2016,(6):75-75
正【引用】"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大夫曰:"古之君子,善善而恶恶。人君不畜恶民,农夫不畜无用之苗。无用之苗,苗之害也;无用之民,民之贼也。鉏(chú,同"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虽周公、孔子不能释刑而用恶。家之有姐子,器皿不居,况姐民乎!"——《盐铁论·卷六·后刑第三十四》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4,(6)
<正>【原文节选】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尚书·大禹谟》"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怠忽荒政……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原文释义】舜说:"来,禹!洪水危急时,你履行诺言,完成治水,只有你最贤能;勤劳于国,节俭于家,为人不自满自大,只有你最贤能。"  相似文献   

17.
沈聪 《前线》2016,(8):78-78
正【引用】"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  相似文献   

18.
谭丁 《前线》2016,(4):79-79
正【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  相似文献   

19.
为政有道     
申洁 《前线》2016,(1):84-85
正【引用】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贞观政  相似文献   

20.
正【引用】"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文中引用【原文节选】故夏之即叙,周之于攘,太宗之翦乱,皆乘其时而善用其势者也;古公之避狄,文景之和亲,神尧之降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