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笔记体短文,全文共2800字。1914—1916年,列宁被迫侨居在瑞士的伯尔尼,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写了很多笔记。《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就写在《哲学》笔记本中,是其学习哲学过程中体会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列宁曾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  相似文献   

2.
列宁一生进行哲学研究的中心和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还是在辩证法方面?苏联科学院敦尼克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列宁阶段的又一个标志,是全面地、创造性地研究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在新的历史时代产生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只有在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列宁毕身活动的注意中心。”②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并认为,列宁一生哲学活  相似文献   

3.
《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九一五年帝国主义战争时期。《谈谈辩证法问题》这一哲学短文,是列宁对新的时代,即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革命斗争经验的重要的哲学概括,也是列宁对自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和评价,既有对唯心主义合理因素的积极肯定,又体现了列宁所倡导的哲学的党性原则,还进一步揭示了唯心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对我们研究列宁的哲学思想以及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员干部之友》2007,(5):54-57
《辩证法随谈》一书是李瑞环同志多年来学哲学用哲学,特别是运用辩证思维指导实践的丰硕成果的概括与总结,收录了作者几十年丰富人生中所积淀的富有哲理和辩证意蕴的论断、短语1400多条。《辩证法随谈》并非专门谈论辩证法,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既有立场、观点、方法,又覆盖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是时时处处应用了辩证法,时时处处体现了辩证法,读来会让人豁然开朗、获益匪浅。我们特从书中摘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思考与运用》2007,(5):21-23
今年4月10日,李瑞环同志新书《辩证法随谈》面世。一年半前,李瑞环出版了哲学著作《学哲学用哲学》,本刊也向全市各级中心组成员作了推荐,反响甚好。此次《辩证法随谈》延续上部书的哲学主题:处处都有辩证法。哲学、辩证法在李瑞环同志嘴里往往变得深入浅出,谈到敏感问题,也往往有神来之笔。由于对国情有较多了解,对时局有较深感悟,经多年锤炼,造就了独特的“李氏风格”。《辩证法随谈》涉及改革、开放、民主、领导作风、舆论宣传等改革年代的热点话题,可以看出作者在当时的所思所想。本栏目特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梁坚 《求实》1981,(12)
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坚持辩证法,做经济工作也不能例外。那么,什么是辩证法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辩证法就是分析法,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内在矛盾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列宁说:“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他又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同上书,第6  相似文献   

8.
张岱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法论上明确提出了将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张岱年对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的独特解析。张岱年的方法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也为重建中国哲学提供了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岱年哲学是20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成果。张岱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和宇宙论、认识论、辩证法、人生论等作出了创造性阐释,鲜明地体现了中、西、马“三流合一、综合创新”的理论特色。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比较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人生哲学和文化哲学,这对于完整理解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张岱年毕生信持马克思主义,老而弥坚,这种精神在当下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哲学界关于列宁的“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这句著名论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我们认为,列宁在研究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提出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的思想是在哲学发展史上最先科学地解决了三者的统一问题,这一睿智的思想是研究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经典指导原则。那么应该怎样正确理解三者统一的原理呢?列宁说,三者“是同一个东西”,指的是三者在本质上的相同,是有差别的相同,而不是“完全等同”,正如任何事物的统一都是存在着差别性的统一道理一样。它们三者的关系还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是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侧重于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发展、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异同等。在此过程中,他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点,并指出其理论得失。他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是较为客观、公允的。  相似文献   

12.
以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提出的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著名观点为主线,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辩证关系,人的认识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等五个方面原理及其若干启示的方法论原则,对改进当代共产党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列宁把辩证法叫做“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见罗森塔尔、尤金编的《简明哲学辞典》)谁都知道,毛主席的所有著作、讲话以至平常的谈话,无不渗透着辩证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他一贯地倡导要尊重唯物论、尊重辩证法,辩证法应该在中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辩证法应该在中国最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中得到最广泛、最深刻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雪  徐福来 《党史文苑》2007,3(6):42-43
张岱年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哲学方法论上明确提出了将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相结合的原则.本文系统阐述了张岱年对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的独特解析.张岱年的方法论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原则,也为重建中国哲学提供了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不仅对俄国和东欧的发展,而且对地球上其他各大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①;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杰出学生的伟大继承者,他善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并且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和《哲学笔记》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的哲学遗产,也是他一生的两部主要哲学著述。从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全面的,而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地从“辩证法也…  相似文献   

16.
文翔  文海鸿 《探索》2012,(6):172-176
作为理论哲学的否定的实践哲学,其实质在于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把握;马克思哲学是辩证的实践哲学,它与自己中国化形态的毛泽东哲学的差异在于如何地辩证思考;区别于马克思的理论辩证法,毛泽东辩证法是实践活动的辩证法,是地道的中国式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百年来中国哲学学科中关于“哲学”与“中国哲学”观的回溯与省思,总结提出张岱年的哲学观经历了从20世纪30年代初的发端到确立,再到系统论述的发展过程,最后到90年代重新确立哲学是有理的信念之学的曲折过程。提出了张岱年的哲学观符合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客观辩证法,反映了世界哲学的客观事实。这种富有民族特色,体现了中、西、马综合创新精神的哲学观不仅为中、西(外)、马等哲学之沟通与比较提供了理论支持,而且更意味着哲学创新不必要、也不可能有唯一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曹连海 《理论学刊》2007,42(9):42-48
长期以来,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辩证法的保守性或说守成性一直被学界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否认,这是很不应该的。其实,保守性属于辩证法最本质的方面,人们所理解的辩证法的其他从属的性质,都是在辩证法的保守性这个绝对基础之上才能存在,并且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而承认辩证法的保守性也并非就是对辩证法的贬低。黑格尔哲学对人类文化及人的理性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并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作为一切科学概念的基本"哲学模板"的"具体概念"亦即理念的形成,从而揭示出辩证法的保守本质。  相似文献   

19.
再评“斗争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斗争哲学”不是毛泽东的“只言片语”,而是他的一贯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斗争哲学”不仅实践上有错误,而且理论上也是违反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扬弃“斗争哲学”,提倡“和谐哲学”,实现思维方式和文化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是学术界对毛泽东思想作出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侧重于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角度,考察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的发展、毛泽东的辩证思维与中国传统辩证法的异同等.在此过程中,他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点,并指出其理论得失.他所提出的一些现点在今天看来是较为客观、公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